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舒宁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整句进行分析,从整句的结构、内容、韵律等特点上来分析它的方便的记忆功能。并且进而举例说明它的这种记忆功能在广告、标语、谚语、俗语和诗歌翻译上的体现。
【关键词】:整句;特点;记忆功能
句子的格式简称句式,句式有很多种,每一个人的表达习惯不一样,对句式的选择也有偏重。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在我国有許多不同的翻译版本,茅盾,殷夫、孙用、飞白都翻译过这首诗。然而,在这些版本中,流传最广、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殷夫翻译的版本。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点原因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与其他翻译版本相比,殷夫在句式的选择上用了整句,很容易就能记住,其他版本则都是散句,没有整句记得快,整句相对于散句的记忆优势就体现了出来。下面我们将近一步探讨一下整句的记忆功能。
一、什么是整句
对句子的划分种类有很多种,不同的划分种类划分出来的句子名称也不一样。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进行划分,就能把句子划分为整句和散句。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上整齐的句子;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不齐的句子。
我们常见的整句有以下几类:对偶、排比。
1、对偶
又称为对仗,它指的是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相互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1]相比宽对而言,工对的要求更高。严格的对偶对上下两句的要求是: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等等。
2、排比
就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的连用。[2]和对偶的严格要求相比较起来,排比的要求比较宽松,在字数和意义上要求的不是那么严格。其次就是对偶的范围是两项,而排比则是三项或三项以上。
二、整句的特点
1、形式上整齐
与散句相比,整句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它的句式上。
整句:
荔枝……
叶如桂,冬青;
华如桔,春荣;
实如丹,夏熟。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
散句:
但我确实想用这种方式,
拦住他们的车队,
对视着,
站立在沙漠里,
他们会说,
你们无力研究,
那么好,
先找一个地方,
坐下来······ (余秋雨《道士塔》)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直观的看出来,整句的句子长度都比较整齐句式比较匀称,而散句的句子长度就参差不齐。因为整句的句式形式相同,所以读起来是朗朗上口,有一定的节奏感在里面,在气势上也是一贯如一,所以,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相比之下,散句的形式就比较散,句式长短不一,没有整句读起来的那种统一的气势,比较零零碎碎,因此整体记忆起来就比较费力。[4]
2、内容上相近
在整句的三个代表性类别对偶、排比、叠用中,对偶和排比都要求这几个句子在意思上要相同、相关、或者相连;叠用中虽然没有要求句子意义相关,但是要求要叠字或叠词,因此这样的话,在意义上多少也是有点关联的。而散句强调的是一种流动美,所以在结构上也是流动似的参差不齐,前后句子的形式不相同,内容上也不相近,应该说是一种连贯,每个句子意思不同却串联起来表达主题。如:
当年的北大荒是美丽与严酷、富饶与荒凉、静谧与狂野的奇妙的结合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那里造就了无法想象的美景奇观:森林苍莽,河流纵横,沼泽密布,水草丰美,春则山花满眼,夏则碧野蓝天,秋则层林尽染,冬则银装素裹。(赵险峰《重回乌苏里》)
森林、河流、沼泽、水草、春、夏、秋、东,所有的描写内容都是北大荒的景色,内容一致。由于描写内容相近或者相关,人们在想到第一句的同时,就是联想到下一句,如谈到荔枝的“叶”时,就会联想到它的“花”,再由“花”想到它的“实”,由“实”想到“壳”······所以,这样一来,内容上相关联,相对于散句来说,整句的记忆就比较容易些。
3、韵律上协调
整句的三个类型中,只有对偶对句子的韵律做了要求,就是要平仄协调,其他的两类都没有。虽然排比句和叠用句没有要求句子上的平仄协调,但是有的句子会押韵,加上它们结构上的相似,所以在句子的停顿、重读方面都比较相近,因此读起来节奏感也很强,朗朗上口。如:
微笑,是一种能力,一股勇气,一份智慧,也体现出一种包容。(《光明日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虽然“能力”“勇气”“智慧”“径”“舟”并不押韵,但是整个句子的每个小句结构都大体相同,停顿的重读也相同,因此就能一气呵成读下来,并且有节奏感,便于记诵。
三、整句便于记诵在生活中的反映
1、广告
广告,作用是广而告之,由于时间或者版面的限制,广告一般都很短。由于整句具有便于记忆的特点,一些广告商就充分了利用这一特点来写他们的广告语。如: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大包护肤品)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戴比斯钻石)
这些广告语都是整句,并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押韵:“好”和“宝”、“远”和“传”都是押韵的,所以它们读起来都是很顺口。 [5]
2、俗语
中国有着许多广为流传的俗语、谚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整句为主。
雷声大,雨点小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这些俗语或谚语,经得住了历史长河的淘汰,流传了下来,并且是以整句的形式出现的,这都是因为整句对仗比较工整,有的句子还押韵所以便于人们记忆,所以可以经过了千年还能广泛流传。
3、诗词翻译
在本文开头已经说到,在中国对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的翻译有很多版本,其中殷夫的版本是流传最广泛的。我们先列举几个版本进行比较。
茅盾版: 孙用版:
我一生最宝贵: 自由,爱情!
恋爱与自由。 我要的就是这两样。
为了恋爱的缘故, 为了爱情,
生命可以舍去; 我牺牲我的生命;
但为了自由的缘故, 为了自由,
我将欢欢喜喜地把恋爱舍去。 我又将爱情牺牲。”
殷夫版: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从上面的三个翻译版本,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茅盾和孙用翻译的时候用的多是散句,长短不一。而殷夫的翻译版本,更接近中国古典诗词五言绝句的布局,句子都是整句,而且押韵。殷夫翻译版的广泛传播,除了这个版本更接近中国大众的审美需求,继承者中国传统诗词的优势外,还有一点就是,他翻译的都是整句。句式整齐划一,前两句对偶句,对仗工整,而且整首诗押韵,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朗上口。
四、总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整句这种结构整齐、韵律上又协调的句子具有容易记忆的功能。整句符合中国人们传统的审美和对格律的追求。不管是广告、标语、谚语、俗语,或是诗歌的翻译上,整句都是因其整齐的形式,和谐的韵律,增强了语势,并且强调了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从而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使读者更加容易记住。
参考文献:
[1][2][3]李庆荣.现代实用汉语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龚悦耳.整句的作用[J].词语修养,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