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俊辉 张玉凯
摘要:文章基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假设,首先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渠道,然后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基于1987年~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且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尤为明显。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要因素之一。应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政策,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
一、 引言
产业转型最经典的理论分别是以Clark(1940)为代表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和Kuznets(1941)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前者基于三次产业的划分,从经济发展阶段学说的角度论述了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后者在此基础上,以三次产业占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角度论证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陈其林(2000)、张晖明和丁娟(2004)、黄茂兴和李军军(2009)林毅夫(2011)等从社会需求、科技进步、资源禀赋、制度安排和国际贸易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动实际上就是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依赖于市场和政策环境。
作为最主要的禀赋要素资金在不同产业的配置将影响产业结构的转型。相关国外研究如Markusen和Venables(1999)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使东道国有机会以低廉的价格获得高技术、高质量的中间品,能为技术升级创造条件。Camilla(2002)发现外商在荷兰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并促进了该类产品的出口,而Hunya(2002)则发现外商在罗马尼亚的直接投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传统行业,使得该行业快速发展。Eva(2005)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捷克产业结构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政府的鼓励性政策,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发展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必需的资本,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关系,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赵晋平(2001)认为外商投资促进了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江小涓(2002)调研发现,大部分外资投资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多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姚君(2005)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传统产业转移、新兴产业成长及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等作用。李文臣和刘超阳(2010)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李晓钟(2014)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王静(2014)的实证检验表明,外资进入程度对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市场化门限效应,市场化程度越高,外资进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越具有促进作用。蔡昉和王德文(2004)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显著效应。上述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升级,还对增加就业、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以及更好地利用外资具有现实和政策意义。
本文先通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再实证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存在区域和政策差异,本文将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 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渠道
外商直接投资一般通过资本形成效应、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以及竞争和示范效应等传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 资本形成效应。外资的引入可以帮助东道国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提高其投资水平,促进存量资本的优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资本形成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通过直接投资建厂,直接的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存量;另一方面通过并购频临倒闭的企业,提高被并购企业的生产能力,间接地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存量。
2. 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中的核心要素是技术,东道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利用随外资而来的先进技术提升其产业技术水平。大多外商投资企业不仅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也提供了先进管理经验、高素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外商直接投资不仅能通过技术转移直接提高东道国的产业技术,还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效应间接地提高产业技术,技术溢出效应的方式主要是人力资本流动、教育培训等。
3. 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是指某一产业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产业关联主要包括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后向关联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向上游供应商购买生产要素而产生的经济关联,前向关联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向下游客户出售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关联。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大都是通过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关联关系实现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后向关联效应具体表现在:第一、为提高中间产品的质量而推动产品的创新,一般外资企业会向当地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例如提供技术培训、协助其管理等;第二,由于跨国公司进入后,会打破原有供求网络关系,使中间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剧。外商直接投资的前向关联是本土企业购买外资企业较先进的技术产品,从而提高了自身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4. 竞争和示范效应。外资企业的进入对东道国原有的均衡市场冲击的首要特征就是加剧市场竞争,迫使本土企业寻求新的、更有效的技术,以维持或扩大其市场份额,冲击的最终结果是产业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促进了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另外,本土企业通过效仿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得自身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得以提高。
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外商直接投资集中于某个行业,就产生甚至加剧了产业结构的偏斜。此外,外商投资可能导致东道国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这种依赖会抑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 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1. 计量模型和变量。鉴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Yit=c+?茁1·FDIit+■?茁j·X+?滋it
其中,i和t分别代表了省份和年份。因变量Yit是产业结构转型指标。FDIit表示地方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用各省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总额与地方生产总值之比来度量外商直接投资水平,X为控制变量。?茁代表各变量的系数,?滋it是随机误差项。本文的变量选取具体如下:
(1)因变量。从结构上来看,产业结构包括三次产业,即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转型则是从由农业为主向工业,再向服务业发展。本文所选取的产业转型指标也是从产业比重来度量,即用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表示
(2)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对规模不能直接作为衡量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指标,而应采用相对规模的办法来衡量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国内多数文献中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比较客观的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因此,本文选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总额与地方生产总值之比来度量外商直接投资水平。
(3)控制变量。本文将进一步考虑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制度因素、资本因素、对外开放、人口转型,其中资本形成因素包括地方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水平,人口转型因素包括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比重下降,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迅速发展,并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本文选用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例来衡量国有化程度。(2)在我国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本文使用各省的进出口人民币总额与地方生产总值之比来度量贸易开放水平。(3)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政府投资推动特征,地方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重工业和建筑业的增长,本文用地方财政支出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地方财政支出规模。(4)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银行信贷是我国金融市场最主要的资金配置方式,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本文用各地区每年人民币贷款总额与地方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各地区银行信贷水平。(5)城镇化推动了劳动力从农业劳动中释放出来,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本文使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各省的城镇化水平。(6)当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提高时,就会促进劳动力从低端行业进入高端行业,本文使用各省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当地的居民受教育水平。
2. 样本与数据。由于本文重点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因此时间跨度是从1987年~2013年。样本包括了我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含西藏)的数据。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城市经济蓝皮书》等。
3. 回归结果。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首先建立截距维的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然后进行冗余性检验(似然比检验,LM)。由于Hausman检验均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本文使用第三产业比重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
由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都是正的,而且在统计上是非常显著的。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比较外商直接投资的两个系数可以看到,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大于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进一步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国有化程度对第二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却是显著为负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大型的工业部门,而民营企业主要是集中于服务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国有化程度的下降,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迅速发展的结果,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外贸易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显著为正,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显著为负,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出口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低,而我国的商品进口又以能源、原料、半成品为主。
财政支出对第二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却是显著为负的。原因是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具有明显偏向性,地方财政支出主要流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企业等,科教文卫支出和农业支出比重较小,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银行信贷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 第二产业的影响却是显著为负的。我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银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使得银行间竞争加剧,贷款效率提高。在这种竞争中,那些具有盈利潜力的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型企业也成为银行信贷的目标市场。由此可见,银行信贷资源的流向将影响产业结构的转变。
城镇化水平对对第二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 第三产业的影响却是显著为负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另外,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也主要集中于建筑业和制造业。
人均受教育程度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却是不显著。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促进劳动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更加明显。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要因素之一。应该积极引导外资为我国产业的结构转型和升级做出更大贡献。本文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1. 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切入点,构建有利于外商投资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外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更好的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 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应引导外商对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资,特别是一些薄弱行业。加强对国外技术、人才、品牌等创新要素的吸引和使用。地方政府应放弃重量不求质的理念,在提高外资引进的质量同时,还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进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3. 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自主创新的软环境,以自主创新改变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的局面。加大引进国外创新型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力度,使得人才留得住,技术消化的好。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提高我国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以产业政策为导向支持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文献:
[1] 陈其林.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因素[J].中国经济问题,2000,(4):1-11.
[2] 张晖明,丁娟.论技术进步、技术跨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81-86.
[3]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1,(1):1-32.
[4] 郭庆旺,赵旭杰.地方政府投资竞争与经济周期波动[J].世界经济,2012,(5):3-21.
[5] 蔡昉,王德文.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一个人力资本分析框架[J].财经论丛,2004,(1):12-23.
[6] 赵晋平.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 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02,(6):4-14.
[8] 姚君.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5,(11):41-43.
[9] 李文臣,刘超阳.FDI产业结构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2):116-118,169.
[10] 李晓钟.FDI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14,(9):7-12.
[11] 裴长洪.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06,(1):33-39.
基金项目:教育重大重大课题公关项目“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金融风险研究”(项目号:13JZD006);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旨于提升国民幸福的公共支出优化研究”(项目号:68150003)。
作者简介:单俊辉(1983-),男,汉族,河南省许昌市人,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资产定价、投资学;张玉凯(1985-),男,汉族,河南省许昌市人,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货币银行学。
收稿日期: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