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杰 黄晓 渝向锋
70多年前的美日莱特湾海战之后,世界再无大规模海战。虽然各国海军不断走向“深蓝”,但海军的主要攻击目标却从“舰对舰”转向了“舰对岸”,舰载武器也因此发生了深刻变革。
未来海战场,谁是当之无愧的“大洋杀手”,是弹道导弹、潜射导弹还是超音速巡航导弹?舰炮能干什么,鱼雷还有用吗?
印度成功试射“丹努什”导弹后,一度引发人们对舰对岸攻击手段变革的讨论。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能从水面战舰发射的弹道导弹,射程达350公里。
弹道导弹能取代巡航导弹,成为“舰对岸”攻击的主角吗?现在看来还很难。海湾战争期间,美海军291枚“战斧”巡航导弹85%命中目标;伊拉克战争中,到处肆虐的“战斧”把萨达姆一直逼到了国境北部。一直以来,巡航导弹的作战威力都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尽管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慢、防护能力弱,但是由于使用安全、作战效能高,其作战优势仍特别明显。它也几乎成了各国海军潜艇、巡洋舰、驱逐舰的必备利器。
在对舰攻击方面,俄罗斯已先后发展了“红宝石”“布拉莫斯”“口径”等多种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从这些导弹的演进趋势来看,传统的亚音速反舰导弹将逐步被超音速、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替代,而且还可能和其他海基巡航导弹实现一体化、通用化。美“战斧”巡航导弹就有反舰型,只是因为缺少合适目标而无用武之地罢了。
不得不说,舰艇的空中敌人越来越难对付了——对舰攻击的战机越飞越高,反舰导弹随时可能从天而降……舰载武器应对空中威胁很有可能陷入“鞭长莫及”的窘境。激光武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不过在这种新概念武器成熟应用前,防空导弹仍是最好的选择。
在舰载防空导弹中,美制“标准”系列导弹处于领先地位。从最新型的“标准-3”防空导弹曾摧毁在轨卫星的战绩来看,其最大射高至少为250公里。欧洲多国舰艇安装的“紫菀”防空导弹最大射高不如“标准”,但它的最小射高只有1.7公里,因此能拦截反舰巡航导弹,同样实力非凡。
射高反映防空系统的防御范围,而发射方式则影响其防御密度。使用垂直发射装置的舰载防空系统,可同时发射多个单元的导弹,而转盘式发射装置每次只能有一枚导弹待发。所以,尽管俄罗斯S-300F导弹系统战术性能优异,整体效能却不如“标准”导弹。
目前,问世已100多年的鱼雷仍是主要的水下作战武器。不过,现代鱼雷的升级换代从未停止,今后,其主要发展趋势是提高速度、增强攻击力。
当前,各国鱼雷的速度已经普遍增至50节,有的甚至达70节。俄罗斯的“风雪”鱼雷采用了超空泡原理来增加速度,德国的“梭鱼”鱼雷也采用了类似理念。为增强攻击力,现代鱼雷制导能力正逐步提高。俄罗斯研制出了根据水面舰艇尾流特征引导攻击的技术,这种尾流制导鱼雷抗干扰能力极强。
鱼雷一直是对付潜艇最有效的武器,但随着潜艇“不依赖空气推进”等消声、隐形技术的发展,发射鱼雷跟踪、锁定、打击潜艇目标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此,今后各国可能将研制能够连续数月自主行动的无人潜水器,或者潜伏在海底的导弹来对付潜艇。不过,那时候,它们是否仍叫“鱼雷”,就不得而知了。
毫无疑问,舰炮是海军最古老的舰载武器,没有之一。早在14世纪,滑膛炮就开始配置于风帆战船的两舷。尽管随着鱼雷、导弹、舰载机的出现,舰炮的作用有所下降,但它始终都是各国战舰的标配,现役最先进的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英国45型驱逐舰等舰艇都安装有舰炮。
如今,随着射程、口径的增加以及GPS导引功能的加入,经济实惠的舰炮正朝著取代反舰导弹、重归近战主力的目标迈进。
美国未来的“朱姆沃尔特”级隐形驱逐舰安装了高度自动化的舰炮系统,两门155毫米的主炮射程高达140~180公里,进行接战时,只需先将坐标信息输入GPS系统,炮弹就能射至高空后朝目标转向,并发起俯冲攻击。
与导弹相比,这种新炮弹造价很低,弹药基数可达上千枚,效费比极高。德国、英国也准备为其现有舰艇升级安装155毫米舰炮,提高舰艇的近战能力。
在美军看来,舰艇搭载的空中作战力量是体系作战的关键。目前,舰载航空武器主要靠航母搭载,须有人驾驶,不过这些武器无人化、小型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美舰载无人攻击机X-47B已在航母上成功进行起飞、着舰试验,尽管其仍有缺陷,但相比有人舰载机,它2 000公里作战半径、2吨载弹量展现出的巨大优势,绝对让人难以抗拒。而且,一旦这样的舰载无人攻击机实现了小型化,任何水面战舰都可能成为“微型航母”,反潜直升机也可能会被逐步排挤、取代。
今后,携带1~2枚反舰导弹的无人攻击机将成为对舰攻击的“千里杀手”,而携带远程巡航导弹的无人攻击机则能摧毁岸边目标。
对许多国家来说,发展便宜、实用、有效的反舰型舰载无人攻击机,完全有可能成为建造航母以外的另一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