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霞
副组长:薛 皓 组员:罗慧娟 罗艳霞 乔彦飞 胡 明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课堂教育的延伸,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形成阶段,儿童时代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既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兴趣爱好形成的主要场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教学的深入,使广大师生更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关注学生社團在小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目前,榆阳区社团开始全面实施,但基本都还没有进行系统地研究,没有形成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各学校自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导致了学生社团不能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我校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社团活动是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发挥特长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课程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
1.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合作创新等多种能力,具备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学校社团的组建恰恰符合这一社会需求,学生们通过社团活动,能够锻炼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团队协作等多种能力,可以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提高实践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2.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社团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生长点,以其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观念,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鲜气息。它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自觉性。而这些培养目标均可以通过各类社团活动得以初步的实现。
3.学生自我发展特点的需要。当代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希望成为自主、自立、自强的人;有发展的独特要求,希望成为爱好广泛、学有特长的人;有潜在的创造性,希望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开展社团活动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建立自信、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搭建广阔的舞台。同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为我校或者其他兄弟学校的社团活动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4.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社团管理和引导,需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对社团制定一系列科学的规章制度,使小学生社团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引导社团积极发展。我校成立28个社团,我们必须通过采取合理的调控方式,加强对社团的考核监督,指导社团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提高社团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逐步向 “精品社团”的方向发展,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三、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又叫“多元智能理论”。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主义智力和存在主义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
2.个性化教育理论。所谓个性的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的性格、兴趣、情感、爱好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特长得到发展,有利于形成各方面的人才。当前所提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它把个性发展作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培养目标的最终结果体现,它要求每个人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信心和勇气。学生社团活动正是给每个学生的特长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在活动的开展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3.马克思主义人文学理论表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据此可言,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变教师的“领导”为“指导”,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而社团活动恰恰就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重要平台。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将研究如何进一步规范小学生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何加强社团日常管理,使社团工作能够有效地开展,同时通过社团活动的校本教材的开发,真正使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促进特长发展的重要方式。根据小学生特点,开展适合小学生的学生社团活动。因此,提出了如下的预期目标:(1)形成一套完善的小学生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团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并进一步创建 “精品社团”;(2)社团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教材;(3)探讨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对学生特长发展的促进作用;(4)建立比较成熟的小学生社团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