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
[摘 要] 大学生谈恋爱是各大高校很普遍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恋爱观以及出现的问题日益严重。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象有助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顺利开展,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同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关 键 词] 大学生;恋爱;感情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9-0121-01
谈恋爱是当代大学生很普遍的现象。进入大学校园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学校的管理也比较松。同时,大学校园里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给大学生谈恋爱创造了天然的条件。恋爱是人生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已经成熟,所以他们必然会面临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恋爱的现象、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
(一)因寂寞寻找感情寄托
大学生很多的生活就是教室、食堂和宿舍三点一线。有很多学生参加的课余活动又少,不善于交际。所以感觉生活很孤独无聊、空虚寂寞,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谈恋爱可以消遣寂寞的时光,找到心灵的寄托。
(二)受同学和社会影响
在大学校园里面谈恋爱很普遍,特别是一个宿舍的学生一旦有人谈恋爱,其他同学往往也会受到影响。同时,现在电视、电影发展迅速,里面有大量的談恋爱内容也会影响学生的观念。他们也憧憬有一场轰轰烈烈或者是浪漫无比的爱情。
(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在大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谈恋爱就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特别是一部分比较优秀的男生。他们谈恋爱的目的就是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有多么优秀,自己的女朋友是校花,带出去多么有面子。这样的人喜欢在同学中炫耀,在其他人羡慕的眼神中得到成就感,自豪感。
(四)遇到真心喜欢的人
一起学习的四年大学生活,同学们都对彼此很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之间慢慢就产生了感情,他们是基于共同的理想、爱好和追求,彼此也认定是对方的人生伴侣。他们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一步步最终走向婚姻。
二、大学生恋爱的特征
(一)恋爱的公开化
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公开化、透明化。在大学校园里面随处可见牵手、拥抱的学生。特别是操场、草坪更成为大学生谈恋爱的公开场所。这已经成为大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恋爱目的复杂化
恋爱应该是找一个和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一致的人,彼此欣赏,共同携手度过人生。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满足生理、心理需求,或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还有个别大学生的恋爱观是: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甚至个别女大学生,她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最快的途径达到她们日益膨胀的物质需要。
(三)恋爱关系脆弱化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相互的包容心比较欠缺,这样就容易导致分手。很多大学生在失恋后无法走出失恋对其造成的影响,对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四)网恋现象日益突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脑和手机已经是一个大学生进校的必备设备。通过网络他们可以认识不同地方的人,甚至是外国人。网络上两个人很容易通过语言产生好感,并把他当成是缘分,一段恋情就此开始。可是很多大学生都忽略了网络是虚拟的,在网络上很多事是假的,而我们的大学生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所以经常发生大学生在网上谈恋爱被骗的
事情。
三、大学生恋爱需要提高的能力
(一)鉴别爱的能力
很多大学生分不清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往往把异性对自己的好感当做爱情,所以发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当代大学生急需鉴别爱的能力,同时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人,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当遇到自己喜欢的和适合自己的人时才是开始谈恋爱的时候。
(二)承受失恋的能力
大学生往往是第一次谈恋爱,如果失恋给大学生造成的伤害不言而喻。大学生首先应该明白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要把它过分放大,认为是人生的失败。其次,大学生应该明白失恋虽然痛苦,但它更是人生的一次宝贵经验,通过这次失败的恋爱总结自己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努力提升自己,争取在以后的恋爱中有更加美好的表现。
(三)经营爱情的能力
任何爱情时间长了都会变得平淡,想要保持爱情之花永不凋谢,需要智慧、持之以恒地付出。大学生首先要善于交流,欣赏对方。其次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也要尊重对方的独特性。最后要尊重对方、关心对方、爱护对方,付出自己的真心才能收获甜蜜爱情。
(四)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能力
现在很多大学生开始谈恋爱后,把重心都放在恋爱上,耽误了学业。当代大学生要学会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恋爱双方要把爱情作为学习的动力,共同进步,不断进取,在学习上更要做好示范作用。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它不但让你学会了安身立命的本领,更是一个人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每一个人在这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爱。爱与被爱都是美好的,在这个美好的年龄遇到适合自己的人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如果能够正确处理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那就更好了。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柳友荣,李群,王雪飞.大学生活健康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3]逄伟,朱琳琳.大学生心理成长导航[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4]陈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