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恆云
摘 要:我国的历史悠久绵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社会形态不断演变进步,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的历史人物,他们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抹上了浓重的一笔,也留下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历史的教育功能是巨大的。通过历史典故的形式将一些经验教训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典故;品德课;教学质量
政治学科在初中阶段实名为思想品德,旨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技能。朱永新老师说:“没有思考的教育永远是不成熟的教育,是永远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教育。”所以品德课教学手段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常言道:政史不分家,历史典故在品德课教学中不乏被常用。历史典故即历史上流传或记载下来的典制和案例,饱含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因此,巧妙地选择历史典故,上好上活思想品德课,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
一、历史典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
思想品德课比数学、物理等一般的理科课程更难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因为理科课程强调的是知识性、理论性、逻辑性,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勤奋和逻辑思维能较好地开展学习。而思想品德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学会正确的做人处事方式方法,不断地通过一些案例进行思考以及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进行反思,循序渐进,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不是靠推理、计算和硬背即可奏效的。在教学中适当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典故,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在一种积极、愉悦、主动的心理支配下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思维活动也会自然展开,寓学于趣,最终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变化。
2.培养学生优秀品质,陶冶情操
通过历史典故,学生可以感受前人的兴衰成败,从中悟出道理,从而来影响并指导自己。如,在感受代代传承的美德时,列举苏武牧羊、徙木为信和负荆请罪等典故分别展示爱国、诚信和贵和的优良品质,这为学生学习并超越古代圣人奠定了基础。再如,笔者在进行历史人物勾践的介绍时,可以告诉学生勾践是如何卧薪尝胆才取得成功的。这个历史人物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忍辱负重,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前提下,始终锲而不舍,并积极争取机会,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人物勾践的故事,不仅学习到了为梦想忍受苦难的执着,还学得了坚韧和积极争取机会的重要性。
3.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能力
如果每节课引用一个历史典故,那么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会收到一笔巨大的知识和精神财富,而且他们也会不自觉地去搜集、整理相关的典故,无形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增强阅读能力,也为今后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二、在教学中正确运用历史典故的策略
历史典故在品德教学中如能灵活运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不合理的滥用则会影响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选取合适的历史典故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合理选择历史典故,这个历史典故必须具备代表性和恰当性,即在内容上、形式上能很好地说明问题,集趣味、知识和道理于一体,符合学生的心理思维。这些典故可以来源于课本,也可以来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
例如,八年级上册讲到孝敬父母时,教材上选取了古代的《颍考叔孝亲》的传统故事,讲到诚信是金的品质时,可以从中华文化中选取“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古训讲解由来。学生通过对典故的理解,自然增加了对“孝敬父母”“诚信是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可,自然会在实际生活中影响自己的言行。
2.注重典故的呈现方式
历史典故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要求内容新颖独特,吸引学生,而其呈现方式的新颖性往往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可以用讲述式,师生讲述都可以,但一定要明确主题;二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图文并茂,更形象直观;三可以用表演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典故中的人物,既让学生参与教学中,活跃课堂,又能亲身感受典故中的寓意,印象深刻,一举两得。
如,在讲到礼貌礼仪内容时,教材中的年轻人与长者的对话的典故可采用表演式,年轻人贸然直呼老头问路,长者回答“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也没找到目的地。让学生去表演二人的对话及情境,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礼貌待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3.鼓励学生利用典故提升理论和实践中的素养
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上和自己搜集到的典故进行交流、辩论,写体会和小论文,以增强感受,将其寓意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这是我们运用历史典故来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历史典故的使用可以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借鉴性,又可以补充教学资料的不足,改变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加强学生对文史知识的联系。合理运用好典故,对提高教学质量确实有很大好处。
参考文献:
王芸.历史知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32).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