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新课标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6-05-30 14:28李亚珉
新课程·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德育作文语文

李亚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中。”古人云:“文以载道。”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最能深深震撼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成功的道德准则。”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瑰宝,把文字的训练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的日常训练中呢?

一、开发必修,挖掘教材宝藏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会读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味。”那么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语文教材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其中“以意逆志,知人论也”就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好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找自己最得意或最感兴趣,最有特别之处的作者,了解其生平故事,思想观点,经典语录,相关评述,可以使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解读文本。

二、利用选修,品读诸子风采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郁、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先秦诸子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而且可以把它们同学生面临或关注的人生问题结合起来,启发他们做相关的思考。如,在学习孔子、孟子的儒家作品时,就要感受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感受其心灵的伟大、思想的深邃、智慧的超凡和力量的勃发,同时也要重点引导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

三、捕捉材料,书写亮点人生

俗话说“文如其人”“文为心声”,作文是心灵的写照。可见德育与作文教学关系甚密。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贪图享乐,消极避世,以自我为中心,读书无用论,情感淡漠的现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乐观的精神培养,及真、善、美的人生追求的道德教育,任重道远,势在必行。要想做到德育在作文教育中的更好渗透,我立足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作文水平,采用学生优秀作品展示,演讲课堂辩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在活动中不仅熏陶了学生的情感,端正了学习态度,而且还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要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由此可见,作文与做人是分不开的,它是一个展示作者思想、知识、情感、意志、能力的综合过程。那么如何捕捉材料,积累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书写靓丽的人生,抒发美好的情愫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背诵教材中的名言警句、古典诗文,从中感受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品析欧阳修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赏析苏轼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爱国之情,让学生在品读中充满热情、激情、豪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爱国情怀和精神魅力。

四、注重合作,培养健全人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科书应突出语文课标的特点,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内容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原则,在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读书习惯。在合作探究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切实促进学生在学习合作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普遍进步,从而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在合作中,自尊、自重、自愛、自强,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宽容之心,豁达之境,感恩之怀,注重团结协作,求真求美,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正义感,把我们的学习任务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繁琐为简洁,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真正地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正确运用合作手段,培养健全人格,让每个人都终身践行,终生受益。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就要善于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深刻挖掘思想教育的内涵,又要进一步设计渗透方向,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把握时机适时渗透,处处熏陶感染,使之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效果。和谐施教、悉心育人,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学习做人,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以德为先,变“教书”为“铸魂”,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帮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让思想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课堂里和现实生活中。

参考文献:

陈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2013(6).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德育作文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