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多地体现在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均衡发展上。对此,各区域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区域内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促进其均衡发展为首要目标。“三联六合”模式,是指以系统优化区域、学区和学校三个层面教师研训的资源配置、运作协同和功能整合的区域教师培训模式。
一、“三联六合”教师研训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三联六合”是指在教学、研究、培训工作中,区域、学区和学校各有侧重又一体联动,研训过程分工分步又合作协同,合力共赢,整体提升区域教师培训质量的教师研训模式。具体而言,“三”指的是教师研训模式的三个层面:区域研训、学区研训和校本研训;“三联”意指三个层面的研训工作在时间上形成连续性系统,在空间上连成串、织成网。“六”指的是教师研训模式的六个步骤:主题导引、头脑风暴、课例展示、学区互动、校本跟进、区域共享。“六合”意指教研培三层面六步骤工作有序展开、合作协同、合力共赢。整个研训模式重视建立联动机制,如同立体咬合的齿轮,既耦合紧密而又运转灵活,充满活力地保证区域教师研训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
“三联六合”教师研训模式主要特征包括目标导向、研训一体和联动机制。
目标导向的理论认为,通过目标导向可以激发个体追求目标的积极心态,使追求目标实现的动机强度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三联六合”研训模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目标导向来引领区域教师的培训活动。
三联六合研训模式的总体目标是以区域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这个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围绕三个具体目标来实施:(1)以资源整合实现研训结构优化的目标。调动学校、学区、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研训结构优化的目标。(2)以方式转变实现研训品质提升的目标。三联六合通过三级联动、六步协同推进的形式,丰富研训形式,实现研训品质提升的目标。(3)以教师的职业规划实现个人专业成长的目标。
三联六合研训模式指导区域教师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以目标激发专业成长的内驱力,让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区域培训的主人,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研训一体,指的是将教研和培训两者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1)研训目标一致性。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的目标都指向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存在。教育研究的问题来自于教学实践,师资培训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而展开。(2)研训效益互补性。教研室和进修学校的功能整合,有效将教研室的教研特长和进修学校的师训特长结合起来,发挥彼此的优势,形成互补。(3)研训工作的整合性。在教研中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然后将其转化为深入研究的课题,进而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培训课程,所谓“教研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
联动研训机制是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以共同面对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组建由区域、学区、校本三级共同参与的联合研究小组,建立共享互动、点面结合、协同推进的研训工作机制。联动机制有效整合了区域、学区、学校的教师研训资源,保证各层研训工作的有序展开、协同推进,提升区域教师研训质量。
二、“三联六合”教师研训模式的实施与策略
“三联六合”研训模式秉承“从教学一线来,回到教学一线去”的理念,贴近一线教师的需要,按需施训。它强调研训过程的三个层面和六个步骤,六个步骤在三个不同的层面有序展开,环环相扣,严谨科学。
(一)“三联六合”教师研训模式的实施流程
“三联六合”教师研训模式首先要构建好区域研训、学区研训和校本研训的组织架构,明确分工。其次实施六个步骤,即主题导引、头脑风暴、课例展示、学区互动、校本跟进、区域共享,完成教师研训工作。
区域研训着眼于研训活动的全面设计、整体引领和任务驱动;学区研训重在整合学区的资源,以强校带弱校,强科带弱科,在学区层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本研训立足学校的教学实际,开展行动研究,聚焦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微观教学问题的解决和反思,着眼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三联六合”教师研训模式的具体操作如下表。
这种操作模式易于开展和推广,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二)“三联六合”教师研训模式的基本策略
1. 主题导引,找准问题紧扣热点
“主题导引”就是教研员在对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归纳、整理后提出有导向性、前瞻性、适切性的研究主题,并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让教师了解、明确这项主题开展的必要性,促使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反思问题在自己教学的过程操作策略。找准研训主题,并持续进行研究实践,是开展有效教师研训工作的重要保证。
2. 头脑风暴,研训主题对接教学
主题导引之后要组织核心备课组进行集体大备课。核心备课组由教研员、区域中心组教师和基地学校年级组教师组成。集备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头脑风暴法”就是让与会者解放思想,让各种认识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
3. 课例展示,导引成果落到课堂
在“头脑风暴”后,指定一位骨干教师结合交流成果和自身特点,设计、实施公开研讨课,在区域教研活动中做示范展示。课例展示要求传递新的教学思想,展示新的教学手段,以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回应本次研训主题的立意。
4. 学区互动,线上线下重在参与
建立跨越时空的教研平台。网络教研系统,能使区域教研得以扩展和延伸。区域教研活动中的实时评课,能参与其中的教师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教师只是在观摩。区域教研活动后,可利用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就教研的主题在学区范围内和不同学区间展开进一步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学区协作组组织学区内各校教师研讨交流,让教师充分分享各自的看法与心得。
5. 校本跟进,结合学情和而不同
在学区层面的交流结束后,各校备课组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立足本校的课堂教学,围绕研训主题,结合区本化的教学案例,整理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策略,形成符合自身使用、适合本校学生接受的校本化教学设计。让先进的科研理论和操作策略在课堂开花结果,通过“校本跟进”环节的打磨,推进学校层面的教学反思和互动交流。
6. 区域共享,汇聚成果共建资源
前面五个步骤是一个深入学习、不断反思的过程, 是一个对问题认识不断清晰的过程, 是一个不同思想碰撞的过程,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过程。每所学校、每位教师对同一理念同一教学内容都具有“和而不同”的处理方式,并形成带有校本特色、教师个人风格的教学案例,将这些成果收集、整理后便形成了一组兼具区域共同智慧和校园各自风采的教学成果。“区域共享”这一步骤有力地拓展了区域研训成果的延伸空间。
广州市越秀区立足“高位均衡优质发展”这一共同愿景,探索和实践了 “三联六合”教师研训模式。实践证明,“三联六合”教师研训模式有效推动了区域、学区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组织及行动者在区域教师培训改革与探索过程中的联动、合作及协同,为区县教师研训工作开创了一条“研训一体,开发与实施同地;学用并举,行为与理念对接”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