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斌周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及农业的发展,各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对我国的土地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都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观念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简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的要点,针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有所裨益。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运用
作为人均水资源较少的国家,我国通过新建水利项目实现了水资源的均衡配置,为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课题,也是水利行业进步的关键所在。本文作者以广东省南方红壤丘陵侵蚀区某河流综合整治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河道整治区和弃渣场进行生态修复研究,较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粤北土石山区,总治理河道长度4.5km,本工程建设总占地面积为28.49hm2,其中永久占地12.37hm2,临时占地16.12hm2;本工程共计挖方56.67万m3;填方13.51万m3;通过项目区内调配利用后,尚需外借粘土13.15万m3,多余土方56.32万m3,其中表层耕植层剥离4.44万m3,主要用于后期植被恢复绿化覆土,其余51.87万m3,拟弃置于规划弃渣场。项目区属于广东省重点预报保护区,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多年平均降雨量2215.7mm,地带性植被代表类型亚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
2、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要点
2.1 保护好表层种植土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但是不是所有的土壤都适合植物生长,通常只有表层土壤较为适宜植物生存,因此在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的过程中必须保护好表层种植土。而事实上很多水利工程开工之后都将表层的种植土运往其他位置填埋,深层土壤被翻到表面作为种植土使用,深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微生物活动较少,透气透水性也较差,植物在这样的土壤上很难移栽成活,也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
2.2 尽量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
水利工程完工后仍未進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得到的生态系统肯定是不如原有的生态系统抵抗力强、恢复性好的,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植被较好的区域要尽量避开,同时将施工区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施工面积的利用率,这样才能够将对周边环境的扰动降到最低。人工制造的生态系统不仅物种多样性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植被固定水土的功能也会被严重削弱,在降雨等条件下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会使土壤更加贫瘠,不利于植被的生长。
2.3 积极采用新型的生态修复技术
在大多数水利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裸露边坡永久的稳定,会对其进行喷锚处理,但是这样一来,土地的利用类型就会被改变,土壤的含水量会发生变化,难以满足后期植物生长的需要。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如喷混植生防护技术等各种新型的生态修复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新型生态修复技术能够保证边坡上植物的正常生长,一般一个月左右基本就可以覆盖全部面积,这是以往的生态修复技术所达不到的。
2.4 采取综合恢复的方式,重视土壤的改良和植被的配置
水利工程建设之后,人工对土壤的扰动会使得土壤的肥力下降,植被的存活率较为低下。而由于人工造林时所选用的植被的物种远不如天然树林中的植被物种多,这就使得人工林的退化速度远快于天然树林。对此需要采取综合恢复的方式重视土壤的改良和植被的配置,深层次的土壤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之后才能用作种植土,如捣碎、补充肥力等措施。而在植被的配置方面,可尽量选用当地植物,且种类越多越好。
2.5 用于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的植被物种
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所选用的植被物种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植被物种要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如南方的树种不适合在北方引种,并且植被不能对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入侵物种。(2)植被能够进行粗放的管理,各种抗逆性较高,可适应恶劣的环境并迅速生存下来。(3)植被有较强的观赏效果,可形成独特的人文风景。
3、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施工过程过于粗放,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而施工机械的反复碾压也改变了施工场地中的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各种植物难以生长。同时由于生态修复建设中选用的植被物种缺乏多样性,建设完成后的人工林很容易被再次破坏,面对天敌带来的虫害几乎毫无抵抗能力。
3.2 建议
针对上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除了要限制施工范围,避免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过大的破坏之外,施工过后的场地也要进行人为地松土,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人为施撒化肥以增加土壤的肥力,然后再进行植被的种植。生态修复过程中所选用的植被种类也应该尽量多,选用符合当地生长气候,并且生命力顽强的植被。修复后的人工林要加强维护,前期要注意各种病虫害的防护,避免人工林被再次破坏。
结语
水利建设工程事关国计民生,而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加强对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技术的研究,可以帮助实现水利建设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采取综合恢复的方式重视土壤的改良和植被的配置,在满足施工场地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减小生态修复的工程量,这样才能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参考文献:
[1]黄达标.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7):1121-1121.
[2]郜俊丽.有关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探索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