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2016-05-30 10:11孙艳红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小学生

孙艳红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强化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把数学教学实践与小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结合起来,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培养学习兴趣,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新知识;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知识。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让学生在强烈兴趣促进下获取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学习兴趣能力培养

一、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科学而具有生活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十分有必要,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教学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树立整体教育观念,注重学科间的配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数学概念教学为基础,有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推动力,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活泼有趣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培养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涉及的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传授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具体、特殊情况,关心学生。这既是数学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实现成功教学所必需的。对那些其他课学习成绩优秀而数学成绩稍差的学生,要当做重点对象培养其数学能力,带动全班同学努力学习数学,共同进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在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中培养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数学概念融于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中,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奥妙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主动性主要依靠教师有效而艺术地引导,有了强烈的兴趣,能够激发更大的想象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生活中那些令他们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这是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要想在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着手:首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进来,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的多,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但是教师给学生参与的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少。特别是在应试教育思想占据学校教学主流思想之时,这样的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观,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慢慢就消失了。其次,创设情境方便学生开发其潜力。小学生们有学习的热情,但是因为年龄段的关系,他们的知识积累有限,要想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培养大胆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反复练习,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布置不同类型作业,让学生能从作业中体验成功,进而达到爱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灵活而艺术,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与参与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小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他们去敏感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帮助他们获取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并且有能够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需要更新观念,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把握和审视教材,把新课程的理念去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积极引导学生,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過程中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是对数学概念、公式的机械记忆,更主要的在于应用。

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课,不能随便参与互动,无法充分提出自己的疑问,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知识的学习。在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下,传统课堂教学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重能力的培养,而把提高分数作为唯一的目的,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时,有时很茫然,不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如何入手,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应依据具体内容经过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检验这几个解题步骤。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忽略甚至不知道“分析与解答”环节应怎样指导,其实,就是把设计方案和实施环节融入了这一环节中,我认为在这一环节教师应提高重视程度,在这一环节给予具体的指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比获得一个结论本身更重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点拨和指导。小学生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小学生形成良好建模思维结构,有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例如,“平行和相交”这个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来提问: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会永远不相交?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然后在进行实际绘图、观察等实践,让数学知识在小学生的思维中寻找答案,最后构建完整的模型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心理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结束语: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具有生活情趣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性,逐步培养成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小学生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