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

2016-05-30 21:05李满意许平英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3期
关键词:普济麻木手指

李满意 许平英 娄玉钤

【摘 要】 手痹是肢体痹之一,是按肢体部位命名的风湿病三级痹病。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手痹的描述,之后众多医家分别在各自的著作中提及手痹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通过对不同时期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系统整理了手痹的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便于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关键词】 手痹;骨关节炎,手;关节炎,类风湿;腕管综合征;肢体痹;三级痹病;虚邪瘀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3.011

手痹是以手部麻木、肿痛挛急、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本病多因劳损邪侵,痰瘀阻络,筋脉失荣所致[1]。手为肢体部位之一,是风湿病的主要病变部位。肢体关节症状是风湿病(痹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按肢体部位命名的风湿病即肢体痹,是指病位主要在颈、肩、臂、手、背、腰、骶、脊、髋、膝、足、腿等肢体部位的一类风湿病[2]。手痹为肢体痹之一,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在临床上有着重要意义,历代中医文献不乏对本病的描述,但系统论述不多。本文将有关手痹的历代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对其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以便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1 手痹的病名

古代医籍中关于手痹的描述颇多,多以症状出现于各论著之中,如早于《黄帝内经》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就有“手痛”的论述。《内经》《针灸甲乙经》对本病也有论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列有“虚劳手足烦疼候”。《备急千金要方》在针灸部分列有“手病”。《针灸资生经》首先提出“手痹”之名。《证治要诀》等论有“手气”。《普济方》在针灸部分专门设有“手痹”论治。《傅青主男科》等论有“手足痛”。《石室秘录》论有“手麻木”等。明清医家对本病论述较详。现代娄多峰《痹证治验》将本病归属“上肢部痹证”论述[4]。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首次完善手痹的理法方药。本病在历代文献中还有不同称谓。

1.1 手 痛 手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是指手部肌肉筋脉作痛。现有文献中,最早描述此症状的是《足臂十一脉灸经》,其曰:“足太阳之脉……项痛,手痛。”汉·华佗《中藏经》曰:“痹者闭也,……或左右手疼痛。”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曰:“间使,主手痛。”《证治要诀》《证治准绳》等论有手肿痛。《普济方》《张氏医通》等论有手痛。《本草纲目》论有“十指疼痛”。《经历杂论》论有“手腕痛”。因为手痛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故也成为一些文献对手痹最常用的称呼,甚至相互通用。其实两者是有所不同的,手痹虽然以手痛为最主要症状,但还包括手部肿胀、麻木以及功能受限等表现,因此有待进一步规范。

1.2 手 痹 手痹之名首见于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其曰:“劳宫,治手痹。”其后,《普济方》承其说详论手痹。另外,明·方毂等《医林绳墨》引河间言:“手足不能屈伸,动辄不能转移,此痹之为病也。”《医学入门》论有“手足冷痹”。龚信《古今医鉴》曰:“病夫痹者,手足痛而不仁也。”《医门法律》论有“痹在手足”。《杂病源流犀烛》论有“痹症有手足缓弱者”。《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在“上肢痹病”中列有“肘及腕手痹”,并附有手痹医案[6]。《娄多峰论治风湿病》列有“腕手痹”之名[7]。《中医风湿病学》首次把手痹作为肢体痹之一,独立章节对其论述,包括手痹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调护预防等,完备了理法方药[1],其后被其他著作所采用[8]。

1.3 鸡爪风 指手指挛缩变形等表现。鸡爪风作为病名,多为民间俗称,是本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出现的特殊表现,因此也可以作为特殊痹之一[5]。鸡爪风之名首见于金·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其曰:“妇人血气,并产后风热搐搦,俗谓鸡爪风。”其后《普济方》《医学正传》承《宣明论方》之说论有“鸡爪风”。明·沈之问《解围元薮》首次详论“鸡爪风”,曰:“此症手足自摇振抖无力,不能持物,举动艰难,牵引挛缩。”另外,《永乐大典》《三三医书》等也论及“鸡爪风”。

1.4 手气(手肿痛) 手气即手肿痛,首见于明·戴思恭《证治要诀》,其曰:“手气手肿痛,或在掌指连臂膊。”其后王肯堂《证治准绳》承其说,论有“手气手肿痛,或掌指连臂膊痛”。清·张璐《张氏医通》明确论述“手气”,曰:“手肿痛曰手气,或指掌连臂膊痛。”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曰:“手肿痛,或指掌连臂膊肘腕俱痛,为手气也。”手气之名只在明清出现,因其意容易混淆,不易理解,其后医家对之论述较少。

1.5 手足痛(疼痛) 在临床上手痛常与足痛一起出现,称为手足痛,或手足疼痛,在历代文献中也多有论述。如《傅青主男科》《石室秘录》《证治概要》等列有“手足痛”。另外,《诸病源候论》论有“虚劳手足烦疼”,《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医学正传》等论有“手足疼痛”。

1.6 手麻木 手麻木也是本病常见的症状。“手麻木”一名首见于清·陈士铎《石室秘录》,其曰:“气虚而中风湿,手麻木。”另外,《医学正传》《傅青主男科》《证治汇补》论有“两手发麻”。《医学入门》论有“十指麻木”。《古今医鉴》《张氏医通》论有“手指麻木”。《红炉点雪》《张氏医通》论有“手麻”“十指麻”。《辨证录》论有“两手麻木”等。

1.7 手足麻木 手麻木在临床上多与足麻木一起出现,称为手足麻木,或手足麻。文献多有论述,如《风科集验方》《奇效良方》《古今医鉴》《外科大成》《石室秘录》等论有“手足麻木”,《医学入门》论有“手足麻”。另外,《太平圣惠方》《医学入门》《丹台玉案》等论有“手足顽麻”,《圣济总录》《医学启源》《奇效良方》《医学正传》《证治汇补》《杂病源流犀烛》等论有“手足麻痹”。

2 手痹的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多为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感受外邪,外伤瘀血,痰浊流注,气血经脉痹阻,手部筋脉不通失养而致。如清·林佩琴《类证治裁》曰:“或饮酒当风,汗出浴水,因醉犯房,皆能致之,其手指挛曲,身多傀儡,其肿如脱,渐至摧落,其痛如掣,不可屈伸。”

2.1 感受外邪 外感六淫之邪均可致痹,如手指常触冰冷之物,或久居潮湿之地,或涉水冒雨,寒湿入侵,流注指端,以致手部经脉阻滞,而发本病;或湿热之邪蕴结日久,阻遏手部经脉,亦可致病。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备急千金要方》曰:“若伤寒,则筋不能动,十指爪皆痛。”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手指伤风冷,筋脉挛急。”“风毒攻手足,疼痹赤肿。”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曰:“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风寒暑湿流注足三阳经,手足拘挛疼痛。”杨倓《杨氏家藏方》曰:“湿留肢节,身体烦疼,手足肿痛。”金·张从正《儒门事亲》曰:“痹痛寒热交作,筋骨疼痛,手足拘挛。”严用和《济生方》曰:“湿流关节,臂疼手重。”《证治要诀》曰:“坐卧为风湿所搏,或睡后手在被外,为寒邪所袭。”朝鲜·金札蒙《医方类聚》引《海上仙方》曰:“背肩手足痛如槌,湿在脾经故若斯。”“脾经受湿,令人走注疼痛,肩背手足俱疼。”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曰:“诸湿客搏,腰膝重痛,手足湿痛。”李梴《医学入门》曰:“风湿多侵乎上,肩背麻木,手腕硬痛。”清·喻昌《医门法律》曰:“痹在手足,湿流关节。”鲍相璈《验方新编》曰:“感受风湿,手足麻木。”刘恒瑞《经历杂论》曰:“湿邪流注而为痹痛,多手足四肢症。”

2.2 内邪致痹 手痹可由外邪所致,也可由内邪致痹。内邪指脏腑功能失调,邪自内生。如机体阳盛,阳郁生热,火热毒邪内生,攻注手部筋脉,可致痹。或饮酒过量,肝伤筋挛;或失治误治,久用温燥之药,或过用热药,郁热内蕴;或寒凉药物过用,痹阻手部经络,均可致痹。如《诸病源候论》曰:“热毒气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焮热赤肿疼痛也。人五脏六腑井荥俞,皆出于手足指,故此毒从内而出也。”《普济本事方》曰:“湿伤肾,肾不养肝,肝自生风,遂成风湿,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左肩髃,肌肉疾痛,渐入左指中。”明·万全《万氏家传点点经》曰:“酒伤肝,病发周身麻胀,四肢筋痛,手足拘挛难伸,麻木不仁,捏不知痛。”“酒伤筋弱,手足发战,经络麻胀。”清·陈歧《医学传灯》曰:“有痛而不肿者,有肿而且痛者,或头生红点,指肿如槌者,皆由肝经血少火盛,热极生风,非是外来风邪。”汪文绮《杂症会心录》曰:“有服热药太过,胃中蕴热日深,筋脉不利,不能转移,手足肿痛如锥。”顾锡《银海指南》曰:“伤寒服凉药过多,水中无火,手足牵引。”

2.3 正气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年老肾衰,肝肾亏虚,无以濡养手部筋骨关节,而致疼痛挛缩麻木,发为本病。或平素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或病后体虚,劳倦过度,耗伤中气,手部筋脉肌肉失养,而致痹。或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感邪痹阻,而为本病。如《太平圣惠方》曰:“夫虚劳之人,正气衰弱,阴阳不和,邪气乘之,则冷热交争,故手足烦疼也。”“虚劳伤筋,风引筋脉拘挛疼痛,或时肢节浮肿,手指不可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元气不足,真气虚弱,及诸虚寒湿气进袭,手足拳挛。”宋·陈白明《妇人大全良方》曰:“脾肺气虚,肌肤不仁,手足麻木。”金·李杲《兰室秘藏》曰:“两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乃热伤元气也。”《医学入门》曰:“肝虚为四气所袭,手足顽麻。”《古今医鉴》曰:“病夫痹者,手足痛而不仁也,盖由元精内虚,而为风寒湿三气所袭,不能随时祛散,流注经络,入而为痹。”《证治准绳》引李东垣言:“麻者气之虚也,真气弱不能流通,填塞经络,四肢俱虚,故生麻木不仁,或在手,或在足。”《石室秘录》曰:“气虚而中风湿,手麻木。”《张氏医通》曰:“若手麻,乃是气虚。”《杂病源流犀烛》曰:“手与足麻木,病则属脾肺气虚。”《验方新编》曰:“气血亏虚,手足麻木。”近代张梦侬《临证会要》曰:“耗伤津液,导致经脉、筋骨、肌肉失其营养滋润,使手指足趾卷屈,肌肉瘦削,关节变形。”

2.4 痰浊流注 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虚弱,痰湿内生;或脾阳素虚,水湿不得运化,聚湿生痰,痰饮流注于手而致痹;或肝郁化火,灼津成痰,痰浊横行于手臂,阻遏经络气血,而致手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凡人忽胸背手脚颈项腰膝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钩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此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变为此疾。”《证治要诀》曰:“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疼,两手软痹。”《医学入门》曰:“挟痰者,手足痹麻。”《证治准绳》曰:“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移;支饮者手足麻痹。”清·傅山《傅青主男科》论“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时曰:“筋骨牵引,坐卧不得,时时走易不定,此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杂病源流犀烛》曰:“支饮本痰饮中症,此则兼有痹病,……其原由受三气兼挟痰涎宿饮,故手足麻痹。”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曰:“痰注,湿痰挟瘀血流注经络,日久见手足牵引,四肢麻木。”

2.5 劳伤瘀滞 手部长期劳损,或跌仆外伤,损伤手部脉络,脉络瘀阻,闭阻不通,而发本病;或情志不畅,肝气失于疏泄,手部经气郁滞不行,而致痹;或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致使手部气血不通,而致本病。宋代《圣济总录》曰:“打扑损伤,手脚筋骨疼痛。”《针灸资生经》曰:“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金·张元素《医学启源》曰:“一切风热郁结,气血蕴滞,筋脉拘挛,手足麻痹。”《妇人大全良方》曰:“血气凝滞,手足拘挛。”《医林绳墨》曰:“手木湿痰,或死血病。”《医学入门》曰:“十指麻木,胃有湿痰死血。”明·皇甫中《明医指掌》曰:“血气凝聚,手足拘挛。”孙文胤《丹台玉案》曰:“男妇七情所感,气血不行,手足顽麻。”《张氏医通》曰:“十指麻乃是湿痰死血;手指麻木是气不行,有顽痰死血也。”“血气凝滞,手足拘挛疼重。”《重订通俗伤寒论》曰:“湿痰挟瘀血流注经络,日久见手足牵引,四肢麻木。”

综上所述,手痹病位在手部,可与臂、肩相关,与脾肺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本病多由外感六淫、正气亏虚、损伤血瘀、痰浊气滞等所致,但概括起来不外“虚邪瘀”[9]。其基本病机为邪滞手部,筋脉失荣。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不足,脏腑虚弱;标实为寒湿、热毒,痰浊、瘀血、气滞。病之初,以邪实为主,多属风寒湿痹,痰湿血瘀之候,可见手指关节疼痛、肿胀,挛急,或有损伤史等;后期以正虚或虚实夹杂为主,多以双手麻木、挛急,屈伸不利为临床特点。

3 手痹的主要表现

“手足不仁。”(《素问·本病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针灸资生经》《普济方》《类经》)“手屈而不伸。”“伸而不屈。”(《灵枢?终始》)“骨痛爪枯。”(《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手足欹侧。”“左右手疼痛。”(《中藏经》)“臂腕外侧痛不举。”(《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普济方》《医述》)“指臂痛。”(《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普济方》)“肘臂腕中痛。”“肩胛小指痛。”(《针灸甲乙经》《医述》)“手不能自上下。”“手不可举重,腕重急。”(《针灸甲乙经》)“手足烦疼。”“手足则焮热赤肿疼痛。”(《诸病源候论》《太平圣惠方》)“手足指节皆卒然而痛,不在一处,其痛处不肿,色亦不异,但肉里掣痛,如锥刀所刺。”(《诸病源候论》《杂病广要》《奇效简便良方》)“十指筋挛急,不得屈伸。”(《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脚手拘挛,伸动缩急。”(《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普济方》)“手不仁。”“臂腕急,腕外侧痛脱如拔。”“手不可举重,腕急。”(《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普济方》)“十指爪皆痛。”(《备急千金要方》《普济方》)“手挛不伸。”“掣痛,手不可伸。”“五指掣,不可屈伸。”“筋急手相引。”(《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手脚拘挛。”(《备急千金要方》)“手脚不仁。”“手足挛急。”“手足疼痹赤肿。”“手足疼痛,或有赤肿。”(《太平圣惠方》《普济方》)“五指挛急。”“手足疼痛顽麻。”“五指筋挛急。”“手指不可拳。”“手足赤肿疼痛欲断。”(《太平圣惠方》)“手足牵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普济方》)“脚手痛,或拘挛伸屈不得。”“手足冷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手脚筋骨疼痛。”“手足拘挛痹弱。”“手足筋急,拘挛疼痛。”(《圣济总录》《普济方》)“手脚指节肿满。”“手足冷痛。”(《圣济总录》)“手指作赤肿麻木。”(《普济本事方》《医学纲目》《证治准绳》)“手指挛曲,节间疼不可忍。”(《普济本事方》)“手足拘挛。”(《针灸资生经》《儒门事亲》《妇人大全良方》《济生方》《明医指掌》《医门法律》《仙拈集》)“折伤手腕,捉物不得。”(《针灸资生经》《普济方》《针灸大成》《类经图翼》)“手不举。”(《针灸资生经》《普济方》)“腕劳。”“手挛指痛。”“手卷不得伸。”“肘腕酸重,屈伸难,十指痛不得握。”“肘臂腕重,难屈伸,五指尽痛。”“肘臂酸痛,手五指不握,尽痛。”“手足指掣痛不可忍。”(《针灸资生经》)“手足不能屈伸,动辄不能转移。”(《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医林绳墨》)“手足拘挛疼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世医得效方》《普济方》《奇效良方》)“胸背手脚颈项腰膝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钩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证治准绳》)“头面手足时时浮肿。”“手足拳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手足冷痹。”(《杨氏家藏方》《医学入门》《明医指掌》)“手足肿痛。”(《杨氏家藏方》《普济方》)“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手足麻木不仁。”(《儒门事亲》《医方类聚》《杂病广要》)“臂疼手重。”(《济生方》)“手足不举。”(《仁斋直指附遗方论》《普济方》)“遍身手足疼痛。”(《仁斋直指附遗方论》)“背膊手足头目筋脉虚掣。”(《类编朱氏集验医方》《世医得效方》《奇效良方》)“两手指麻木。”(《兰室秘藏》《普济方》《医学正传》《名医类案》《寿世保元》)“背肩手足痛如槌。”“肩背手足俱疼。”(《海上仙方》《助道方》《医方类聚》)“大拇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丹溪心法》《校注妇人良方》《证治准绳》《古今名医汇粹》)“两手软痹。”(《证治要诀》《证治准绳》《张氏医通》)“手足四肢强直不能屈伸。”(《普济方》引《德生堂方》)“手麻不举。”“臂腕外侧,痛不能举。”(《普济方》)“手足风湿性疼痛。”(《永乐大典》)“手指拘挛筋紧。”(《神应经》《针灸大成》)“手足拘急及转筋。”(《医方类聚》引《简要济众方》)“手指节肿痛,屈伸不利。”(《医方类聚》引《卫生宝鉴》)“手足冷痛如虎咬。”(《医学正传》《证治准绳》)“手痹顽麻。”(《百症赋》)“手拳挛。”(《薛氏医案》引《保婴撮要》)“手足自摇振抖无力,不能持物,举动艰难,牵引挛缩,霎时僵直或节骱麻木大痛。”(《解围元薮》)“手足湿痛。”“十指顽木,屈伸直强。”(《摄生众妙方》)“手足或时浮肿。”(《立斋外科发挥》《外科正宗》)“手足掣痛,不能屈伸。”(《古今医统大全》《百代医宗》)“两手十指,一指疼了一指疼,疼后又肿,骨头里痛。”(《医学纲目》《证治准绳》《杂病广要》)“手腕硬痛。”(《医学入门》《证治汇补》《通俗伤寒论》)“左手脚腿偏麻疼痛。”(《医学入门》《医部全录》)“手足蜷挛。”“指掌肿痛。”“手足痹麻。”(《医学入门》)“手足痛而不仁。”“手足不遂而多痛。”(《古今医鉴》)“手足拘挛难伸,麻木不仁,捏不知痛。”“手足发战,经络麻胀。”(《万氏家传点点经》)“手足痛风,冷痛如虎咬。”(《本草纲目》《急救广生集》)“十指疼痛,麻木不仁。”(《本草纲目》)“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难以屈伸。”(《明医指掌》《医门法律》)“手足不能动。”(《万病回春》)“手足不得转移。”(《证治准绳》《张氏医通》《时方妙用》)“掌指连臂膊痛。”(《证治准绳》)“手足不能屈伸。”(《寿世保元》)“手足拘急。”(《疡科选粹》)“手指木。”(《红炉点雪》)“胸、背、手、脚、腰、胯痛不可忍,牵连筋骨,坐卧不宁,走移无定。”“手脚肿痹。”(《医门法律》)“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手足重。”(《傅青主男科》)“胸背、手足、腰脊牵连,疼痛不定。”(《辨证录》)“指节脚板之堕落。”(《石室秘录》《集验良方》)“手足痠疼而肿。”“手足拘挛疼重。”“手屈不伸。”“伸而不屈。”“指掌连臂膊痛。”“十指皆紫黑而痛。”(《张氏医通》)“手足拘紧。”(《症因脉治》)“指肿如槌。”(《医学传灯》)“手足肿痛如锥。”(《杂证会心录》)“手足麻木疼痛。”(《惠直堂经验方》)“手肿痛,或指掌连臂膊肘腕俱痛。”“手与足麻木。”“手与足心肿。”(《杂病源流犀烛》)“手足牵引。”(《通俗伤寒论》《银海指南》)“手足冷木。”(《应验简便良方》)“手指挛曲,身多傀儡,其肿如脱,渐至摧落,其痛如掣,不可屈伸。”“手屈而不能伸。”“伸而不能屈。”“手肿痛连臂。”(《类证治裁》)“手足腰肢疼痛。”(《外治寿世方》《验方新编》)“手足软疼。”(《外治寿世方》)“手足搐麻。”(《揣摩有得集》)“手脚麻木,不知痛痒。”(《验方新编》《浮溪外治方选》)“肩肘臂腕,痛如锥刺。”“肩、肘、腕、指、髀枢、膝膑、踝、趾诸关节,游走作痛。”“手指关节肿痛变形。”“手指足趾卷屈。”(《临证会要》)

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手痹的表现进行了丰富而形象的描述。综合文献所述,手痹的病变常位于腕关节至手指末端,其主要症状是:手部疼痛,肿胀,十指麻木,屈伸不利或挛缩,甚或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疼痛多为刺痛、胀痛,或十指交替疼痛。部分可涉及臂、肩等部位。根据其证候特点,现代医学的复发性风湿症、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腕管综合征、腱鞘炎、末梢神经炎等出现手痹表现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4 历代医家对手痹的论述

在《内经》之前,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即有对本病的论述,“足太阳之脉……项痛,手痛,颜寒”等;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论有“四末痛”等。《内经》对本病有相关论述,如《灵枢?始终》曰:“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素问·本病论》曰:“辰戌之岁……又遇庚戌,金运先天……民病卒中偏痹,手足不仁。”《类经》从之。《中藏经》也有对本病的描述:“痹者闭也,……或手足欹侧,……或左右手疼痛。”《症因脉治》《杂病广要》从之。《诸病源候论》专设“虚劳手足烦疼候”,并强调:“虚劳血气衰弱,阴阳不利,邪气乘之。”而致虚劳手足烦疼。《备急千金要方》在针灸部分专门列有“手病”,对“手痛”“手不仁”等进行论述。《太平圣惠方》承《诸病源流论》之说论述本病,如论“五指筋挛急”曰:“夫五指挛急者,是筋急挛缩,不得屈伸也,筋得风热则弛纵,得风冷则挛急也。”论述“时气毒瓦斯攻手足”曰:“夫时气毒瓦斯从脏腑中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焮热赤肿疼痛也;人五脏六腑,井荥输皆出于手足指,故毒瓦斯从内出,而攻于手足也。”《普济方》从之。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强调曰:“因风气入于筋络及骨节,疼痛,或攻注脚手痛。”《针灸资生经》对本病论述较为丰富,列有“腕劳”“手麻痹不仁”“手指挛”等。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提出中风先兆也可以出现本病症状:“谓中风先兆,可见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普济方》引《德生堂方》曰:“因起居阴湿之地,或在水乡船上,以致浑身上下,手足四肢强直不能屈伸,其痛不可忍。”《永乐大典》引《风科集验方》曰:“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腿脚沉重,手足麻木。”均强调外邪侵袭而致本病。《普济方》《医学正传》承《宣明论方》论述鸡爪风,曰:“妇人血气,并产后风热,搐搦转筋,俗云鸡爪风。”《医方类聚》列有“脾经受湿背肩手足痛”。明·薛己《立斋外科发挥》曰:“四气流注于足太阴经,骨节烦痛,……手足或时浮肿。”《外科正宗》从之。《医学入门》论述本病病因病机曰:“有因虚而风寒湿三气乘之,……盖麻犹痹也,虽不知痛痒,尚觉气微流行,在手多兼风湿。”“痛多痰火,肿多风湿。然痰火虽内因七情六欲,或病后亡津,血热已自沸滕,亦必略感外邪而后发动,骨节痛极,久则手足蜷挛。”《古今医鉴》承《证治要诀》曰:“因风寒湿所搏也,或睡后,手在被外,为寒邪所袭。”《万病回春》《杂病广要》从之。《古今医鉴》和《医林绳墨》均强调:“手麻气虚,手木湿痰,或死血病。”《证治准绳》承《普济本事方》曰:“湿伤肾,肾不养肝,肝自生风,遂成风湿,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左肩髃肌肉疼痛,渐入左指中。”龚居中《红炉点雪》曰:“若手麻乃是气虚,十指麻乃是湿痰死血,手指木是气不行,亦死血顽痰而将作风症也。”《张氏医通》承其说。《傅青主男科》在“腰腿肩臂手足疼痛门”中列有“手足痛”和“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论述本病。在论“手足痛”时曰:“手足,肝之分野,而人乃为脾经之热,不知散肝木之郁结,而手足之痛自去,……盖肝木作祟,脾不敢当其锋,气散于四肢,结而不伸,所以作楚,今平其肝气,则脾气自舒矣。”“手足心腹一身皆痛,将治手乎?治足乎?治肝为主,盖肝气一舒,诸痛自愈。清·李用粹《证治汇补》承《医学入门》曰:“风湿多侵于上,肩背麻木,手腕硬痛。”《张氏医通》在臂痛中附有“手痛”“手气”进行论述。《杂病源流犀烛》设有“肩臑肘臂腕手病源流”,详论手曰:“掌后为腕,腕之下曰手,手有掌有指,五指各有名:一曰大指,二曰食指,又曰盐指,三曰长指,又曰中指,四曰无名指,五曰小指。”林佩琴《类证治裁》在“肩背手臂痛”中论有本病。《揣摩有得集》曰:“肝肾虚寒,气血亏虚,妇女一切腰腿疼痛,手足搐麻。”《临证会要》认为“睡卧当门、窗露缝隙或墙壁罅隙之处,露臂、肩肘、腕于外,贼风虚邪乘于手太阳、少阳之络”而致本病。

5 手痹相关问题

5.1 手痹与颈痹 两者均可见手指麻木。颈痹多伴有颈项强痛,活动不利,头晕目眩,颈肩部骨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动障碍等症状,且麻木多从颈部沿手臂放射至指端,臂丛牵拉试验、压颈试验均可出现阳性体征;手痹麻木常自手指远端向近端发展,病变部位不超过腕关节,局限于手部,无颈痹阳性体征表现[10]。

5.2 手痹与臂痹 两者均可见手臂疼痛。臂痹是以肩以下腕以上的臂部疼痛、麻木、肿胀,甚则萎缩,无力抬举为主要表现,病变位于整个上下臂;手痹是以手部麻木、肿痛挛急、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病变部位多在手指、手腕。当然,两者病位相近,功能相关,病变时易合并出现。如臂痹可连及于手,手痹可涉及于臂[11]。如《太平圣惠方》曰:“手五指挛急疼痛,连臂膊拘急。”《医学入门》曰:“臂痛不能举,或连指掌肿痛。”《类证治裁》也曰:“手肿痛连臂。”

5.3 手痹与经筋痹 两者均可见手指疼痛,屈伸不利。手部经筋痹多因过度劳累,反复受机械性摩擦而致,常表现为拇指、食指、中指夜间疼痛,屈伸不利,活动或用力甩手后好转,且病变部位常有明显的压痛点,疼痛多在经筋走行上,并伴有闭锁现象或腕管压迫试验阳性;手痹疼痛多为整个手部病变,可有肿胀,屈伸不利,甚则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等症状,无明显压痛点,但可伴发手部经筋痹[12]。

6 手痹的治疗

6.1 手痹的治疗原则 手痹的治疗,实证者应分清外邪、瘀血、痰浊不同,治以祛邪通络为主;虚证者则以健脾益气、养血通络为主;至于虚实夹杂之证,则需扶正祛邪兼施。此外,手痹伴发手部经筋痹者,应兼顾治疗。本病应重视针灸、理疗等杂合以治。

6.2 历代医家对手痹的论治

6.2.1 秦汉晋唐时期 《内经》论治本病主要在针刺方面,提出了针刺治疗的穴位和方法。如《灵枢?终始》曰:“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证治准绳》《类经》从之。《针灸甲乙经》首次系统用针灸治疗本病,曰:“指臂痛,肩髃主之。”“手不可举重,腕重急,曲池主之。”“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养老主之。”“肘臂腕中痛,……肩胛小指痛,前谷主之;……臂腕外侧痛不举,阳谷主之。”《医述》从之。《诸病源候论》主张用汤熨针石、补养宣导治疗本病,特别对养生导引法尤为重视,如“清旦初起,以左右手交互从头上挽两耳举”“正坐,以两手交背后”“一手向上极势,手掌四方转回,一手向下努之,合手掌努指”,对本病的功能锻炼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备急千金要方》认为:“针灸攻其外,汤药攻其内。”承《针灸甲乙经》用针灸治疗本病,曰:“阴交,主手脚拘挛。”“少商,主手不仁。”“大陵,主手挛不伸。”“间使,主手痛;内关,主手中风热。”“阳溪,主臂腕外侧痛不举。”“前腋,主臂里挛急,手不上举。”“尺泽,主掣痛,手不可伸;养老,主手不得上下。”“腕骨、中渚,主五指掣,不可屈伸;曲池,主手不可举重,腕急,肘中痛,难屈伸;阳溪,主臂腕外侧痛不举;心俞、肝俞,主筋急手相引。”“腕骨、曲池、前谷、阳谷主臂腕急,腕外侧痛脱如拔。”还记载大量的外治法,如熨、熏、洗、敷、贴、摩等方法。

6.2.2 宋金元时期 《太平圣惠方》载有羚羊角散、附子汤、淋蘸防风汤等4首治五指筋挛急方,列有桑枝汤淋蘸方、羊桃淋蘸方、露蜂房淋蘸方、附子汤淋蘸方、五枝淋蘸方、川乌头汤等13首治一切风攻手足疼痛通用淋蘸方,列有黄芪散、石斛散、人参散等4首治虚劳手足烦疼方,列有10首治时气毒瓦斯攻手足方。用白花蛇散治手足顽麻,羌活散治手脚不仁,天雄丸治风湿痹,手足挛急;用蔓荆子散治手指不可拳。《普济方》《奇效良方》等从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曰:“因风气入于筋络及骨节,疼痛,或攻注脚手痛,或拘挛伸屈不得者,可与乳香趁痛散、追风应痛丸、活络丹、乳香丸、没药丸,太岳活血丹,皆可服。宜先与五香散淋渫,次用活血丹涂之。”并用小活络丹治手足不仁,人参顺气散治手足冷麻,防风丸治手足牵强,七生丸治手足顽麻。《圣济总录》《普济方》从之。《圣济总录》用当归汤治手足冷痛,内补石斛散治手足拘挛痹弱,人参饮治手足麻痹,牛膝丹参酒治手脚指节肿满,地龙饼子治手足筋急,甘松丸治打扑损伤、手脚筋骨疼痛。《普济方》从之。《普济本事方》用蓖麻法治“手指挛曲,节间疼不可忍,渐至断落”,牛蒡子散治手指作赤肿麻木,薏苡仁散治“风湿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左肩髃肌肉疾痛,渐入左指中”,《普济方》《医学纲目》《证治准绳》从之。《针灸资生经》承前人针灸治疗:白环俞、上廉、下云治手足不仁;“阳谷治臂腕外侧痛不举”“阳池治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列缺疗腕劳”“偏历疗臂膊肘腕酸痛,难伸屈”“通里疗肘腕酸重”“曲池主手不举”“劳宫治手痹”“少商治手挛指痛”“少冲疗手卷不得伸;外关疗肘腕酸重,屈伸难,十指痛不得握”“后溪疗肘臂腕重,难屈伸,五指尽痛,不可掣;中渚疗肘臂酸痛,手五指不握,尽痛”。尺泽“治手足指掣痛不可忍”“扁骨疗指臂痛”。《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用舒筋散治鸡爪风,《普济方》《医学正传》从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用乳香宣经丸治“手足顽麻”,六物附子汤治“头面手足,时时浮肿”,胜骏丸治手足拳挛,大料神秘左经汤治手足拘挛疼痛,《世医得效方》《普济方》《奇效良方》从之。《杨氏家藏方》用蠲痹汤治手足麻痹、手足冷痹,天麻除湿汤治手足肿痛,《普济方》从之。《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对于中风之先兆的手指麻木不仁,“治宜益气活血,祛风化湿涤痰”。《医学启源》用防风通圣散治手足麻痹,《医学正传》从之。《儒门事亲》用汗、吐、下三法治疗本病,曰:“夫大人小儿,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及手足麻木不仁者,可用郁金散吐之;吐讫,以导水丸,通经散泄之;泄讫,以辛温之剂,发散汗出,则可服当归、芍药、乳、没行经和血等药。”用愈风丹治手足拘挛、麻木不仁。《妇人大全良方》用当归没药丸治手足麻木;五痹汤治手足缓弱,“手足麻木,用三痹汤”“三痹汤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医门法律》从之。《济生方》用“抚芎汤,治湿流关节,臂疼手重”;趁痛散治手足拘挛。宋·杨士瀛《仁斋直指附遗方论》用经验祛湿煮酒治“遍身手足疼痛”;婆蒿根酒治风淫湿滞,手足不举,《普济方》从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用骗马丹治风湿相搏、手足疼痛,仙茅散治背膊手足头目筋脉虚掣,《奇效良方》从之。《兰室秘藏》用人参益气汤治两手指麻木,《普济方》《医学正传》《寿世保元》《证治汇补》等从之。元·朱震亨《丹溪心法》以痰论治本病,并曰:“取薄桂味淡者,独此能横行手臂,领南星、苍术等药至痛处。”后世医家多宗此说,并认为“手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十指麻木乃胃中有湿痰死血”,并运用补中益气汤、二陈汤、四物汤治疗,《证治准绳》从之。《丹溪心法》对于中风先兆“宜先服八风汤、天麻丸、防风通圣散以预防之。”《校注妇人良方》《证治准绳》《古今名医汇粹》从之。

6.2.3 明清时期 《证治要诀》用五痹汤、蠲痹汤治疗手气手肿痛,《证治准绳》从之。《普济方》引《德生堂方》用加味生料五积散治“手足四肢强直不能屈伸”;《普济方》专门设有“手痹”,并承前人针灸治疗,如“治手麻不举,穴肩贞”等。《永乐大典》引《风科集验方》用万灵丹治手足麻木,草乌酒治“手足风湿性疼痛,并治妇女鸡爪风”。《神应经》曰:“手指拘挛筋紧,曲池、阳谷、合谷。”《针灸大成》从之。《医方类聚》引《简要济众方》用补骨脂散治手足拘急及转筋;引《助道方》“治脾经受湿背肩手足痛”“乌沉木香煎四物,更加蓬术最为奇”;引《卫生宝鉴》医案用大羌活汤治手指节肿痛。明·董宿《奇效良方》(引凌文轩方)用太乙救苦万珍膏治手足麻木;用省风汤治手足麻痹。虞抟《医学正传》用熏洗痛风法“治手足冷痛如虎咬者”,《本草纲目》《证治准绳》《急救广生集》从之。《百症赋》曰:“手三里配少海治疗手痹顽麻。”薛己《薛氏医案》引《保婴撮要》曰:“手拳挛者用薏苡仁丸。”《解围元薮》用大麻汤、真方夺命丹、大消风散等治疗鸡爪风。《摄生众妙方》用治湿神效火龙膏治手足湿痛;除湿去瘴汤治十指顽木。《立斋外科发挥》用附子六物汤治手足或时浮肿,《外科正宗》从之。《古今医统大全》用二术膏治手足麻木,《古今医鉴》《外科大成》从之。楼英《医学纲目》用和血散痛汤治“两手十指,一指疼了一指疼,疼后又肿”,《证治准绳》《杂病广要》从之。《医学入门》用舒经汤治“臂痛……连指掌肿痛者”;养真丹治手足顽麻等;“挟痰者,手足痹麻,多睡眩晕,济生茯苓汤,或二陈汤加竹沥、姜汁”“手足麻,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去当归、陈皮,加五味子、白芍、生甘草;虚甚挟风者,补中益气汤正料,加乌药、附子、羌活、防风、天麻;十指麻木,胃有湿痰死血者,二陈汤加二术、红花、桃仁,少加附子以行经;左手脚腿偏麻疼痛,右口角并眼牵引侧视者,表有风也,宜天麻黄芪汤”“手足冷痹,……五积散加天麻、附子,或蠲痹汤”,《医部全录》从之。《古今医鉴》用加减补中益气汤治气虚手足麻木,保婴百中膏治“跌扑伤损,手足肩背”,金不换神仙膏治手足麻木。《万氏家传点点经》用和血表邪汤、养子舒筋散治饮酒所致手足拘挛难伸和手足发战等症。李时珍《本草纲目》列有治十指疼痛,麻木不仁的方药。《明医指掌》用防风汤治手足拘挛,“手足缓弱,顽痹不仁,三痹汤、五痹汤”“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难以屈伸,当归拈痛汤”“手足冷痹,腰腿沉重无力者,蠲痹汤”。《万病回春》用健步虎潜丸治手足不能动。《证治准绳》曰:“麻木不仁,或在手,或在足,或通身皮肌尽麻者,皆以黄芩、人参、白术、甘草、五味、芍药、升麻、柴胡之类。”用指迷茯苓丸“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移”,《张氏医通》《续名医类案》《时方妙用》等从之。涂绅《百代医宗》用黄芪茯神汤治手足掣痛,不能屈伸。龚廷贤《寿世保元》曰:“手足不能屈伸,周身疼痛,消风饮。”《疡科选粹》用淮安狗皮膏治手足拘急。《丹台玉案》用舒气活络丸治手足顽麻。《医门法律》承《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用控涎丹“治人忽患胸背、手脚、腰胯痛不可忍,牵连筋骨,……手脚肿痹”又曰:“痹在手足,湿流关节,则用薏苡汤。”“痹在手足,风淫末疾,则用乌头粥”,《成方切用》从之。《傅青主男科》用益气汤治两手发麻;手足痛用逍遥散加栀子、半夏、白芥子,强调“散肝木之郁结,而手足之痛自去”,《石室秘录》从之。《辨证录》用补正逐邪汤治“胸背、手足、腰脊牵连,疼痛不定”,助阳通气汤治两手麻木。《石室秘录》用发动汤、逐虚汤治手麻木。《证治汇补》承《证治准绳》用茯苓汤治支饮者手足麻痹,《杂病源流犀烛》从之。《张氏医通》宗前人之说论治:“手足麻痹,……指迷茯苓丸;脉浮者,二陈汤加桂枝、枳、桔。”“手指麻木,……导痰汤加乌药、苍术。”“风吹手足痠疼而肿,是寒湿,桂枝附子汤。”“手足拘挛疼重,……改定三痹汤。”“手屈不伸者其病在筋,薏苡仁汤;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近效白术附子汤、十味锉散选用。”论治手气曰:“悉属风热挟痰,蠲痹汤;薄桂味辛淡,能横行手臂。”并载有加味逍遥散加桂枝治疗“十指皆紫黑而痛”的医案。《集验良方》承《石室秘录》用驱湿保脱汤防治指节脚板之堕落。《惠直堂经验方》用加味养生方治手足麻木疼痛。《串雅补》用顶风立效散治手足疼痛。《杂病源流犀烛》用蠲痹汤治手气,曰:“当归一味,浸酒常饮,有效,治肩臑肘臂腕手病。”“手与足麻木,……宜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桑枝,外煎桑枝叶汤洗。”“手与足心肿,病则属风,宜花椒、盐醋和敷。”《通俗伤寒论》用桂枝橘皮汤治手腕硬痛;芥子竹沥汤、蠲痛活络丹治手足牵引、四肢麻木。《银海指南》用七味丸治手足牵引。《应验简便良方》用子龙丸治手足冷木。《类证治裁》曰:“手屈而不能伸者,病在筋,薏苡仁汤;伸而不能屈者,病在骨,白术附子汤;手肿痛连臂,蠲痹汤加桑枝。”对于“手指挛曲,身多傀儡,其肿如脱,渐至摧落,其痛如掣,不可屈伸,须大作汤丸,不可例以常剂治,乌头汤主之”。《杂病广要》承《医方类聚》用小防风汤治手足麻木不仁。《仙拈集》用拘痛饮治手足拘挛。邹存淦《外治寿世方》用茱萸煎汤热洗治手足软疼,《验方新编》从之。《揣摩有得集》用暖胃搐麻汤治手足搐麻,《验方新编》用附桂膏、狗脊饮以及霜桑叶煎汤频洗以治手足麻木,《易简方便》《万病验方大全》《浮溪外治方选》从之。《经历杂论》曰:“湿邪流注而为痹痛,多手足四肢症,当宣气化湿以胜湿邪。”

6.2.4 近现代时期 近代裘庆元《三三医书》用跨鹤丹治鸡爪风。卢觉非《中国针灸科学论》曰:“五指皆疼,外关、合谷、中渚、液门针之。”《临证会要》对于“肩肘臂腕,痛如锥刺”“发病不久者,宜疏通经络,调气活血,针药并施,短时可用,多年久病者,须长期服药”;对于“肩、肘、腕、指、髀枢、膝膑、踝、趾诸关节,游走作痛,痛处热灼”者,“主以甘寒清热滋阴,苦寒泻火坚阴,佐以败毒熄风通络,切忌辛温燥热之剂”;对于“手指关节肿痛变形,拘挛不能屈伸”者,“治法辛凉养阴以祛风,苦寒坚阴以清热,佐以少量辛温,资其宣导,舒筋活络”。《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用神仙金不换膏治手足麻木。《中国膏药学》用头葛软膏治手足顽麻。《吉林省中药成方集》用妇女抽筋丸治鸡爪风。《江苏省药品标准》用舒筋活血酒治手足拘挛。薛盟对于手足抽搐作痛者,善用羚羊角粉、桑枝、白蒺藜。娄多峰创二草二皮汤外洗治疗手痹患指。张鸣鹤对于手足关节肿胀疼痛者,善用威灵仙、远志、猫眼草、露蜂房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用复方三蛇酒治类风湿关节炎手趾关节肿痛。《中医良药良方》用治上肢痹痛茶治疗气血阻滞引起的腕管综合征。《百病奇效良方妙法精选》用黄连液浸泡治指骨骨髓炎。《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海》用温经蠲痹汤治“关节或肌肉酸痛,游走不定,以腕、肘、肩、膝、踝关节多见者”;通络舒筋药治手麻木等。《中华独特疗法大成》用龙马精神方外洗治疗手足麻木。《中国医学大辞典》用万应愈风酒治手足痠麻。《经验方》用二藤鹳草酒、参桂酒治手足麻木;秦艽丹参茶治手足不利。《民验方》用石藤通络酒治手足麻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用虎骨酒治手足麻木,筋骨疼痛。

7 手痹的转归预后

手痹初期多以实证为主,外邪侵袭,邪滞经脉;或损伤血瘀,血行不畅。若此时及时治疗,去除诱因,并坚持药物及理疗等综合治疗,多能痊愈;若久病失治,或治疗不当,可致手指变形、手腕强直,关节畸形等功能障碍,预后较差。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8 结 语

手痹病位在手部,部分可与颈、臂相关,与脾肺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其病因有感受外邪、素体虚弱、劳伤血瘀、痰浊气滞等,常因寒冷刺激、情志不畅、劳损外伤等因素而诱发,但总不外“虚邪瘀”三方面。其基本病机为邪滞手部,筋脉失荣。病性为本虚标实,气血不足、脏腑虚弱为本虚,外邪、血瘀、痰瘀、气滞为标实。手痹的治疗,当首辨虚实,辨证论治,标本兼顾。若用药恰当,治疗及时,则预后较好;若失治误治,病情迁延,手指变形,出现功能障碍,则预后较差,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本病应早期积极正确治疗。此外,手痹伴发经筋痹时,可配合针灸、埋针、小针刀等局部治疗。手痹为常见风湿病之一,在临床中经常遇到,且往往与其他疾病并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根据规范化研究,把风湿病(痹病)作为一级病名[13],

那么手痹就是二级病名(肢体痹)下面的三级病名。本文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对手痹的认识更加系统化,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9 参考文献

[1]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9-195.

[2] 李满意,娄玉钤,潘宏伟.肢体痹的源流及临床意

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9):54-60,72.

[3]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及其相互关系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53-57,64.

[4] 娄多峰.痹证治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72.

[5] 娄玉钤,李满意.特殊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49-57.

[6] 娄高峰,娄玉钤,娄万峰.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161-165.

[7] 娄高峰,娄玉钤.娄多峰论治风湿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8-160.

[8] 娄玉钤,李满意.常见风湿病患者临床440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

[9]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10] 李满意,王淑静,娄玉钤.颈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45-52.

[11] 李满意,王晴,娄玉钤.臂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 [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1):55-63.

[12] 李满意,娄玉钤,陈传榜,等.经筋痹的源流 [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8):55-60,69.

[13]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病名源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37-41.

收稿日期:2016-01-22;修回日期:2016-02-15

猜你喜欢
普济麻木手指
麻木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手指操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唯余一朵在
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性研究
无题(2)
笔穿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