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梅
摘 要:在国家新教师资格制度的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必然要进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师范院校教学质量,以适应新形势。课程设置、实践操作、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应发挥的优势和特色:增加课程种类,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建设知行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考核方式,毕业论文多样化。
关键词:教师资格制度;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206-02
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师范院校学习教师教育课程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的首道环节。这可以帮助师范生掌握更多、更有价值的教育理论知识,为师范生成长为合格教师奠定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由此,教师教育课程在各类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师范院校师范生重要的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是整个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师范生具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从2011年开始,教育部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第一批选择了浙江、湖北两省进行试点;第二批为河北、上海、浙江、湖北、广西、海南等6个省市区试点;第三批增加山西、安徽、山东、贵州4个省为试点省。到2015年在全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主要采用计算机考试和纸笔考试两种方式进行。这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的“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新教师资格制度将极大地提升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化,提升从业人员的水平。新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教师走向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然产物。师范毕业生将不再理所当然地获得教师资格证,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国各地将从2015年入学师范生开始实施此项改革,这对各地地方师范院校都是一大挑战与机遇。为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1年10月8日,教育部还颁布实施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这必然成为师范院校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依据。从2012年开始,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全省师范院校组织开展了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出台了《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实施方案(苏教指会(2012)第1号)》文件,这不仅是对全省教师教育工作的一次检验,也对江苏省内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地方师范院校的盐城师范学院,如何顺应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遵循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应对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推动学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发扬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
一、增加课程种类,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11年十月颁布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中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要求如下。
目前地方师范院校所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往往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班主任工作三门课程,根据上述三个规定要求的考试内容,必须增加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教育哲学、教育研究方法、中(小)学心理辅导等课程,并加强和完善教师教育通识课程,开设以培养学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基本素养为目的的相应课程。当然,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种类繁多,内容覆盖面大,由于时间所限,地方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对所开设课程采用模块化课程,涵盖更多教学内容。
二、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建设知行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知道,“纸上谈兵”是打不了胜仗的,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离不开实践环节,想成为教师,前提条件必须经过教学实践。而传统的师范教育一直在沿用“知而后行”的教学模式,如目前许多地方师范院校开展的师范生在大四到中小学实习的制度。平时结合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到中小学进行参观,见习的次数也不多。有时由于客观原因,连一次都难安排。实习的内容少、时间短,因此不能使学生通过实习掌握专业知识,运用教育理论,培养独立工作能力。我们有必要对现行的教育实践制度进行改革,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技能。
(一)完善并充分发挥传统实践模式的作用
改革传统的师范生实践模式为全程见习,分阶段实习,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设置见习、实习一体化的四年一贯制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实践模式,多渠道提高学生教师教育技能
服务地方应是地方师范院校办学的一个指导思想,教师教育改革也应与之相配合。应创新实践模式,开展师范生实训平台、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服务地方教育。
(四)技能训练竞赛化、课程化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竞赛的氛围中,同学们你追我赶,技能必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可根据各地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要求,开展技能训练的竞赛化、课程化。开展以“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一话(普通话)”、说课、教学设计、PPT制作等教学基本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师范生技能考核,并要求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都能进行技能考核。
三、改革考核方式,毕业论文多样化
考核是教学工作中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知识、改进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督促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考核方式,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功能,不仅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考核制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处于关键和先导地位,传统考核主要以闭卷笔试来呈现,具有模式僵化、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和命题陈旧等弊端,严重地阻碍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种“一张试卷”的考核方式使师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分数结果上,而忽略了学习过程。这在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师范生是职责所在。目前许多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理论课程考试仍然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这与国家新教师资格考试形式不符,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目前许多地方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毕业评价的重要途径是完成一篇保证字数的毕业论文,一般在大四开始此项工作。集中实习、找工作,考编制等重要事项,使大四学生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来考虑毕业论文一事。实施毕业论文多样化,不需要统一以论文形式来评判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如在校期间完成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社会调查、实验专利、竞赛获奖、文章发表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科研能力的一种体现。建构科学而符合教育规律的考试制度,不仅有助于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必然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而多样化的毕业论文形式,也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
(责任编辑: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