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花
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提升的重要学习方式。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语言的识记和理解,感受精妙语言的运用艺术和谋篇布局的精致,更于人文素养的吸纳中获得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提升。
以往的小说阅读教学是瞄准高考考点的教学,常将一篇小说肢解开,让学生就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以及主题等按照出题的可能和解答的思路方法进行讲授,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一遍文章也没有读过,更难有自己会心的发现与自我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如在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就谁是主人公、次要人物的作用、小说的情节发展、小说中最后一片叶子的描写方法及其揭示的“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普通人的崇高的人性之美”等主题进行分点讲解。如此,学生看似掌握了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其实没有个性化和融入自己阅读体验的阅读,不可能获得审美愉悦和能力的有效提升。阅读应该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阅读。语文教师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内容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质疑探讨中获得阅读方法与能力。一、自学评点,形成阅读初体验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学生在自主阅读阶段,就应该将自己阅读的收获与思考用评点的方式展示出来。如在《最后的常春藤叶》自主阅读中,教师可以设计导学案,让学生
自己给生字词正音、释义,自己品品各句段有什么特点,思考好在什么地方。如第一段对华盛顿广场西面小区的描写,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这样的环境描写在全文的作用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这样的阅读意识。如果学生对这样的底层艺术家生存的典型环境有质疑和探究,那他们就可能懂得阅读要关注作品的时代特点,也会知道作者花了笔墨写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甚至主题方面的作用。
当然,就这篇文章而言,学生在自学阶段还可对其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和点评。他们会发现:把生死寄托在一片叶子上的琼珊的可笑,但也是无奈之举;也能从贝尔曼的肖像描写和最后的献身对比中感受这个人物虽然有缺点,但是品质却是高尚的;也会对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所认识。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的时候,要让学生记录一下阅读感受,还要运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体验。如贝尔曼、苏艾和那个好心的医生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存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我们会怎么看待他们?这样,小说才能具有生命力,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产生熏陶作用。
二、分组讨论,交流展示碰撞
阅读应该是个性化的,教师不能再以教参上看似无懈可击的“正确”的分析去钳制学生,即使培养学生学会这样的分析和鉴赏,也要让学生在自主或者分组活动中去获得。如《祝福》这篇课文,掌握人物描写常见的手法,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选定课文中的人物,如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四婶和“我”进行合作。至于如何分析,学生应该有了一定的意识,教师完全可以放手,给他们学习探究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合作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探讨作者刻画这一人物的意图,这一人物自身传递出他(她)具有什么性格品质。如祥林嫂是重点刻画的人物,我们就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之后汇报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如果不全面,可以让其他也分析这个人物的小组补充。这里我们引导学生辩证分析,既要分析出祥林嫂的勤劳能干、善良质朴、顽强抗争,又要探讨她这些性格品质的深层含义。
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祥林嫂能逃到鲁镇,那么,不能逃得更远些吗;这样她的命运就可能改变了。”还有学生说:“鲁四老爷将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且精神出问题的祥林嫂赶走,也无可厚非吧?”其实,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学生应该合作解决的问题,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深入的阅读。让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从而理解那个畸形社会中祥林嫂这样的人是没有春天的,最终对小说要批判的社会性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当然,在学习《祝福》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写祥林嫂小传,编祥林嫂年谱,写祥林嫂死因调查报告。这样,他们会在合作中更好地形成阅读小说的能力。
另外,教师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具体小说的特殊样式。如师陀《说书人》没有较多的情节,多的是第一人称“我”的有限视角的叙述、抒情和议论。这样的小说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重点关注抒情和议论的内容,然后反推“说书人”的遭遇,从而感受到那个特定年代的社会的荒诞与人际关系的冷漠。如果我们将其与路翎《英雄的舞蹈》对比阅读,那么,学生就能对他们都具有精湛技艺却都凄凉悲苦的离世有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总之,小说阅读需要学生真阅读和能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发现与思考,在合作交流和深入分析之后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精神主旨。如此,才有个性阅读和深入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证大中学(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