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
【摘要】觉新是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出生于封建大家庭的他,没有摆脱爱情、幸福被摧残,被毁灭的悲剧命运。他与青梅竹马的姨表妹梅因一场牌局而错失姻缘;他与相濡以沫的妻子瑞珏因一个迷信而阴阳相隔;他与激起他情感浪花的姑舅表妹惠因没有勇气而抱恨终生。本文认为他的爱情不仅展示了他的性格而且影响着他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他性格的形成又与他在“家”中所处的地位密切相关。
【关键词】觉新爱情性格
觉新的爱情在三兄弟的爱情中应该说是最悲惨的了。他一次次的得到爱,而又一次次的失去所爱的人。年少时,他也曾经幻想过美好的未来,并且与姨表妹梅相爱。这是他最初最真诚的爱恋,他甚至想过将来娶梅为妻。在他想来,他们的结合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因为在封建大家庭中这种婚姻是再普遍不过的了。然而,由于双方家长在牌桌上无谓地闹了个人意见,便轻率地断送了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与幸福。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小小的矛盾远比自己儿女的一辈子幸福重要。面对如此专制的父母,他没有反抗,没有为自己的爱情做一点点的努力,并且顺从地接受了家庭为他安排的婚姻。“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1]他不幸地失去了相爱的梅,却又幸运地得到了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瑞珏。在与瑞珏最初的相处中,他觉得自己很幸福,并且渐渐地遗忘了那个曾经深爱的梅。而那个可怜的女子却由于自身处境的不好,加之对他的思念而过着一种悲伤凄苦的生活。在他们再次见面以后,他心里的爱怜与自责又一起涌了出来。“这一次的见面把过去的事情都给我唤起来了,我本来已经忘记了她这个人,你嫂嫂对我是再好不过的,我也很喜欢你嫂嫂。然而现在梅回来了,她使我记起了从前的一切,你说我怎么能够不想她?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是忘不了她的。”[2]对于梅的思念和以前美好爱情的回忆,使他的内心对于梅产生了深深地自责。同时,又由于自己内心对于梅的这种思念,他又增添了对于现在的妻——瑞珏的愧疚。就在这样的矛盾与自责之中他的忧伤情绪渐渐加重,但他对于此又无可奈何,只能让泪往心里流。梅的死使他的心震撼了。他对于梅的那种深深地自责又紧紧地攥住了他的心。他认为是他将梅推到了死亡的境地。“他心里想:‘……她为了我才到了这个地步,是我害了她的。”“他后悔,他悲伤,他绝望地哭起来。”[3]他甚至想到揭开她的殓衣殓被,把她从棺材里抱出来,抱着她跑到一个没有人迹的地方去,然而他没有这个勇气,这只是他为了表现自己的愤恨而起的一个冲动的想法罢了,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要将之付诸行动。这也是他思想中仅存的一点反抗性的表现。
在失去梅后,他将所有的爱倾注在瑞珏的身上,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封建制度的毒手并没有因此而放过他。陈姨太别有用心地制造出“血光之灾”说,要把即将分娩的瑞珏迁到荒郊去以避免对已死的高老太爷的冲犯。觉新明知道“血光之灾”是无稽之谈,而且不忍心让自己心爱的妻子去受苦。然而,在长辈们的一再逼迫下,他屈服了。他没有抗争,也没有想到抗争,就连底下人都看不惯他的这种忍气吞声,而他自己却是那样做了。在这里他的懦弱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就直接导致了他的另一个爱情悲剧——瑞珏在分娩时死亡。这对觉新是一个致命地打击。他悲痛欲绝,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念与力量,陷入绝望之中。这一次打击使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爱情、婚姻的不幸与整个封建礼教的密切关系。于是在觉慧的出走问题上,他毫不犹豫的站在觉慧一边,成功的帮助觉慧摆脱了家庭的束缚进而去寻找新的人生归宿。他说:“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他可以替我出一口气。”“我做不了的事,你可以帮我。”等等,把他的希望寄托在觉慧身上。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于封建制度的恨和他所具有的反抗精神以及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与希望。
在瑞珏死后的一段时间里,觉新的内心完全被悲伤笼罩。加之,海臣的死又使他再一次失去了最爱的人,他心上的悲痛又多了一层。这时,另一个姑舅表妹惠出现在他的面前,使他近似死水般地感情,又荡起爱的漪澜。但是,惠是许了婆家的人。尽管她对那未来的封建遗少丈夫十分厌恶,然而,在那样的社会制度下,他们没有勇气和力量,也不可能打破传统的世俗观念,挣脱封建礼教势力的枷锁,争取自由恋爱的权利。他们只能泪眼相望,抱憾相慰;一个在婆家感情和青春遭受着禁锢和蹂躏,终于抑郁成疾,抱恨而死;一个不得不吞咽着痛苦,违心地为他所爱的人操办婚事、丧事。
总之,觉新是一个懦夫,懦弱、顺从,在一切邪恶势力面前都逆来顺受,都妥协,都要实行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义。这就导致了他的爱情呈现出悲剧的形态。他这种性格的形成与他在高家所处的地位有着密切地联系。在高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他处于“长房长孙”的地位,长辈们对他的要求比较严格,因而他所受到的封建旧思想束缚相比两个弟弟来说就比较深。同时他又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影响,使他从理性上深知封建家族日趋衰败的命运,但在感情上却又无法摆脱与封建大家庭的千丝万缕地联系。“他不得不长期生活在痛苦之中,……他对封建大家庭也怀着一种无法克服的又爱又恨的心情。在感情上他依恋着封建大家庭;在理智上他又不得不承认许多新思想是对的。一方面,他愤恨于封建家庭中的穷扎、争斗、腐败、堕落和对人的摧残;另一方面,他又竭力维护它,保卫它,而当他努力维护它时,又把它看作牢笼。”[4]正是由于他对于生活现状的爱恨交织,使得他采取了一种不抵抗行为,他希望以自己的忍让换取暂时的平静。他这样做同时也是出于对两个弟弟的保护。父亲去世以后,他实际上是他这一房的家长,他要负担起照顾弟妹的责任。他不能事事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他不能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只能用他的忍让来给弟妹营造一个平静的生活环境。也正是由于他的有保留地妥协和忍让,才给觉民、觉慧叛逆性格的成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和氛围。固然,懦弱是觉新性格中的主要成份。但反抗情绪在他的心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他在梅的棺材前想把她抱起来跑到一个没有人迹的地方;在瑞珏死后对于觉慧离家出走的全力支持以及在淑英出走问题上的态度都表现了他的反抗精神。并且随着旧家庭的不断瓦解,新思想的不断冲击,他的反抗情绪日趋加深。在文章最后,“我的上进之心并未死去”[5]道出了他反抗的心声。
参考文献
[1]巴金.家.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5.
[2]肖明翰.大家族的没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巴金.秋.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