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涛
“你恐怕得抽空‘关心关心自己的职称问题了吧?”3月2日下午五点半,勉县漆树坝镇中心小学(漆树坝镇中心校)校长黄建华陪同记者一行到达唐家坝小学,一落座就问刘先富,“你还是初级职称,学校发展现在基本上已经步入正轨,你今年该操心一下自己的事儿了……”
刘先富一边腾挪堆满作业本的长条凳子,一边笑着说不着急。刘先富现任勉县漆树坝镇唐家坝小学校长,是南部山区距离县城最远的这所农村学校里唯一的校领导。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刘先富就一直扎根在山区学校的三尺讲台上,十八个春夏秋冬,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颠簸前行,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
18年从教之路 10万公里崎岖山道
从勉县县城从发,驱车一个半小时后到达漆树坝镇,再驱车半个多小时到达唐家坝小学。这一程,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蜿蜒、陡峭的山路。唐家坝小学坐落在四面环山的村道旁,这里平均海拔1200米,常年云遮雾绕。“现在修了通村水泥路好走多了,以前全部是土路、石子路,难走得很。”刘先富说。
1998年7月,19岁的刘先富从汉中师范学校毕业,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他来到勉县漆树坝镇中心小学任教。十年之后,刘先富被调到漆树坝镇另一所学校——唐家坝小学担任校长,距离中心小学15公里远。
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刘先富就立下了“当园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誓言,为自己定下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他深深懂得,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本身就意味着奉献,尤其是在条件艰苦的地方任教,更需要自我牺牲。于是,不管工作多么繁重而又艰巨,刘先富始终在山区学校的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少有抱怨,凭着年轻人不怕苦、不怕累和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在大山深处默默耕耘着。
在附近几个村的村民眼里,刘先富是一位年轻的“老教师”,因为“参加工作以来,这么多年他没离开过勉县西南部这座大山”。从县城的家到工作的学校,18个春秋,刘先富上班经历的路程逾10万公里,这是从教之路,也是青春消逝之路——如今,还未到不惑之年的刘先富已是前额微微谢顶,两鬓些许斑白,眼角爬满皱纹。
虽然已是“未老先衰”,但拥有18年教龄、7年校长任职资格的刘先富还是初级职称。去年以来,黄建华每次见到刘先富都提醒他多操心一下自己的“饭碗问题”,“可他就是顾不上,学校领导班子配备不齐,学校大小事儿都得他一个人操心,忙啊!”
拉水、烧锅炉的校长
唐家坝小学现有130多名师生,是一所寄宿制学校。2009年12月,因工作出色,已是漆树坝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的刘先富被派到唐家坝小学担任校长。彼时,学校正处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起始阶段,旧校舍全部被拆除,准备原址新建。
为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受影响,全校160余名师生被临时安顿在附近一所已撤并的学校里上课。2009年年底至2011年4月,作为学校负责人,刘先富一边协调学校原址基建方面的事儿,一边主持“临时学校”的教学工作,两头来回跑。这期间,他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吃住都在单位。经过三年的建设,2011年5月,一座崭新的学校在原址矗立起来,犹如镶嵌在山乡的一颗明珠。
新学校的投入使用,解决了70多名学生的寄宿问题。为了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刘先富带领教职员工开始了既当老师又当家长的全天候管理。“刚搬到新学校时,生活设施还不太到位,为了保证全校师生尤其是寄宿生有饭吃、有水喝,刘校长带领大家从附近的村子里天天拉水,坚持了半个多月。”唐家坝小学教师梁明华说,由于同在一个乡镇,他很早就认识刘先富,但因不在同一所学校,所以不太熟悉,最近几年在一所学校共事后,他打心眼里觉得刘先富是个勤恳、务实的人,“没有比他更称职的校长了”。
在学校年轻老师眼里,校长刘先富像家长一样悉心照管学生们,处处嘘寒问暖,一日三餐都让食堂工作人员变着法儿给学生们改善伙食,进行营养搭配。由于地处山区,购买食物不方便,他总是想办法隔三差五地给孩子们购买新鲜的水果;寒冬之际,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抵抗力,他专门购买羊肉炖汤;冬至的时候,还组织师生动手包饺子吃,其乐融融的场景吸引了周围的村民赶来围观。
唐家坝小学地处深山,冬季寒冷漫长。“在去年装热水器之前,为了不让学生受冻,刘校长每天早晨都早早起床到锅炉房生火烧锅炉,等起床铃一打,孩子们陆续洗漱时就能用到热水……”唐家坝小学教师石静说,刘先富对学生真是疼在心里、爱在心上,“他的一举一动都令人动容”。
每周周日,当城里的老师还在过周末时,刘先富就早早地赶唯一一趟进山的班车来到学校照管一周食堂所需的食材。因为地处山区,用水极为不便,他每周到校后还要到水源地去检查水管是否畅通。尤其是冬季,经常出现水管冻裂导致学校无法用水的情况。每当这个时候,刘先富就向周围的村民借三轮车到三里外的水塘拉水。寒风中,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满满几桶水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坚守山乡 潜心育人
山区学校教师向来紧缺,十多年来,刘先富始终坚守在教育第一线,从不拖欠、耽误一节课,用自身的行为给全校教师树立了榜样。为使自己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把握课堂节奏,刘先富积极参加函授培训班以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身为教师,刘先富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从不马虎,他总是摸透课本提前备课,明确重点难点,将一节课可能出现的教学环节在脑海中反复预演,达到了“知课本、知课堂、知自己、知學生”的纯熟境界。刘先富不断钻研,在对长期教学工作的摸索和总结中开创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牢固掌握课堂知识的“你猜我说”学习法。该学习法由班级实验慢慢推广到全校,使学校的教法学法有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2014年以来,唐家坝小学新来了一批年轻教师。在学校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发展中,身为校长的刘先富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核心中的核心”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年轻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山区学校条件艰苦,新来的教师一时适应不了,刘先富便用自身的故事激励每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使其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为了丰富教职员工的业余生活,刘先富经常倡导大家进行厨艺大比拼,你择菜、我下厨,在给青年教师的业余生活增加乐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大家庭团结互助的精神信念。
坚守山区教育的每一天,刘先富都秉承“热爱教育、忠于教育、坚守教育”的教育理念,把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奋进的学习环境作为工作的重心。他一边靠自己的收入帮助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一边积极与社会爱心组织对学生进行贫困帮扶。在他的努力下,唐家坝小学已有十余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得到了茉莉爱心组织的长期资助,并有国航的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支教活动,新生力量的加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外界的新奇和温暖,还增强了他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的自信心。刘先富的真诚、无私与爱心赢得了所有学生的喜爱、尊重与信任。一位受过他资助的学生在信中写道:“老师,您不是爸爸,胜似爸爸;不是兄长,胜似兄长;我一定像您那样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从教十余年来,他用爱心浇灌着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以高尚的师德、敬业的精神、无私的奉献、一流的业绩,赢得了学生、家长及各级领导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2006年、2007年,刘先富先后两次被勉县教育局授予“勉县优秀教师”称号。
由于成天“泡”在学校里,找学生谈心、到学生家中家访、与同事切磋教学技巧,面对爱人的抱怨,刘先富倍感内疚;自己常常忽视女儿,没有时间陪女儿,更没有时间辅导女儿的功课,无法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到现在女儿还时时向他噘嘴;为了学校工作,他不能常回老家陪伴父母,对年迈的父母常常感到深深的自责。
寒来暑往,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许多青年教师都回到了离家更近、条件更好的学校工作,而刘先富却依然坚守山乡。面对家人的埋怨、同事的疑惑、朋友的不解,刘先富说:“只要山区教育需要我,我就感到我有留下来的价值。”
十八年岁月如歌,刘先富用青春化作大山深处的师魂,铸就了平凡的辉煌。10万公里的山路上,每一处草木见证了他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