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丹丹
每天,有2000件完全不同的定制化服装在红领的工厂加工完成。“量产”和“定制”
原本水火不容,但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红领却在业内率先实现了“大规模定制”。
一条流水线上通常生产不出两件不同的产品。
但在红领,一条流水线上却生产不出两件完全相同的衣服。一个德国人在参观这家服装定制工厂的时候,曾指着它周围上百只猫感叹道:“在红领,连猫都有个性化思维。”
每天,有2000件完全不同的定制服装在红领的工厂加工完成。而“量产”和“定制”原本水火不容,但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红领终于在业内率先实现了“大规模定制”。这期间,经历了无数次数据模型的推倒重来,工厂也被不断改造以适应新的技术。
技术的变革,催生商业模式的转型。
2009年3月,张蕴蓝接过父亲张代理的棒子,摸索出了一条C2M的商业生态新路子。
打造“互联网+工业”的生态闭环
C2M商业生态的含义,以张蕴蓝的解释,就是消费者在终端提出个性化的服装需求,跨过传统中间渠道,直接对接工厂(即M),工厂快速完成服装定制。
听起来简单,但事实上探索这一商业模式,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直到2009年,红领仍在摸索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和柔性制造生产线。
2013年,公司又组织了一次战略定位讨论,有人认为红领应该专注于服装个性化定制,卖一件衣服挣一件衣服的钱。但也有人认为,红领应该做一家科技型公司,为传统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挣改造费。
哪条路才能走得通,并且走得好呢?最终,张蕴蓝带领团队提出了“互联网+工业”的定位。
在她看来,如果只专注于西服定制,那在其他品类上就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如果只对工厂进行改造,改造完以后没有订单,工厂也无法生存下去。所以,用当前最时髦的术语来说,张蕴蓝希望打造一个“生态”闭环,不仅红领自身实现定制化,还要帮助其他工厂进行改造,让它们用工业化的手段和效率制造个性化产品,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体验。
确定这一战略思路后,红领将其开发成了一个叫SDE(源点论数据工程)的产品,为传统的制造企业提供“互联网+工业”的解决方案,帮助它们进行柔性化和个性化定制的改造。
同时,红领在C端打造一个汇集订单的直销平台,让消费者直接与工厂对接。经过改造的工厂数量越多,就越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而订单越多,工厂就能有效运转,持续盈利。
比起单纯做一家传统的服装企业,张蕴蓝看得更远:“红领要做一家类似天猫和京东的平台型企业,做个性化定制的入口。”
优势:低成本+高用户粘性
相对于传统成衣制造商,红领开创的“酷特智能C2M”平台有哪些优势呢?
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传统的西服定制一般在一万元左右。但在红领,一般消费者只需花费3000元左右,就可以拥有一套定制西装。既然是个性化需求,为何成本能够降到如此低?
张蕴蓝给《中外管理》算了一笔账。
首先,最大原因在于没有库存。传统服装业都难逃高库存,大部分资金会压在库存上。而红领流水线上的每一件衣服都已经销售出去,“先付款,再生产”解决了现金流的问题。同时,C2M模式的好处是直接对接消费者和工厂,避免了传统渠道的层层加价。其次,用工业化的效率和手段来生产定制化服装,其成本仅比传统模式高出10%。
第二大优势就是:个性化定制的客户,其粘性极高。一个21岁的德国小伙子,通过红领的平台做个性化定制,一年时间就变成了德国同类企业的第一名。这个小伙子跟随红领多年,其间,国际市场上历经了几次经济危机,但他的客户几乎没有流失,其案例甚至被写进了剑桥商学院。而市场上,无论是买手制,还是设计师模式,都无法做到真正的大规模定制。
在服装行业同质化严重的今天,红领找到了一条风景独好的小径。
让用户成为设计师
随着改造的深入,2015年8月,酷特智能推出了代表C2M直销平台的战略性产品——魔幻工厂App。
打开这款App,选择想要定制的服装,如西装、衬衫。一个3D的衣服模型就出现在眼前了。用户可依次选择扣子、面料、胸袋、驳头等物料,这个过程中还可细致地观察到颜色、布料材质以及其他多处细节。
如果想为特别的人设计一款独一无二的西装,那么一款只属于服装所有者的“专属名牌”也可以实现,比如有人曾在衣服上绣这样的文字:想要成为和巴菲特共进晚餐的人。同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还可邀约朋友同屏设计。
设计完成后,便可预约量体。手机自动定位,帮助用户寻找附近的量体师,并预约上门服务。据张蕴蓝介绍,在不久的将来,用户不需要和量体师接触,就可通过3D的方式把身体的数据传输出去。
魔幻工厂卖出去的所有衣服都没有标准LOGO。在张蕴蓝看来,消费者是没有忠诚度的,他们只对自己的品位和需求有忠诚度。因此在红领,所有LOGO都是消费者自己设计的。而在她看来,个性化定制的核心,是让消费者体验到“造物”的乐趣,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
“源点论”改造,节省20%管理成本
商业模式转型的背后,必然伴随着组织管理的变革。
通常情况下,传统成衣制造厂商从设计稿到服装批量生产,需要六个月的时间。同时,传统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基于公司利润的部门KPI考核,而不是基于用户的需求。但随着消费者主权时代的来临,只有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足够迅速,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原来的组织架构和文化已经不再适应。
如何破除部门KPI的魔咒?在张蕴蓝的主导下,一系列去部门化、去科层的改革,开始在内部轰轰烈烈地展开。
张蕴蓝发明了一套“源点论”的思想理论。首先,从战略方面,确立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这一做法看似很寻常,但我们做了100个企业的调研,发现几乎没有企业知道自己未来将会变成什么样,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她说。其次,从战术层面,每一个员工自动自发地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展开工作。
在具体的变革过程中,三十余个大大小小的部门和小组被全部打散,员工从各个部门走出来,变成流程上的一个个节点,原先对部门领导的考核转而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员工从内部KPI驱动变成外部用户驱动。
同时,80%的中层领导消失。在红领,管理者的职责已经不再是审批,而是做“例外管理”,即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同时负责对流程进行规范。
流程管控中心是整个集团的核心,其主要职责是发现问题,调动资源,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案流程化。当紧急情况出现时,流程管控中心发起主要专业人士针对该事件进行讨论,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并最终形成标准流程固化下来。
这一改革实施之后,红领的管理成本下降了20%。
未来,用户可以在酷特智能C2M的平台上定制鞋、箱包等产品。该模式的影响不仅限于传统服装业,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摸索出了一条互联网和工业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责任编辑:朱丽
管理点评
当互联网袭来,生产制造企业纷纷开始建立线上终端。或是融入阿里、京东等电商企业的生态,或是自建App,抑或基于微信开发线上终端。但线上终端一建立,企业马上就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由于长期埋头生产,失去了与用户“交互”的感觉和语言。第二、即使能够与用户交互,将产品卖出去,但面对零散下单、原料众多的情况,生产根本无法统合。事实上,很多生产制造企业开始“接网”之后,都会重新回到供应链管理的主题上来。而红领就胜在对供应链的探索上。其庞大的数据系统,已经将款式和设计等最终都归结为1和0的组合,能满足超过上亿种款式和设计的组合。
点评人:本刊业务顾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 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