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对于新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为使学生在大学中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在该阶段注重德育教育,帮助其适应新的环境,加强德育教育健康咨询和辅导,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做了一定的探究。
关键词:新生;德育;大学生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每年的新生人数剧增,同时由于社会现象和事件对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现在的校园内已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这些变化对于大学德育教育形成了一个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一个将德育教育提升一个台阶的重要机遇。
一、注重新生德育教育,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大学生新生阶段注重德育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能建立起良好的德育教育途径,首先我们要先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德育教育的养成不是一门课程、一个老师、一学期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多个角度、多个途径、多种方式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在德育中教师需要有一个目标计划,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是首要目标,只有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找到适应感才能谈及顺利的生活和学习以及个人的发展。
另一方面,梳理和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网,落实全面的德育教育理念。根据我校现有的德育教育途径和德育教育特点笔者在此做了以下分类。
在上述的德育教育途径中,应该把基础的理论课程放到基础的位置进行加强,尤其是发挥专业课程中德育教育的作用,例如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树立严谨科学的信念和理念,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选修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例如,在选修课程中我们可以着重发挥人文课程的德育作用,通过课程内容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以建立丰富实践活动体系为核心加强学生在学校的中管理,帮助和辅导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人际交往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将德育理念、内容渗透到每个学生的身边和成长中。
二、关注新生心理健康,加强健康咨询和辅导
除了共性和基础的德育教育之外,在大学新生德育工作中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特点和个体问题,把个人心理健康的问题放到首位,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问题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在德育工作中,最难深入的区域应该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生活背景和经历的不同,以及学生区域差异和性格、生活习惯的差异,在一个新的环境中组成一个集体进行学习和生活,必然会产生一些摩擦和矛盾,以及个人的不适。为此在入学阶段建立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机构,让学生在遇到个人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寻找到帮助。而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即时心理问题同时也需要建立心理问题辅导计划。例如,针对以往的经验和当下德育热点问题,有计划和目的对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加强专业理解和兴趣、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对新环境的适应、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不幸、树立良好的理想和目标。
建立宿舍到班级再到院系的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同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建立电话、网络、咨询室等多种咨询途径,将德育与心育联合起来,打破学生心理咨询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及咨询障碍的心理顾忌。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校德育教育网
大学新生德育教育是否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工作。学生初进学校首先会接触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虽然大学提倡的是自主管理,但是这并不意味上述三类老师在学生德育教育问题上的荒废,相反,为了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习惯,在大学学习生活之初进行有计划的引导、实施完善的管理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能够实现良好的德育效果,在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上做以下努力。首先,提升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在新生德育问题上的意识和理念,强调对该问题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老师的培训、以及书报形式的学习,让教师加强自身德育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其次,在教育中注重分工、分时段的有效教育。例如,辅导员除了担任相应的思政课程,主要负责学生在课后学校生活中的德育教育做公益活动、做志愿者等实践性的德育工作,以及解决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德育问题。而专任教师则主要在课堂中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把一些做学问的意志品质、严谨作风传达给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最后,形成学习、生活,课内、课后的德育管理体系,让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能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完善德育监管的机制,从而及时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具体的德育教育,把问题化解在初级阶段。
四、结束语
大学新生的德育工作不管从内容上还是时间阶段上都是极其重要的。与此同时,由于生源地域背景、教育背景各异导致在实施德育工作时有着重重的困难,让工作更加复杂。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积极展开丰富多样的教育途径,根据学生的特点、工作的具体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坚实的迈出德育工作的第一步,这将极大的有利于后续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健康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爱梅.教师在大学新生教育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下).2014(11)
[2]刘鹏.大学新生骨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法制博览.2015(27)
[3]慕岩,韩莹.高校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探索——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为例[J].长江丛刊.2016(03)
[4]张恒艳,管敏.大学新生角色转换的路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4)
[5]王翠翠.新生教育——大学生活的起点[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1)
作者简介:
许湘(1981.1—),男,四川泸州人,西华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固体力学研究。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