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目录学的发展方向

2016-05-30 03:59曹小芳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术史

曹小芳

【摘要】:传统目录学曾经在学术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因为不适应现代学科体系等问题逐渐局限于对过去目录学成果的研究,而很少应用于实践中,逐渐没落。但传统目录学的功能在现代仍有宝贵的价值,特别是担当学科内部学术史和导读的作用,可以为现代目录学诸如新鲜的血液,优化现代目录学的功能。

【关键词】:传统目录学;学术史;导读

传统目录学在我国学术史上的地位不可谓不重要,王鸣盛中在《十七史商榷》卷一即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1]( p.1)一语道出目录学在传统文人心中的地位。然而随着近代西方目录学的传入,传统目录学因为不适应现代学科体系等问题逐渐局限于对过去目录学成果的研究,而很少应用于实践中,如此一来,传统目录学失去新鲜的血液,日渐式微。传统目录学的衰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身的特点不适应现今体系,但是传统目录也有其自身的优势,而且我们当代目录学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发展现代目录学并不一定要完全否定传统目录,正相反,对于传统目录中能够吸收融合的优势,应该加以研究,使之并入到现代目录学当中以优化现代目录学。

一、传统目录学的功能

关于传统目录学在现代是否还有应用价值的问题,应该从传统目录学的功能出发,如果其作用能够满足人们对目录学的要求,那么就有其存在的价值。传统目录学的功能,最常用到的就是章学诚总结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价值,还有一些会提及目录保存文献的作用,在《目录学发微》中,余嘉锡把目录学的功用概括了六点[2],但也仅限于有解题的目录著作。因此对于传统目录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总结概括,以便发现其在当今的应用价值。

1、保存文献

传统目录无论有没有解题小序,都可以起到保存文献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发展当中,图书经历过多次的浩劫,不管是天灾或是战争,很多宝贵的书籍今天已经不复存在,而目录本身就是对书籍的整理记载,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目录,对现已亡佚的书籍有所了解。有解题小序的更是可以对书籍的内容作者特点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虽然已经不见其书,却因为目录书可以了解一二,对与研究当时历史文化,社会状况等多方面多有裨益。即使是仅存书名的目录也可以帮助了解当时书籍数量种类,图书存佚,学术发展等状况。因此目录对古代文献保存的功用可谓无可替代。但是在当今,数字化的不斷发展,使得人们在保存文献方面有了更好更多的办法,相比现今电子存储办法,传统目录过于麻烦并且能力有限,在这一方面的功能可说正在逐渐被替代。

2、“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作用

关于目录书对学术史的价值,历来为学者重视。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目录中的总序小序解题来完成的。在目录学历史上最受重视的也都是带有这些内容的书。从刘向校书时,“每一书已, 向辄条其篇目, 撮其指意” [3](p.9),到刘歆《七略》中以辑略为总括,在以下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中又有总序和小序,书名之下又有小注,对各家学派渊源、学术思想、发展过程等加以论述,读此书虽不能阅尽先秦至汉的典籍内容,却对各家流派作品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无论是要大致了解还是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此书都不可不读。以后的《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继承了这种精髓,也都成了目录学大成之作。另外能够体现学术史价值的还有书目分类。《通志校雠略》云:“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有专门之书,则有专门之学;有专门之学,则有世守之能。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书守其类。人有存没而学不息,世有变故而书不亡……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4](P.94—95)“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4](P.96)“类例既分,学术自明。” [4](P.99)这种方法虽为四库馆臣所讥,但却确实有其作用,如果分类详细明了,从分类就可以体现出学术思想极其发展源流。

这个历来最收重视的功用在今天也是争议最大的。反对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分科之后各科都有自己的学术史,不需要目录书来做这一工作,并且这种工作耗时耗力,对资料和个人学识都要求太高。认可者则认为这是传统目录学最精髓之处,并且在历史上多有成果,对学术研究帮助甚大,不能轻易丢弃。其实在当今环境之下,双方的争论虽然都有道理但却不能解决矛盾。确实如果现代目录仍然继承这种传统的话,恐怕每本目录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完全跟不上现在更新如此快的速度,并且因为编目者学识有限,编出的目录也不会真正有多少学术史的价值。但是完全丢弃这种传统也并不是好办法,反对者们只是没有找到这种目录适用的地方。在学科越来越细化的时代,目录不需要也没有这种功能去涵盖所有学科并且挖掘学术源流。但是,在学科内部,有这样一些目录学著作帮助初学者系统了解专业,帮助研究者找到专业热点和空缺之处,还是很有必要的。

3、导读

导读在我国古代主要是和教育制度相关的,官学里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包括了推荐读物,而漫长的科举时代更是有明确的和考试内容紧密相关的读书范围读书方法等。但是这种单纯的读书范围还算不上是目录。到后来由于目录表现一定学术源流和书籍内容等特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导读作用,一些目录对于所载图书关于版本方面和读书次序的介绍更是使目录的导读作用增大,到了清朝时期,从实际读书需要的角度编纂了导读目录。李颙的《读书次第》针对童蒙后生,教导读书方法应该循序渐进。从清末以后,这种注重实用的导读目录更受重视。有湖北学政龙启瑞的《经籍举要》、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江人度的《书目答问笺补》)杨希闵的《读书举要》、裕德的《经籍要略》、康有为的《桂学答问》(附梁启超的《学要十五则》)、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附《读西学书法》等。其中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影响较大。张之洞在书中提到了自己作书的原因,就是为了回答学生“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的问题。他在书中略例部分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5](p.1)可见导读对于读书人的重要性。在今天,书籍众多,质量又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导读目录更应该发挥其作用,指导人们读书治学。

4、判断古书真伪时代作者年代版本等问题

辨伪是中国传统学问中重要的一门,起因便在古人做学问多从书本开始,但是中国伪书数量又极多。张之洞在《輶轩语》中说:“一分真伪,而古書去其半。”因此辨伪成了治学者必学的一门学问。而在辨伪方法上,古人非常重视目录书的作用。胡应麟《四部正讹》里考核伪书的八中方法中,前两条分别是“核之《七略》,以观其源”和“核之群志,以观其绪”,也就是先查阅《七略》是否记载,考察书的源头,再看史志目录中有没有记载来需找线索。然后才开始查时人作品、后人作品等。目录的这一功能如今依然在应用当中,但是本身特点限定只能应用于古籍当中,而不适用于其他领域。

5、检索

相比我国现代书目重视检索功能来说,传统目录检索功能并不强大,如果一个完全没有学术基础的人想要在目录书中找到某书可谓大海捞针。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检索功能,对于了解分类的人来说,只要按照书目分类的规则,还是可以找到想要找的内容。这种检索方式与当时书籍相对较少是分不开的,并且当时书籍的流通也基本在士族之内,读者多对书目分类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不便于检索的目录。在当今重视目录检索功能背景下,目录无论是按照年代、作者姓名、著作名称哪种排列方法,检索都比较方便,更不用说具有强大检索功能的数字化目录。因此,传统目录的检索功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如何在现代发挥传统目录学功用

结合以上对传统目录学功能的分析及这些功能在现代能否继续发挥作用的探讨,可以说对传统目录学的态度既不能全面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应该在能够继续发挥作用的功能上为传统目录学找到出路。以下就谈谈学科内部学术史、导读两种功能在现代如何发挥作用。

1、承担学科内部学术史责任

在当今学科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并且在学科内部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致,每个专业都会有都会有专门研究专业历史的课程和书籍。这些书基本上也是以专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著名作品,著名事例为基础编写而成。每个专业一般都有多人所编、质量良莠不齐的多种专业史,一般研究者或者是想初步了解的都是从这方面入手,。但是这种史书因为篇幅或者体例限制,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对过于偏重重点事件使人容易忽略整个历史发展过程,过于注重某些篇目而使人忽略整个作品的重要性。因此虽名为史却很难给人让人对这个专业有系统的了解,而想要深入研究的人也不容易找到研究切入点。但是如果在这方面运用目录的功能,找专业内部比较权威的学者,合力编出一部目录,对专业内部历史通过著作的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再通过小序解题,对作者和作者主要成就,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专业内部的发展源流等内容进行介绍,是读者既可以对专业有系统的简单了解,又能寻找研究切入点,并且可以知道下一步研究需要精读的文献资料。因此可以在专业内部,细分科目的范围内,编纂目录,对专业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还可以对研究者有很大的帮助。

2、发挥传统目录导读作用

关于目录的导读作用,主要是归结到导读目录这一类上面。可以看到,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导读可以帮助人们在数量繁多的资料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因此导读在当下是很有必要大力推行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也有一些导读类的书籍,但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并且质量也没有保证。因此可以发挥目录的导读作用,帮助人们阅读和资料挑选。导读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分成两类,一种是专业型导读目录,一种是大众型导读目录。

专业型导读目录主要针对学生和想要进行研究者。这种目录需具备几点功能。第一,指定阅读范围和版本,以便阅读者明白需要读的都有那些书,并且因为现在书籍数量众多,同一个主题可能有多人编的多种书籍,指定版本可以是读者节省寻找时间,并免于某些质量低劣的书籍干扰。第二,指明阅读方法。指明读书的先后,要依次有入门,进深,入室等几个层次,让阅读者循序渐进了解深入一门学科。第三,编写解题以指导阅读。解题可以让读者快速了解到一书的作者、内容、价值、优缺点等方面,可以是读者很快确定自己是否要读,省时省力。

大众型导读目录针对大众,收录书也更多的偏向于各种书籍的入门书籍和文史类书籍。可以看到人们现在业余休闲读书的选择空间很大,但是很多人比起读书来更愿意玩游戏,刷微博微信等,很多很好的书籍因为缺乏平台而不为人所知,而一些专业介绍也因为过于严肃不能吸引人们的兴趣。因此这种目录应该更多具备趣味性和普及性,借助导读目录把很多优秀却不受欢迎的书籍推介出去。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编写各类目录。在形式上,除了介绍内容以让读者了解自己需要外还要注意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读者,普及更多知识,也能够提升大众整体的修养和气质,有利于使整个民族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这两种目录无论哪一种对编者的学科专业水平、语言运用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粗制滥造也不能真正起到导读的作用。因此,编纂导读目录需要多方合作,各科专家,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有精品导读目录出来。专家了解专业内部学术渊源,对整个学科有系统认识,教师了解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工作者对目录编纂方法上很有经验。因此,想要让目录在现代发挥导读作用,需要多方的合作。

目录不是只有检索作用的,传统目录在当代也仍然有自己值得吸收融合的优势存在,我们需要发挥传统目录的优势,使现代目录学功能更加齐全,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江人度在《书目答问笺补》中说:“世皆鄙夷目录为不足道,抑知是固学人所当先者乎?自刘班《七略》以来,即有目录之学。目录者何?即读书之门径也。”[6]而精品的目录学著作如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也影响了众多学人。有学者赞曰:“公之书目出,四方学者闻风兴起,得所依归,数十年来成就学者不知凡几。[7]传统目录学的融入可以使现代目录学获得新生,继续发挥它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鸣盛著,黄曙晖点校.十七史商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8.

[2]余嘉锡.目录学发微[M.]北京:中华书局,2007.10.

[3]班固编撰,顾实讲疏.汉书艺文志讲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郑樵著,王云五编.通志略二十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12.

[5]张之洞编撰,范希曾补正,孙文泱增订.增订书目答问补正.[M]北京:中华书局,2011.11.

[6]转引自李立民.晚清国学导读目录的初兴及其社会文化功用[A].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1).

[7]转引自徐雁.传世百年三论[J].编辑学刊,2001,(6).

[8]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

[9]王新才.中国目录学:理论、传统与发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0.

猜你喜欢
学术史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可喜的成就,重视的问题
——“民歌研究暨学术史研讨会总结”
话体文学批评文体源流关系的建构及其学术史意义
李平心的“生产力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上的地位
思想史与学术史的融合互补:晚清公羊学研究百年回眸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从淮系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看群舒的来源——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
临洮考古之余的“学术史”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