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区一年四季气候差别很大,养鹿生产随季节变化而呈现较强的季节性。春季伊始,安排、落实好养鹿生产的各项工作,对提高饲养效益至关重要。
1.调整鹿群结构
度过漫长的寒冬而进入春季后,各圈群内鹿的膘情参差不齐,尤其个别性欲强烈的成年公鹿、上一年末转群的一些育成鹿和某些病老体弱鹿,体质严重下降。因此,应根据鹿的体质、年龄、性别等状况合理调整鹿群,重新组群并加强饲养管理,为以后提高生产能力奠定基础。
2.调整饲料种类
冬季,鹿的饲料大多比较单一,并且水分大量散失,营养成分大大减少。春季气候转暖,应增饲一些富含维生素的多汁饲料(如大白菜、胡萝卜、南瓜、甜菜或者萝卜菜等蔬菜)及青储饲料。蔬菜类多汁饲料常做调节性饲用,其喂量不宜过多。青储玉米秸秆等发酵饲料大多在天气转暖后饲用,先期宜于中午少量投饲,以后逐渐增加投喂的次数和喂量。但是,当气候乍暖还寒时,应注意青储饲料的投喂量,防止剩余料冷冻后,鹿群吃了发生消化不良或孕鹿流产。
春季,鹿的精饲料喂量及各种营养成分的搭配比例通常依据鹿群确定。对处于妊娠后期的母鹿、临近生茸期的成年公鹿、处于生茸初期的产茸公鹿和病老体弱的鹿,应合理增加精饲料的喂量,并且适当提高植物性蛋白质日粮的比例,同时相应减少禾本科籽实日粮的比例。
3.科学加工调制饲料
对饲料进行科学加工和调制,可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其利用率、消化率和吸收率。
对于农作物的秸秆、青干草等粗饲料,最好粉碎加工后进行氨化或盐化处理;对于谷类籽实,可制成粉料,并于喂前1.5~2小时用热水调拌后进行闷制处理;对于豆科籽实,可制成粉料,也可磨成豆汁,但均需在饲喂前进行高温熟化处理,以破坏其中的营养障碍性因子;对于粉碎的生豆饼、豆粕,亦应于饲喂前进行高温熟化处理。
4.避免饲料淋雨和发霉
对长期露天堆放的粗饲料,应规整码好,罩以苫布,防止雨水侵入致饲料发霉变质;对长期储于仓库内的精饲料,应多加翻动及通风晾晒。禁止用受潮、酸败或霉变的饲料喂鹿。
5.供足温热而清洁的饮水
早春天气依然比较寒冷,不可过早停止供应温水。我国北方春季多风,鹿饮水盆内要难免混进沙土、粪便或鹿毛等杂物,故应勤刷洗水盆,加入新水,经常保持饮水清洁卫生。
6.适时清除圈舍内冷存的粪尿
由于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鹿舍内冻存的粪尿会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融化,故应在地表稍微解冻时抓紧清除。对于沙土地面的圈舍,铲除冻存的粪尿后,应尽量消除其污染的表土层,然后再铺垫适当厚度的清洁沙土。
7.经常清扫饲槽和圈舍
东北地区春季不但刮风,而且风力往往较大,所以要坚持经常清扫圈舍,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填料槽在每次投料前务必清扫干净,并且在鹿采食后及时清除槽内剩余的饲料。
8.进行预防注射和药物驱虫
鹿预防注射通常在3月份进行,一般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东北地区的养鹿场,主要选用鹿株肠毒血疫苗、牛羊用口蹄疫疫苗、鹿株狂犬病疫苗等,对危害鹿群大的几种疫病进行预防。为了预防鹿发生某些线虫病和吸虫病,应定期选用丙硫米唑、左旋咪唑和伊维菌素等制剂,进行口服或皮下注射驱虫。
9.做好鹿产仔前的准备工作
鹿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产仔,所以在晚春阶段就应该抓紧做好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譬如,将怀胎母鹿合理组群、修建好产圈、建好仔鹿保护栏、备齐仔鹿补饲用的小槽、修建好供仔鹿采食饲料和饮水的低矮设施等。
10.做好消毒工作
春、秋两季,养鹿场都应该对圈舍和饮喂用具分别进行1次大消毒。平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多次消毒。对于鹿只经常栖息的棚舍地面,可将废弃的柴草和树叶等进行点燃,以火消毒,既经济又有效。
(吉林省双辽市畜牧管理局 王伶 丁润峰 邮编:13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