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芳
摘 要:键盘代写、屏幕代书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汉语汉字的教育,促使年轻人规范地使用母语、维护中国语言文化健康发展;透析母语的历史与文化,使中华传统得以承传,在全球化时代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独特性;发掘汉语汉字的艺术美感,让国人的民族情怀得以寄托,华夏复兴与认同感增强。
关键词:母语;文化;教育
一、研究现状分析
就汉语汉字的教育研究而言,国内外的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母语教育与传媒的结合。传媒将科教与娱乐结合,掀起了一股全民关注汉语汉字的热潮,也引起了母语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对母语教学的反省和剖析。这一方面的论文有《汉字书写折射母语生存危机》(周娜2010等)《传承民族文化,引领价值传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文化传播启示》(石琳2015)等。
(二)面向非汉语母语者的教育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在对外汉语领域和少数民族学生教学领域受到极高的关注,这也是汉语汉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汉字的教学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卞觉非1999)、《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汉字字形演变过程的可视化研究》(赵慧臣等,2015)等属于此类。
(三)基础教育阶段的母语教育研究。中小学阶段的汉语汉字教育研究也是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边春丽2014)等属于这一研究主题。
大学生群体处于母语文化从识记到融会贯通的过渡阶段,也是母语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母语文化教育在搜集到资料中数量较少且不成系统。
二、大学生母语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智能化时代母语文化危机。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青少年价值取向向西偏移,网络语言和西方话语引领时尚风潮并大行其道;[1]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诸多的汉语汉字文化现象,汉语使用失范、错别字泛滥成灾、母语面临颓势,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更好地进行母语文化教育。
大学是中学和社会的桥梁,大学生也是处于汉语汉字能力弱化过程中的群体。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降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拼音输入、书写态度、字理分析能力、书写频率、选择性注意、语体色彩等因素有关。[2]
(二)强化母语文化教育的意义。1.正确面对汉语汉字危机。1994年汉字实现信息化,让中国先贤、领袖、志士仁人及广大公众盼望的汉字摆脱处理技术落后、信息化处理繁难的梦想得到实现。[3]22年后,人们提笔忘字、误用连篇。科技的进步是历史的必然,正确面对汉语汉字危机才能在智能时代为汉语汉字争得应有的位置。
2.完善母语文化承传。语言文字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载体。大学生的母语教育,让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相互渗透。我们的研究在于维护体现在语言文字当中的本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使其不被技术磨平。
3.增强民族情感认同。在母语文化系统的背景中对汉语汉字进行文化的解释与教学,使大学生能够对汉字所蕴藏的文化因素进行选择、创新和构建,[4]获得汉字文化群体认同感,建立和强化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三、大学生母语教育的理念与策略
(一)关于大学生母语教育的认知。大学生的母语教育可以说是“二次教学”。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识记,高等教育阶段应该侧重于理解和认知,对汉语和汉字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让母语文化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认为应该积极地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汉语汉字危机,强化大学生对母语文化教育的认知,强化对汉语文化、民族情感认同。
母语教育与历史的结合,历史指的是汉语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汉语文化本体。汉语书面语通过汉字记录下来,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源文字之一,历经数千年多种字体的演变仍然记录着今天的汉语文化。[5]把母语教育与汉字的发展结合,字源的解释、字形的比较、理据的分析,对于汉字的形体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够改善书写时提笔忘字、无用别字错字的现象。
母语教育应与文化交融,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保存在汉语汉字里的文化元素。以成语为例,短短的形式背后可能蕴含着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汉字发展的历史来看,字体的形成与演变也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变迁。
(二)大学生母语教育的具体措施。首先要唤起学生对汉语汉字的关注。可以举办校级甚至校际的比赛,如汉语写作大赛、美文朗诵比赛,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自己的母语文化有一个参考和对照。
其次通过相关的课程加深对母语的理解与认知。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的开设将会让关注的同学得到提升自己汉语知识水平的机会。如汉字与中国汉字文化、毛笔隶书一类课程给学生进行汉字理论的普及。
然后,大力推广让更多人感受到汉语文化之美。母语文化宣传周,传统文化社团的活动展示,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汉语汉字之美,感受到母语文化的魅力。
智能化时代的教育措施可以充分利用科技的成果,在母语教育过程中,AAP软件、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都是我们要藉以教育的手段。传统的母语文化搭上智能时代的快车,将能得到更好的承传。
四、结语
基于智能设备对大学生全方位且深入的影响的背景,在充分肯定科技带来进步的同时,研究智能化时代合理开展母语教育。我们认为针对大学生展开母语二次教育,将语言与历史文化高度融合,制定易于操作的策略和措施,能够有效推进大学生母语教育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周娜.审视与忧思——全球化背景下的母语生存情状勾勒[J].前沿,2011(8):148-150.
[2]牟玉华,叶冬连.数字时代大学生汉字书写危机[J].现代大学教育,2012(5):88-92.
[3]许寿椿.说说关于汉字的新梦想[J].汉字文化,2016(1):17-18.
[4]黄雪梅.汉字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82-188.
[5]秦晓春.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汉字文化现象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74-77.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