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真
摘要:我国印刷行业发展现状为东南沿海地区发达,西北地区落后;新疆印刷行业发展迅速,人才培养缺口巨大。基于印刷行业多次调研,确定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规格。结合地区特色,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改革、探索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疆;印刷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31-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内涵进行了较为规范的界定:“构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型高等职业教育,拓宽人才成长的渠道和建立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制度。”我校印刷技术专业为自治区唯一一所开办此专业的高等院校,承担着新疆地区印刷行业中等职业教育、衔接教育、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的不断提升,努力迈向本科型高等职业教育的队伍。探索适应新疆地区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对推动地方印刷技术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一、国内职业领域发展现状
我国印刷行业发展现状为东南沿海地区发达,西北地区落后;印刷行业发展迅速,人才培养缺口巨大。中国印刷业目前主要集中在三大印刷产业带: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印刷产业带、以上海和苏浙为中心的长三角印刷产业带、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印刷产业带。近年来,我国印刷市场仍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才的紧缺已是制约企业、行业继续发展的关键瓶颈。2010年,新疆年印刷工业总产值约20亿元人民币,在疆内仅能完成约5亿元人民币。新疆地区印刷需求巨大,但过去大多由东南沿海承接,随着物流成本的增加,将逐渐实现本地化。“十二五”期末全区印刷业年加工产值达10亿元,增长25%。新疆是多语种印刷的大省,50年来自治区累计用维、哈、蒙、柯、锡伯、汉等多种文字出版的各类图书3.82万种,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图书2.67万种,占出版种数的70%,新疆少数民族出版物占到全国少数民族出版物的一半,行业从业人员两万余人。少数民族高技能印刷人才尤为匮乏,自治区出版印刷业的人才需求与技术现状还满足不了印刷业的实际增长。
二、新疆地区职业领域发展趋势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印刷行业投资风险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全球大约50%的印刷品要在数字印刷机上进行生产,可变数据印刷将成为行业主驱动力。印刷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数字印刷和绿色印刷将成为今后印刷行业发展趋势。同时,新疆是一个农副产品大省,资源丰富。当今社会已发展到凡商品均需包装,印刷是产品包装最重要的装潢加工手段之一,印刷起着传递信息、宣传介绍产品的作用。农副产品包装印刷在新疆印刷行业也将成为一个重点发展领域。
三、新疆地区印刷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1.现有人员专业素质能力较低,新疆印刷技术人才缺口巨大。新疆印刷行业高新技术应用滞后,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能力较低,受专业教育年限短,专业人才奇缺,导致印刷产品质量不高。我校对新疆首府印刷大型企业的调研结果表明,初、中、高级技工比例为4∶5∶1,技师、高级技师以上技术人才在工人构成中的比例不到1%,受印刷专业教育和培训人员不足10%,现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不到10%。2006年以前,自治区没有一所高校培養印刷高级技能人才,制约着新疆印刷行业的发展。高技能型印刷技术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2.以新疆为中心辐射中亚各国的印刷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新疆大部分印刷品为沿海地区所承担,主要原因是本地设备、技术落后、专业人员缺乏,印刷品质量达不到标准。新疆为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区域,少数民族出版物占到全国少数民族出版物的一半,印刷需求量非常大,少数民族高级技能印刷人才极为匮乏,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少数民族高级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印刷业发展需要。
3.中亚各国印刷业的需求。由于前苏联在解体前是一个工业格局划分非常明显的国家,当时的印刷业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这就使解体后中亚各国的印刷业相对较落后。目前,快速恢复的中亚经济给印刷业带来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四、新疆地区印刷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1.依据印刷行业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的含义是指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掌握职业岗位的工作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为: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新疆区域印刷、出版单位(行业),适应印前制作、印刷机操作、印后加工、质量检测、印刷工艺设计与管理等岗位,主要从事排版、制作、印刷机操作、印刷品质量检测、生产调度、跟单、印后加工等方面工作,具有基本操作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紧跟行业步伐,深入企业调研,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印刷技术专业以工学结合为平台,本着“紧跟行业步伐,深入企业调研,确保培养目标,明确岗位分析,筛选典型任务”的原则和工作方法,形成了印刷技术专业“双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会同企业专家制定和深化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双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双三”,即三个学期在学校学习,以印前、印中、印后等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的三个专业课程模块学习;三个学期在实习基地实施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的基础训练、技术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等三阶段训练。通过专业模块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学生考取印前制作员、印刷机操作工、印后加工与表面整饰工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零距离、零对接”实习即可就业,以满足行业的需求。为进一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适应新疆形势,提供就业保障。专门开设少数民族班级。部分课程中涉及“双语言1+1”的教学模式,凸现地方特色。针对新疆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本着发展语言特色,扩大学生就业范围的目的,我专业特在部分课程中加入了“双语”培养的技能训练,少数民族同学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民语言”进行专业学习。
3.围绕“工作过程、工作岗位”,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工学结合需要落在每个课程当中,在校内外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要融入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在校的三个学期期间,筛选出操作性较强的C类课程(实践课程),如“排版技术”、“胶印机操作”、“印后加工工艺”等课程。充分利用实训条件,加大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和重构,进行反复理论知识的教学和熟练的技能训练。将“胶印机操作与维护”扩展为“印刷设备基础”和“胶印机操作”;“排版技术”扩展为“多语言排版”和“图文排版技术”均分为两个学期学习。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扩建实训室建设,解决“在企业”实习的三个学期的问题。
4.依靠多元化行业力量,打造网络化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及方法。①“校政企”、“教学做”结合多元化。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管理机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校、政、企”合作理事会,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搭建校政企合作办学平台,实现了合作共赢,共同育人服务于区域印刷行业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为“教学做”提供平台。“教”:在企业一线,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在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期间,以“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教会学生实践操作,真正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课堂中通过双师素质教师理论结合实践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能力培养;“做”:本专业拥有西部一流的生产型实训室,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投入近千万元的专项资金,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校中厂”的经营模式推动学生体验式学习,真正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现场教学。②自主学习共享型教学资源网络化。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积极性,建立网上学习型课程。网上学习型课程集合了多种媒体形式,具有资源丰富性和师生的交互性等特点,更适合学生自主型学习,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通过掌握信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网络技术的能力,全面调研,与时俱进。加强校企合作,双方共同进行课程视频录制、素材摄取、教学计划编订等具体建设工作。建设文本类素材、图片类素材、动画素材、音视频素材、虚拟素材等网上学习型课程资。通过对网上学习型课程的建设,提高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共享性,为高职院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教育课程考试及评价方式多样化。充分认识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对于行业、学生以及家长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建立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采用传统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手段之外,还引入企业或用户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貢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社会认可度,提高就业对口率。企业评价机制的创新,不仅仅是后期的考核。课程中也引入真实的项目案例,督促学生完成完整的项目训练。
五、结语
根据新疆印刷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加强服务就业岗位的能力,能够解决新疆地区印刷技术人才缺口,尤其是少数民族高技能印刷人才匮乏的问题。二是加强企业合作,提高行业水平,实现合作共赢,共同育人服务于区域印刷行业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译者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0):71-88.
[2]刘洋.浅析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9).
[3]杨喜军.国际职业教育体系的类型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4,(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