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艺术风格探究

2016-05-30 16:59常丽文
艺术评鉴 2016年3期
关键词:格里格艺术风格研究分析

常丽文

摘要:格里格是挪威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巨匠,而《a小调钢琴协奏曲》则是其在钢琴领域的代表作。作品表现出了鲜明的浪漫性和民族性风格,堪称是钢琴协奏曲宝库中的一颗奇珍。鉴于此,本文从格里格创作这首作品的背景谈起,就这两种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格里格 《a小调钢琴协奏曲》 艺术风格 研究分析

一、格里格和他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

格里格(1843年—1907年),19世纪挪威和世界著名的音乐家。1843年出生于挪威卑尔根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音乐,15岁时考入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接受了严格而系统的音乐教育。毕业后从事专业的音乐创作。其创作领域十分广泛,涵盖艺术歌曲、歌剧、钢琴、管弦乐等多个领域,如歌曲《来自祖国》、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钢琴小品集等。作品除了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之外,还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受到另一位挪威作曲家诺尔德拉克的影响,格里格逐渐认识到了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并有意识的将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应用于作品中,他的这种民族化追求,对后来欧洲诸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具体到《a小调钢琴协奏曲》来说,这是格里格唯一的一首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68年,那年的夏天,新婚不久的格里格带着妻子旅居丹麦,朋友为他在哥本哈根市郊租赁了一所带有钢琴的别墅。家庭生活稳定,居住环境安逸,使格里格正处于创作的黄金时期,并产生了创作一部大型作品的愿望。尽管之前只写过小型的管弦乐作品,但还是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充分的自信,创作完成了《a小调钢琴协奏曲》。作品问世之后,立刻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在欧洲多国久演不衰。1870年,格里格带着这部作品拜访了李斯特,李斯特随即来到钢琴前进行试奏,并予以了高度的评价,被誉为是继舒曼和肖邦之后,浪漫主义钢琴协奏曲的又一部典范之作。

二、《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艺术风格

(一)浪漫风格

19世纪虽然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后期,但是在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浪漫主义音乐的各种创作理念、技法等也都已经成熟和完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作为格里格来说,其既然生活于这个年代,作品也自然会呈现出浪漫主义风格。从总体上来看,《a小调钢琴协奏曲》先是继承了传统协奏曲的基本结构形式,同时又融入了浪漫主义音乐个性化的特点。

作品分为快、慢、快的三个乐章。这是一种源自于维瓦尔第协奏曲的基本结构形式。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包含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华彩部分。呈式部由定音鼓由弱到强的滚奏作为引导,随后钢琴以八度和弦的形式奏出了一个急剧下行的辉煌乐句,随后又以琶音音型席卷而上,以排山倒海之势拉开了帷幕。随后由连接部进行承接,奏出了一段欢快的挪威舞蹈风格。但是在41小节处,作者突然笔锋一转,以一连串连续的双音半音下行,引出了宽广抒情、柔美如歌的乐句,并使用双簧管与钢琴进行呼应,除了完成调性的过渡之外,还起到了引出展开部的作用。展开部先是由长笛和圆号交替奏出,长笛的音色柔美而响亮,圆号的音色则是圆润而饱满,加上钢琴伴奏中一连串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奏出,好像是一幅风景宜人的海滨画卷。随之,这种抒情和柔美也发生了变化,展现出了一种坚定和刚毅,并随之引出了再现部。再现部中,格里格没有使用呈式部开始部分的乐队陈述,而是直接以钢琴和乐队协奏开始,在经过三个乐句的陈述之后进入连接部,并在调性上转为了同主音的A大调,为尾声到来做好了准备。尾声部分中,先是转回了a小调,经过乐队全奏之后进入了华彩部分。这是一段由作曲家亲自谱写的华彩片段,由主部主题引申而来,如波涛涌动一般的琶音音型,给人以极强的听觉冲击力。最后由钢琴和乐队共同奏出轻快的收尾乐句,完美实现了首尾呼应。可以看出,整个作品是对外界景象的描写,既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也有清新雅致的芳草,既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又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无论是创作技法还是带给人们的感受上,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换言之,就是创作者借助于作品实现了自身情感的彻底抒发,而且也获得了与听众的情感共鸣,这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精髓所在。

(二)民族风格

前文中提到,格里格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受到同学诺尔德拉克的影响,逐渐对挪威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19世纪正值欧洲诸多民族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民族文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格里格开始有意识的将大量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运用于作品中,也由此使作品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性风格。

首先是旋律方面。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对音乐作品的风格表现起到决定性影响。挪威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十分丰富的,民歌、器乐和歌舞无所不包。这给了格里格以极为充裕的素材借鉴。比如乐曲第一章的开始部分,就运用了调式主音经过导音到属音的进行。而受到挪威古弦乐器的启发,也出现了持续低音的频繁运用。再就是经常出现的大七度音,这也是挪威民歌中经常出现的音型。可以看出,格里格对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能够结合作品的实际表现需要以恰如其分的运用,收到了良好的运用效果。

其次是节奏方面。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有了节奏,音乐就有了生命力。在挪威的民间歌舞中,有着多种具有个性化色彩的节奏,同样被格里格予以了巧妙的运用。如第一乐章的连接部分有一段舞曲,其所采用的就是挪威民间哈林舞的节奏。其一般为中等速度,二拍子,并经常在第二拍上出现重音。这种节奏与前附点节奏十分类似,能够产生一种动感效果,让人禁不住也要加入到舞蹈队伍中来。尾声部分的节奏也很有特点,该部分的节奏为四三拍,小节重音经常出现变换。其原型为斯普林。这也是流行于挪威民间的一种舞蹈,要求舞蹈者要有快速而灵活的步法,并采用小提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左手的断奏给人以矫健有力之感,右手则主要对重音进行衬托,同时也增加了整个乐曲的趣味性。

再次是曲式方面。通过对乐曲的分析可以发现,在第一乐章的开始和结束部分,格里格采用了相同的曲调素材,仅仅是发生了节奏方面的变化。既A-----升G-----E,这三个音既是a小调的主音,也是导音和属音。这在一些研究材料中被称为是“格里格动机”。对此格里格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这是我们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特色所在,让我情有独钟。”不仅是在第一乐章的开始部分,在结束部分的钢琴独奏中,也是先用由弱到强的方式进行铺垫,随之而来的是主音——导音——属音的进行。可以看出,格里格不但对这种曲式情有独钟,在具体运用上也是十分灵活的。

最后是调式方面。受到中世纪教会音乐和民间乐器的影响,挪威民族民间音乐中多采用中古调式。这在这部作品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比如乐曲呈式部的第二主部主题,就是对弗里几亚调式的运用。第一小节从a小调的五级音上开始,由小二度与增四度结合而成,是三个音组成的旋律片段,在第二小节中,作曲家把此旋律移高了纯四度写作,因此从主音向上构成的小二度降音,成为弗利几亚调式中的特征音,此外还有里底亚调式、多利亚调式等,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

综上所述,作为地处北欧的挪威来说,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其音乐文化发展是稍逊于西欧诸国的。但是在浪漫主义时期,格里格却凭着一己之力,扛起了挪威音乐的大旗。一方面,其继承和发扬了浪漫主义创作理念,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其最先认识到了民族音乐的巨大价值,并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应用于作品中,使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并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以上两个方面,都在这部作品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所以在对这部作品的欣赏、演奏和教学中,理应对这两种风格有充分的重视,方能领悟和表现出作品的精髓,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丁明顺.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及其著名唱片版本[J].音响技术,2008,(08).

[2]张煦阳.爱德华·格里格——挪威民族音乐的代言人[J].视听技术,2007,(01).

[3]杨静茂.爱德华·格里格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J].人民音乐,2007,(09).

猜你喜欢
格里格艺术风格研究分析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格里格格巫婆和一张银色碟片
爱德华·格里格:北欧音乐巨匠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格里格·维勒与他的全球互联梦想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