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百颖
高中语文课堂是互动的课堂,需要通过问题探讨来推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一、学会预习是思考质疑的前提
我们都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但学生高效的预习需要语文教师给学生做指导,通过预习指导让学生懂得预习的重点和质疑的节点。如指导学生预习《我与地坛》,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要解决的常规问题,如课下注释中的“浮夸”“坍圮”“熨帖”“隽永”的字音和词义要识记,对“意蕴”“恪守”“亘古不变”等词语的意思要想一想、查一查、记一记。而重点是对内容、手法和主旨的关注与思考。我们应让学生知道要解决的问题:这篇散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情感和思想有着怎样的变化?文中三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景物描写传递出什么样的情味?作者写我与地坛为什么又写了母亲,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品质,她与地坛有着怎样的关系?如果我们经常这样指导学生预习,学生就会形成自主阅读的问题意识。如此,他们在新学一篇课文时,就会从语言、对象、内容、手法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质疑与探寻,从而获得阅读方向,提高分析鉴赏的能力。
二、问题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需要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我们要给学生时间去读去品,既要让他们能够发现问题,更要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路径。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和师生之间的多种形式的互动。
1.了解学情,问得恰当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而落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让每个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提问要心中有学生,让问题带动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如学习《祝福》,教师可以让概括能力一般的学生回答文中三处祥林嫂外貌描写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为什么不同?学生就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祥林嫂的遭遇有较好的认识。而对鲁四老爷的形象分析,我们可以提出这一形象是怎么刻画的,你是怎么理解这样一个人物的,为什么这么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去解决,也可以让他们小组合作解决。特别是其中“可恶”“然而”两处的分析需要一定的水平和能力,这里不仅需要学生从鲁四老爷的身份角度思考,还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如此,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问题所在,更知道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而在人物形象赏析方法的概括总结上,我们可以让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分条概括,让其他学生在倾听中获得同一类型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整体把握,问出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学生具备了很好的问题意识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如何才能问得有质量,提出问题能够直指教学重难点。如学习《赤壁赋》,如何让学生获得这篇文章的人文情感呢?在疏通文言知识,学生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作者是在什么境遇下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当时心境如何?学生在思考之后,能够得出苏轼当时处在被贬的郁闷、不平和痛楚之中,但是传递的却是身处逆境的豁达与乐观。如此,学生便能够理清《赤壁赋》的内容,洞悉苏轼是从历史观、宇宙观出发来感悟人生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重点之一是对文中的多处用典手法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让学生先阅读课下注释,大致了解各个典故的内容,然后提问:有人说辛弃疾的这首词用典太多太烂,你是怎么看待这首词用典的好坏的?这样的问题就让学生思考用典用得恰当与否,怎么评判用典的效果。
3.多元教学,生成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在活动中有发现,生成问题,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如《金岳霖先生》教学中,笔者先出示漫画版的金岳霖先生的图片,让学生去谈“怪”与“有趣”。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并思考金岳霖先生的有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出什么性格和品质?如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就有兴趣深入了解文章,获得有效学习的路径。
再如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观看新旧两个版本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的剪辑,并将其与课本内容进行对照,自己去发现问题。有学生说,两个电视剧中的王熙凤出场都太夸张、做作。笔者就让他们去分析导演如此设计的目的,怎么看王熙凤这一人物?有学生说,新版的贾宝玉看上去要比林黛玉还小。笔者就让他们思考锦衣玉食的官宦子弟生活什么样,懵懂的贾宝玉应该是怎样的形象?通过这个形象,怎么看贾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生活?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内容和其中人物的特点与刻画方式。
总之,有问题意识就有思考的动力,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就能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促成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让互动课堂更和谐,更有语文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学(22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