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汉词汇互译看中日文化差异的社会根源

2016-05-30 22:22:47刘帅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翻译

摘 要:语言是世界人民交流的载体。而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不仅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也是一种文化差异的转换。从全球史观以及跨文化交际发展的趋势看,想要把一个国家的语言更好的转换为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就有必要理解和学习这两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以及了解两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思维观念;风俗习惯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受历史和地域的影响,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自汉朝起,两国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而文化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代表一个民族的底蕴和信仰,我们一出生就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个人的举止行为,包括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会受到文化的熏陶。而人类的语言文字表达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和表现方式,所以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语言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理解差异的转换。由于中日两国文化存在显著差异,所以汉语和日语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因此在学习和运用詞汇时不仅要理解语言的表面意义,而且要了解语言深层的文化含义,这样有利于两国的进一步交流和互相学习。

一、历史文化的差异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因此在汉语和日语中有很多汉字相同或者书写方法类似。在翻译时有时可以进行直译、比如汉语的“法律”翻译成日语时就直接译为“法律”,像这样完全进行直译的单词在日语中有很多。但是有些词,比如“手纸”,“人参”,“娘”则和汉语相差极大,翻译成汉语则是“信”,“萝卜”,“女儿”。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这些外形相同意思完全不同的词语准确翻译。日本人经常说一些谚语:「和を以って貴しとなす」(以和为贵)。日本人十分强调民族整体性,他们认为众人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所以表现团结的谚语有很多,例如,三人寄れば文殊の知恵(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纏まる家には金も溜まる(和气致祥)等。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语言与思维,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的主要传承手段就是语言,所以一种语言凝结着人类智慧与文化的表现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在汉语中使用人称代词是常见且必要的,尤其是第二人称的你。但是在日语中表示第二人称的“あなた”几乎很少用到。因为对日本人来说用“あなた”,就像在用手指着对方鼻子说话,给人一种十分失礼的感觉,另外“あなた”的还有一个日语意思是“老公”。所以翻译时要注意不同国家使用语言的思维方式差异。日语和汉语中另外一个思维上的区别就是语序结构不同,汉语是“主谓宾”的结构,而日语中是“主宾谓”结构,把动词放在句尾,比如日语的吃饭是“ご飯を食べる”,做作业则是“宿题をする”,宾语在前,动词在后,所以进行日汉翻译时不能简单的照搬原句的结构,要适当调整动宾结构,做出比较完美的翻译。汉语使用数量词十分常见,而且数量词有很多,日常生活中表达的非常明白。不过日语表达数量词时,会把数量词给省略。日汉互译的思维差异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经常注意。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

任何语言都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来源于实践,而这些实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个民族风俗习惯、历史地域、生活传统等各种因素综合下影响形成的。而每个民族又有不同的习俗,所以不同的语言又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日本是个岛国,鱼是日本人经常吃的食物,关于鱼的词语和谚语表达也多于汉语。例如,及ばぬ鯉の滝登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鳗登り(直线上升),魚心あれば水心あり(你有情我就有意)。若按字面表意直译,将词语里面的“鱼”直译为相应的鱼名就偏离了原本的表达内涵,不符合日本人的文化风俗。因此只有尊重中日两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找到合适的译词,翻译出来的语言才真实反映原本的文化内涵。

四、民族性的差异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民族的独特性,因此一个民族在发展自己文化的同时,是自己的民族文化带上了自己的民族性,同样也反映在一个国家的语言中。汉语和日语都是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民族性的语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在平时接触中,可以知道日本人特别注意自身稳定,礼遇待人。喜欢向强者学习,同时也学习别国的先进文化来发展自己,在发展经济同时提高自己的软实力。但是,日本人那种与强者为伍,赶超他人的态度,既增强了自己国家团结,但也给他人造成了伤害,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世界及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中日有很多词汇一模一样,但是同样的词汇,不同民族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就会有截然不同的表达。汉语和日语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和宗教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五、审美情趣的差异

中日两国的民族文化都属于亚洲,都是东方文化。所以两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审美情趣上,中日两国还存在差异。受历史地理环境的影响造就了各自的审美。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因此人们对樱花的崇拜是不言而喻的。它甚至代表日本民族的生命,神圣纯洁。日本的和服,更展现了其对樱花的喜爱。日本是岛国,因此多山地丘陵,自然生态美景很多,也就形成了他们热爱自然的审美观念。中国文化的审美心理是心胸宽广以及“中和之美”,而日本独有的岛国风土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日本词汇中亦有所体现,例如,他人時花(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等。所以在翻译是要站在对方的审美立场上,做出展现对方审美情趣的准确翻译。

参考文献

[1] 刘重德.翻译漫谈[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2] 高宁.日汉互译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3] 白政文.日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赤峰学院学报,2005 (06).

基金项目:文章系江苏大学第14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从日汉词汇互译看中日文化差异的社会根源”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C238。

作者简介:刘帅(1993.11- ),男,山西大同人,本科,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中日文化比较。

猜你喜欢
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翻译
法国人的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作文教学改进优化措施探析
东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 23:35:00
探索满族中的风俗习惯之——猎鹰文化
中美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09:48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6:47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7:26
浅析民族院校对民族学生风俗的尊重和认同路径创新研究
商(2016年22期)2016-07-08 14:12:27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出版广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