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迁移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2016-05-30 15:15:51龚秋润
关键词:农民工因素

龚秋润

摘 要: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尽管有85%的农民工喜欢城市生活,但却只有17.2%的农民工愿意落户城市。户籍改革分类政策让很多农民工望而却步。工作不稳定性、农村土地制度不健全和社会保障不完善是影响他们落户城市的三大主要因素。

关键词:迁移意愿;农民工;因素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121-04

农民工是中国城镇化、现代化和工业化不协调发展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根据统计局数据,2004年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大约是11390万人,2011年该数据达到了15863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4月29日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4年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是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一股庞大的劳动力大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农民工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和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歧视和不合理的待遇,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并且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弱势群体”。同时在此过程中,农民工群体也体会到了城市生活的优越性,他们也希望平等的享受各类城市公共品,保障自己的基本权利和最大人权。所以解决农民工城镇化的问题,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更能够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

一、荣县基本情况和背景

荣县是自贡市管辖范围内的一个小县城,地处丘陵和低山地带,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交通不便,无法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所以很多人倾向于外出务工。荣县人口大约为70万,而在2013年荣县农民工更是高达24.3万,占据总人口的34.7%。《四川经济日报》报道,2013年,荣县共输出农村劳动力24.3万,在大江南北挣回劳务收入29.84亿元。相当于外出务工的24.3万农村劳动力,人均创收12280元。而在河口镇、高山镇、陈佳镇和乐德镇,根据走访调查的情况,几乎每户家庭都只剩下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其他人都选择在诸如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等城市务工挣钱,所以选择这4个农民工人口比例较大的乡镇进行调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同时通过此次调查能够让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加清楚认识到荣县农民工的生活情况,为制定切实有效的推动城镇化的措施提供现实依据。

二、数据来源及调查方法

农民工属于半城镇化群体,即在城镇工作,户籍却在农村。2014年荣县总人口为70万,农业人口52.15万,农民工24.3万,占据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6%。为了弄清楚荣县地区农民工对落户城镇的意愿以及影响他们迁移的因素,在2015年2月,借农民工返乡度春节之际,选取了河口镇、高山镇、陈佳镇和乐德镇4个典型的乡镇作为样本区域,进行抽样问卷和典型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在每个乡镇发放130份问卷,共5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共500份,问卷收回有效率为96.15%。然后再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利用比例和频数分析总结出影响农民工落户城镇的影响因素。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否、家庭人数、户籍所在地)、工作情况(职业、工作时间、人均年收入、工作稳定程度)、居住情况(城镇还是农村)、社会福利、受教育水平、是否觉得城镇的房价过高及迁移意愿。从以上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性别以男性为主占据了66%;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6—35岁和36到45岁这两个年龄段,并且分别占了40%和38%;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且占据了90%;家庭人数集中在3—4人,占据了67%;户籍所在地在农村的占到了93%;工作情况中,以务工为主,占到了81%;人均年收入集中在2—3万,且比例达到66%;工作了5—10年的人占61%;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工作很不稳定,觉得不稳定的占92%,会受到诸如家庭情况、换工作、身体条件等的影响;居住情况中,有88%的人都居住在农村;虽然很多工厂都可以为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但是考虑到社保迁移回家乡比较困难以及农民工对社保认识有限,所以真正购买社会保险的人只有21%;50%的被调查者的教育水平是初中,40%的农民工只有小学学历;大部分被调查者觉得城镇的房价过高;有关迁移意愿,85%的农民工喜欢城市生活,但却只有17.2%愿意迁移。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荣县农民工迁移影响因素

(一)工作稳定性对农民工迁移意愿影响非常大

当问到你对迁移城镇生活最大的顾虑是什么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回答你工作是否稳定。其中一位被调查者是如此回答的:“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每个月银行卡账号上都可以增加一定的数目的钱,有了每个月稳定的收入才可以对开支进行规划,才敢于按揭购房,如果没有稳定收入我们才不敢冒险购房呢。”可见稳定收入对于农民工来说是落户城镇的基础。比如最近几年经常出现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情况,据《华西城市读本》报道,2013年荣县在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行动中,通过执法,为929名民工“追回”362.5万元工资。工作不稳定直接导致了农民工对落户城镇望而却步。

(二)农村土地制度不健全对农民工迁移意愿影响

农村土地对农民具有就业、收入、保障等多重功能,放弃土地、进城定居意味着多重风险,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由此,土地面积较多的农民工的迁移意愿较弱。另外还有农民工被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回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草地,没有遵循农民工本人的意愿、土地管理法与户籍迁移分类政策不协调、土地管理操作不透明等问题。

(三)社会保障不完善

城市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备,医疗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吸引着农民工来城市打工。然而大多数农民工到城市是打工,工作签订合同的正规性没有保证。据调查走访,7成以上的农民工所在单位未与其购买养老保险,或者自己选择不购买。然而养老保险却是农民工抵抗社会风险的重要机制。

四、解决荣县农民工迁移的有效措施

在研究调查农民工就业总量基础上,研究现有迁移意愿与城镇吸纳能力的匹配问题,并针对未来日益增多的农民工迁移需求与城镇相对有限吸纳能力之间的矛盾,结合典型案例研究,提出合理有序迁移、提高持续就业能力、确保迁移农民工在城镇定居及融入的对策。

虽然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长远的政策和趋势,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农民工的迁移意愿并不是那么的强烈,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还存在着许多的阻碍,因此根据城乡一体化中农民工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出有效的建议和策略,帮助快速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脚步。

1.提高迁移农民工的生存技能,增强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需要政府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在农民工迁移的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民工向城市的迁移,而且还要尽力解决迁移后产生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农民工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农村,主要从事劳动生产,使用的是体力劳动,缺乏职业技能和相关的素质,因此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对迁移的农民工进行技能上的培训,加大就业的岗位培训力度,并与就业相一致,让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从普工转为技工。

2.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许多农民不愿意迁移的原因就是不愿意放弃土地的耕种。在迁移的现实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农民就业的不稳定性,实施对农民的土地进行暂时性的保留机制,既能保证农民有效地可以融到新的城市环境当中,又有机会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保证了迁移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3.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拓展农民的移动空间,推行小城镇建设。在农村的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小城镇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小城镇因技术的限制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方面的不足,导致对劳动力的吸纳不如大城市那样有吸引力。但小城镇作为农村和城市生活的纽带,一方面与城市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与农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差距不大,所以小城镇更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应当推进建立小城镇,发挥小城镇的枢纽作用。

4.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和加快完善住房政策。在调查人员中,64.2%的人都觉得城镇的房价过高。事实情况确实如此,比如荣县县城房价均价3800元,即使是河口镇的房价也达到了近2000元。这样的房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农民工是否落户城镇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荣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有限制的提供农民工购房优惠政策。如政府可以为农民工提高购房按揭担保;相关部门可以协调降低按揭利息、放宽购房条件、延长还款时间等等。同时为农民工提供购房按揭政策的免费讲座,让他们清楚的明白与购房有关的一切政策。

5.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最重要的问题。政府在农民工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要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只有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迁移问题。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开办农民工子女教育学校,保持学校的相对集中,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提高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的命运。在社会医疗保障方面,解决农民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改革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增加社会保险的种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在城市中遇到的困难。多为农民工提供各种福利性的政策,解决农民工落户城镇之后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真切的体会到落户城镇所带来的实惠。

以荣县为例研究农民工的迁移意愿的调查分析,绝大部分农民工偏好、向往城镇生活,却不愿迁移落户城镇。其中既有社会因素也有独立个体因素,更深层次的是制度原因。为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化进程。因此,应保证其享有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利,尊重农民意愿,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方便。为荣县的城市化进程提出一些建议,对于实现荣县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助于加快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蔡禾,王进.“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06):86-113+243.

〔2〕黄乾.农民工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6):49-52.

〔3〕段辉.咸阳市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迁移意愿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4〕曹志刚.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农民工迁移意愿[J].广东社会科学,2014,(05):217-223.

〔5〕何娟娟.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城定居意愿与迁移强度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赛汉)

猜你喜欢
农民工因素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公民与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 07:10:48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06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影响进化的因素
中国三峡(2017年4期)2017-06-06 10:44:23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