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写作的空间,解放其思想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迹,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个性化作文”训练,有效避免了学生中存在的“主题轻浅甜腻,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套陈旧”的弊端,下面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一、教学方法个性化
1.选准切入点,拓展学生个性化的习作内容
作文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作文命题,有的是狭隘的、片面的,年年月月,循环往复,内容比较简单,一部分没有亲身体验的同学干脆推想虚构,生搬硬套。这使得学生的想象力、求异思维能力和自然情感在训练中被压抑。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内容就毫无个性可言。在实际训练中,我首先从选取有个性的选材内容入手,从不同的层面、不同角度找准切入点,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显示自己个性光彩的环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学生从看新闻到写新闻小评论;从看奥运会到讴歌奥运精神;从议论喜爱的明星到对影视作品评价;从一次过生日到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等。这样,就能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学生的习作内容新颖,感情真实自然,学生不仅不厌恶作文,反而逐步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宣泄情感、自悟自得的美好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的个性化作文,自然水到渠成了。
2.开拓新视点,教导学生用心品味生活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富有好奇心,求知欲望强,这是我们作文教学推陈出新的重要起点和宝贵资源。
首先,在课外我注重培养学生耐心观察,用心体验的习惯。给学生一个观察周期,也就是通过对同一事物、现象、环境进行一个周期的持续观察。学生以此为内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点连作几篇习作,形成一个系列。这样观察的目的性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关注到观察对象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学生不难创作出内容新颖、有个性的习作来。如有一位学生在系列作文“我家的金鱼”中,写出了三篇新颖有趣的习作:《鱼吃苍蝇》、《撑死的鱼儿》、《鱼妈妈的爱》。学生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切身所感,把鱼吃苍蝇的经过写得生动、有趣、惊险、刺激,富有创意。
其次,在校内我善于拨动学生好奇的心弦,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既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又激活他们选材的情感,从而打开选材思路,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如在指导《一件让我后悔的事》一题,为了让学生的习作不落入俗套,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说真话、实话,通过和学生共同分析,我决定“以身做责”让学生猜想“老师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学生各有各的猜测,却未能猜中老师的“心思”,于是,我便向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我在邻居丽萍家玩,发现她家有块透明的香皂,因为之前未曾见过,更未曾用到过,因此,这块香皂对我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回到家后,就想让妈妈也给我买一块这样的香皂......几经哭闹,最后香皂没有买成,还被父母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学生最想了解老师的秘密,当老师向学生公开小时候的秘密,学生头脑里就会产生共鸣:老师小时候和我们一样也会犯错误,我也做过像老师这样的错事吗?好奇在学生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他们回忆的闸门便被打开了,各种各样真实新颖的材料涌上笔端。
二、教学评价个性化
学生的作文文句不一定都优美,内容不一定都很新颖,但正因为如此才是学生的作文。对学生在表达上出现的不足,我坚持做到多留少改,保持其原有的特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孩子在作文中流露出的童真童趣是成年人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教师要永葆一颗童心,时时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
以往在作文教学中,一见那些杂乱无章的作文,不免头疼,心里生气,“左杀右砍”,学生的语言所剩无几,有时候还会出现忍不住就请作文差的同学当反面教材,课堂上让他们选读“丑作”。待心平气和时反思,学生也有自尊心,这样做会严重打击他们的习作热情。因此,在批改作文时,我尽量多找珍珠少挑刺,学生哪怕是一个词用得好,一个句子写得生动,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进而提出中肯的意见。这样对写作基础差,畏难情绪大的学生起到了无形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此外,我还发现后进生的写作语言虽显得简单但颇具个性,观察的角度也较为独特,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也有独到之处,这正是创新的思维在跳跃。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泉湖初级中学 (7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