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运用之语序排列技巧

2016-05-30 01:57:29姜振营
广东教育·高中 2016年3期
关键词:珠算横线语段

姜振营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仅要表达得清晰准确,更要连贯畅达。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连贯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常用的形式是正确排列语序,即题干中给出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

一、语序排列的分类

1. 无语境排列,即除了要排序的语句之外,前后没有其他内容。如: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街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雪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

②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搅动一杯蜜汁。

③隔着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

④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逸开来,唤起多少鲜艳的回忆。

⑤蜜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

⑥这是白天从养蜂人那里买来的。

序号: 。

本题即为无语境,其中所有内容都要参与排序,解题时除了思考六个句子之间的关系之外,没有别的内容可以参照。句①点明“城内”“城外”,前面一句必须有“城市”,句③在句①之前;句⑤有“蜜是花的情感”这一暗示信息,前面必须提出“蜜”来,即句②句⑥;后面又引出了“花香”,即句④。还可抓住以下语言标志词语:总体是,从城市到家庭;具体是,搅动蜜汁、交待来历、唤起联想。答案:③①②⑥⑤④

2. 有语境排列,即除了参与重新排列的语句之外,还有其他内容。这些内容分布在需要重新排列顺序的组句前后,构成一个可供参考语境。如: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

②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

③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

④著作是不会长久被误解的

⑤即时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

⑥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

A. ④⑤②①⑥③ B. ④②⑥①⑤③

C. ②④⑤①③⑥ D. ②③①⑤④⑥

本题中要重新排序的语句是六句话,解题时一定要关注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但也不能忽略空格前面所给的内容,那些内容是重新排序的重要参考。答案:A

二、语序排列题解题方法

1. 抓中心

一个复句、一个语段,总要表达一个中心问题。句序的安排必须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中心,也就抓住了理解句序的纲。一个语段的中心,一般用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括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来抓住语段的中心。

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 .②③⑥④⑤① B. ②④⑥③①⑤

C. ⑤①②⑥③④ D. ⑤②③⑥④①

解析:词语段为有语境排列,解题时要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确定语段的叙述中心,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第一个空格之前为句号,说明几句话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段,它的开头应该有自己的陈述对象,其中开始提到陈述对象的只有两个,即②中的“珠算算盘”和⑥中的“珠算口诀”,而四个选项中的开头只有②和⑤,这就可以基本确定答案在A项和B项中,C、D被排除。接着再去考查六个备选语句的内在关系。②承接上文,总说算盘的结构,④紧接第②句,介绍算盘蕴含的原理;第⑥句的“则是”说明从另一个角度介绍珠算,第③句紧接⑥,说明口诀的作用;第①句进一步解说口诀的特点;最后第⑤句,总括中国珠算的优点:可以和计算机相媲美。(答案:B)

2. 抓思路

从文体的思路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以时间、空间变化为序。议论文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括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或总分式,或并列式,或对照式,或层进式。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观点的,而材料内部又往往遵循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从逻辑关系来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转折、递进、因果、条件、解说等关系,排列句序时,可以抓住这些关系,理清句序。另外,还要尽可能地找出句和句之间必然相联的句子。

如:(2015年高考重庆卷,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杭日战争胜利70 周年,就是要 , , , ,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 ⑤③④②① B. ①②④⑤③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③②①⑤

解析:本题为有语境排列,解题时应该利用好前后语境,梳理备选语句之间的思路。五个句子都是“永远铭记”做开头,显然用抓中心的方式已经不好判断了。空格前边的内容几乎不能提供有用的帮助,而空格后面的内容却给了很好的提示。“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其中先说“惨烈悲壮”,后说“不屈抗争”,第③句照应了“惨烈”,第⑤句照应了“悲壮”,这样基本可以确定答案为C项。本题的另一个思路是:记念抗战首先是记念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最后才是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的帮助,表示相关内容是第②句,而把第②句放在最后的只有C项,就由这一个思路也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3. 抓标志

在句子或语段中有一些词语或短语往往会体现出句子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排列句序时可以抓住这些语言标志来分析。这些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①暗示性的词语。如“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置在后;“同时”,表示并列关系,位置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语句;“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的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等等。

②关联词语。不同的关联词语标志着不同的句子关系,也可显示出句子的位置,尤其是成对的关联词,对我们理顺句子的顺序更有提示作用。

③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陈述对象的前后一致,议论角度的一致,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排列句序的标志。

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己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解析:本题为有语境排列,解题时可以先确定备选语段的中心。六句话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段,其中只有第③、⑤、⑥三句之中出现陈述对象,第③句的“它”是一个标志性的词语,“它”指代“马”,不可能在没有点明“马”的情况下在前面出现,这样基本确定答案在C、D两项之中。而第⑥句中虽然有“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做主语,但其中的“也”作为标志,说明它不是首句,而且只能放在其他内容后面。第②句是第③①两句的总述,应放在③①之前,第③句有主语,又确定放在第①句之前。这样答案可以确定为D项。

4. 抓照应

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了一种情况,后面就必须与之能够照应统一,因此,必须对语段进行通盘权衡,瞻前顾后,而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如:(2013年大纲卷,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 ,

, , ,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①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次递进

②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

④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与中轴线上

⑤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

⑥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与两旁

A. ②③④⑥⑤① B. ②⑥④①⑤③

C. ③①④⑥⑤② D. ③②⑥④①⑤

解析:③句总写其特点,并紧承上句;①句总写起院落的布局,④⑥句分写,并且⑥句紧承④句,⑤句写建筑风格,②写建筑给人的感受,并于下句衔接紧密。(答案:C)

5. 看标点

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②⑤①④⑥③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⑥④②⑤③①

解析:空格后面的标点,说明前两句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段,后四句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段。经分析可知,第⑥句说“柳树”,承接前文“插上柳条”,第③句“生命力的象征”有紧承第⑥句“具有旺盛的生殖力”,基本确定答案为A项。

责任编辑 彭 琳

猜你喜欢
珠算横线语段
Can you solve them?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新中国珠算
Noun Riddles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清代珠算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难得的生日礼物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珠算与《数术记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动脑筋,仔细看
小小艺术家(2018年9期)2018-11-23 00: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