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娜 代思师
摘 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但妖怪文化的差异却很明显。该文通过中国和日本两国对“妖怪”这一概念的解释,对比两国妖怪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与“妖怪”相关的文学作品,揭示了妖怪文化与宗教的深刻联系,阐述了中国和日本各自的宗教对妖怪文化的出现、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 日本 妖怪 文化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c)-0152-02
谈起妖怪,人们不免心生恐惧。那么妖怪果真如人们想象般恐怖吗?中国的妖怪和日本的妖怪有何不同呢?该文作者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从中日两国妖怪的起源与发展、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及各自的宗教对妖怪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将中日两国的妖怪文化进行比较。
1 中日两国的妖怪概念
1.1 中国文化中的妖怪
在中国,妖怪的概念很早以前就已经形成。古时候的中国,人们对有些自然现象无法理解,不知道人的生老病死由谁支配,不知道死后去往哪里,因而出现了想象中的妖怪。
从先秦至明清,妖怪形象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最初人们口耳相传妖怪的故事,之后,随着文字的发展,妖怪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在文学中开始有所记载。先秦的典籍《春秋》《左传》《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中均有对妖怪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归藏》《黄帝说》,两汉时期的《汉武洞冥记》《异闻记》,六朝时期的《博物志》《搜神记》,唐朝时期的《传奇》《独异志》《古镜记》、宋朝的《太平广记》、金元时期的《诚斎杂记》等很多作品都对妖怪进行描述。明朝时期,神魔小说流行,主要作品有《封神榜》《西游记》等。时至清代,记载妖怪文化的作品达到100部,代表性的作品有《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总结起来关于妖怪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这些关于妖怪文化的典籍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定胜天”的朴素思想,作品中的丑恶妖怪无论怎样变化,如何狡猾,终究敌不过人类的智慧,被人类制服。
1.2 日本文化中的妖怪
在日本的民俗文化中,实际上有鬼、幽灵、妖怪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大辞林》中对此有如下解释:
鬼:①报复、作祟的怪物。不散的阴魂。亡灵。
②具有丑恶的形象和吓人的怪力,伤害人和牲畜,想象中的妖怪。受佛教的影响,指夜叉、罗刹、饿鬼、地狱的狱卒牛头马面等。
幽灵:①死者的灵魂。亡魂。
②死者未能成佛在世上展现的样子。妖怪,妖精。
妖怪:超越日常的经验或理解的不可思议的存在或现象。
从以上解释看,鬼、幽灵、妖怪这三个概念有类似的意义,也有微妙的差别。通常中国人眼中的妖怪是日本人眼中的鬼。中国人所说的妖怪实际上是日本人眼中的幽灵。而且,鬼和幽灵都是妖怪的一种。所以,与其说中日两国妖怪文化的比较,倒不如说是中国的妖怪和日本的鬼和幽灵的比较。
2 中日两国文学作品中的妖怪
2.1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妖怪
在中国,以动物样子出现的妖怪非常少见。即使有,也多现于古书典籍或少数民族的宗教资料中,以图腾的形式出现。
根据中国的民间传说,妖怪的样子和人一模一样,并且通常拥有人类无法企及的神通。中国的妖怪故事不像童话,而是更生活化。因此,那时的人们希望得到妖怪的保护,利用妖怪的神通来惩罚一些丑恶的事物。另外,背负着冤屈死去的人的灵魂是具有强烈的报复欲望的特别的亡灵,人类特别害怕这样的亡灵。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含冤而死的人会变成恶魔,必然会用尽所有手段让杀害自己的人偿命。
因此,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妖怪(特别是女妖)通常指的是亡灵。而且,含冤死去的人的亡灵返回人间报仇雪恨的故事屡见不鲜。中国元代的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这部作品中描写的窦娥,就是有代表性的恶魔形象。窦娥的亡灵为报复最后出现,也是典型的复仇故事之一。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2.2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妖怪
日本传说中的妖怪和幽灵基本都是动物形象。虽然和人有些相似,但长着牛角、尖牙利齿、嘴巴开裂到耳根,只要抓到人类会立即吃掉。
在日本人的意识中,鬼、怪、幽灵或亡灵等形象各有不同。因为古代的日本人坚信山川河流以及众多自然物都是有灵魂的,人们常怀敬畏之心。后来才从中国传来鬼(亡灵)概念,并引入了佛教中描写的妖怪的样子和西洋的妖精和恶魔的形象。因为日本人慎重的态度,所以他们只吸取了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所以,受既有妖怪印象的影响,日本的“妖怪”大多是怪物或丑陋难看的形象。
例如:日本的民间传说——《桃太郎》和《一寸法师》中描写的妖怪正如前文中所描述的“和人有些相似,但长着牛角、尖牙利齿、嘴巴开裂到耳根”的样子。这些故事描绘了日本人惩处丑恶、宣扬真善美的精神,也是人类战胜妖怪的典型例子,具有强烈的童话色彩。
3 中日两国的宗教和妖怪文化的关系
3.1 道教和中国的妖怪文化
道教以老子的哲学理论为基础,以民间的妖术、巫术、神仙方术为内容,吸收部分儒学和佛学的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体系。道教始于东汉中期,给我国古代各方面带来深远影响,其中对妖怪文化的影响最大。
民间的巫术作为道教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巫术是人和鬼、神之间的中介,可以预言天意、解释梦境、乞求雨水,是古代不可或缺的职业。古代人认为生病是因为有妖怪附体,只有使用巫术才能祛除疾病,并由此产生了除妖术。道教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巫术,继承了提供幸福和回避灾难的教义。封建社会中期,随着巫术的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道士主持葬礼、驱赶妖怪、乞求平安、超度亡灵,这也成为妖怪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社会由此成为道和巫一体化的形势。
3.2 神道教和日本妖怪文化
神道是唯一在日本本土产生的宗教。奈良时代神道是国家和皇室集体的宗教。明治维新后,神道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国民可以自由选择宗教,神道因此丧失了国教地位。但是,日本仍然保留很多去神社参拜的传统活动。
日本人相信死者的灵魂在死后33年间一直漂浮在黄泉,甚至更长的说法是50年。亲人的祭祀会让死者灵魂安定,这样祖先的灵魂才能成为神。日本人深信灵魂的存在,他们在祭奠祖先灵魂的同时祈求祖先保佑,所以日本人尊敬并信奉祖先。
供奉祖先最重要的是供奉他们的灵魂。祖先的灵魂状态决定着子孙的幸福。日本人将世间动乱、恶劣天气、人的灾难、生病等全部和供奉祖先联系在一起。即使肉体不复存在,但灵魂一直都在。如果不好好供奉祖先的灵魂,祖先会责罚活着的人。这也是日本人害怕死者冤魂的原因,包含着复杂的感情。
参考文献
[1] 王寒娜.从汉字看中国古代鬼神文化[J].文教资料,2006(22):73-75.
[2] 王悠然.从动画看日本神鬼文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2):184-186.
[3] 李秋波.日本动画中的妖怪文化[J].设计语境,2007(6):30-37.
[4] 叶春生.日本的妖怪学[J].民俗研究,2004(1):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