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
摘 要:在我国经济全球、教育国际化背景之下,高等教育面临更为深刻的改革挑战机遇,具体就是主动迎合国际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相关企业之间达成协议,制定实施富有特色和丰富完善的教学引导方案;同时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最终为社会多元化发展提供合理数量的复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笔者决定联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则和高等职业院校实际状况,设定合理的教育指标;并结合全新技术手段创设人性化实践指导情境,开放沿用工作本位学习和工学结合的培养体系架构,为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合作战略联盟长久延续,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流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7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100-2
0 引言
经过高等教育扩招和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政策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全新发展机遇。
透过国际视角审视,为了系统化迎合社会多元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将以往职业教育吸引力低、学生融通性不足等问题消除,高职教育机构必须快速开拓出全新的教学改革路径。
1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办学状况的客观论述
经过长时期不懈努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已经成功演变出订单、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校企基地农户合作等模式,虽然说不同教育改造模式各有优势。但透过宏观角度观察验证,我国高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内仍旧深陷于从属境遇,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中经常出现办学目标模糊、过分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专业课程设置和预设培养指标相冲突等问题。长此以往,便无法和特定企业建立互惠共存运行机制,最终更难以充分适应社会经济多层次、多类型人才规范要求。
2 国际化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理念的科学研究
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上海成功地举办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会议中深刻强调未来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始终在于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具体就是积极响应社会企业不断波动的期待,赋予高职毕业生劳动力市场所需的一切技能,同时集合一切技术、经济手段,扶持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定期开办培训活动。归结来讲,此次报告令以往传统经济结构和社会价值观基础产生动摇迹象,关于职业教育培训转型诉求得到全面响应,至此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指导政策纷纷出炉。
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早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络论坛上的焦点话题,相关学术专家更是制定出了适当规模的创新体系架构,希望借此将职业教育、就业、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融入其中,与特定企业之间建立长久化合作交流关系,全程配合模块化培训技术,凸显最终劳动力资源的灵活标准特征。教师在整个工序流程中自然会得到持久的专业化发展,如此一来,他们才会自觉将职业教育过渡转化为终身学习的一类支撑媒介,定期到实习基地调查人力、经费的支持力度,令社区和行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发挥到极致状态。
3 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创新改革的举措内容补充完善
融合国际成功经验,进行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办学模式开放沿用,需要全程联合我国基础国情和文化传统,为高职生提供足够完善的教育辅助资源,使得课程内涵上升到另一个等级层次,借此强化学生自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方便日后更加灵活的教学培养方案制定实施,全面加快高职办学模式的整体改革速率。
具体调试策略内容则如下:
3.1 设定快速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且充满特色的可持续化人才培养目标
长时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始终面临社会整体认可程度不高的挑战问题,透过国际视角观察审视,各国都主张从教育特色、质量方面入手,快速开辟出一类综合性大学路径,督促内部学生积极学习最新专业知识,熟练应用科学技术设施。但是我国这方面起步时间较晚,经常承受以往专业教育体制限制,办学思路上不能紧跟本科教育改革步伐,趋同发展刻板理想至此长久延续。实际上,因为不同专业学科基础、文化特色、辅助条件、实践经验差异,高职教育想要在趋同竞争环境中攀登高峰是不现实的,其有必要尽快制定出一类集合专业、行业特色,充满实用、就业导向功能的技能训练方案,在优质教育和就业目标同步贯彻过后,才能获得更多社会成员的认可。
3.2 积极追赶特定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步伐,结合实际规划职业教育前景
结合以往实践经验整理论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革新发展动力,基本上全部源自于区域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迫程度之上,同时各类地区产业分布结构、发展重点又不尽相同,使得职业教育在办学宗旨确立上,要始终贯彻区域经济人性化支持服务理念。唯独和社会经济、生活有机融合过后,高职教育职能才能更加清晰地定义,尽快覆盖落实校企、工学、理论实践相互结合的办学计划。在此期间,关于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结果,要尽量和社会经济、行业产业用人岗位需求定向,保证快速依照市场需求变化,制定紧贴区域产业结构的教育转型方案,使得原有市场需求空间在专业课程指导下得以自由调整,尤其是服务行业,要竭尽全力地凸显专业吸引力规划理念,长此以往,全方位打造出龙头专业相互支撑协调的特色专业群,为今后社会多元化产业发展,提供合理数量、服务质量优越的人才。
3.3 和相关企业、行业之间达成协议,争取在激烈市场竞争下获得双赢机遇
在市场信息全球化发展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如若想快速培养出迎合国际竞争诉求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积极调查我国各类行业标准,掌握国际行业标准革新信息。与此同时,和行业之间达成标准协议,共同处理办学事务,定期带领学生在生产基地实习,确保该类群体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行业规则,为今后多元化办学路径开放奠定基礎。归结来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始终是现代高职院校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更是许多地方产业发展的主流支撑动力。高职院校有必要在学校内建设工厂,令学生及时到一线考察,顺势贯彻产学研、实践实习、技术推广和开发相互结合的教育指标,使得以往工程师进校当教师、教师进厂当工人的冲突隐患得以系统化消除。事实证明,唯独实现高职院校、企业之间的深度多元合作,关于职业教育长期办学水准才能真正上升到另一个等级层次之上。如高职教育集团化,实质上就是指职业院校和特定企业之间,凭借契约或是资产连接途径,进行办学联合体开放,借助集团、联盟化办学策略,加大院校人才培养规模、集约化、连锁化控制力度,可以认定是同步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合理服务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载体。该类集团和企业集团有着本质性差异,其始终利用职业教育、科研作为联合体,在办学能力、社会信誉程度高的龙头高职院校带领下,进行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需要额外加以强调的是,职教集团内部不同成员都保留独立法人资格,彼此利用契约章程作为联系纽带,进行分工合作和相关监管约束,使得教育科研以及人性化服务活动得以顺利展开。
3.4 实时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效
所谓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集合教育、行业素质基础性内涵,教师行业技术职称外在特征,拥有较高专业理论、熟练专业实践技能和教学规则的教育工作人员。高职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外,更多强调是要具备丰富的职业能力方面的素质。“通过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培养教师的职业能力,形成一支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最终目的在于转化为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引导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既能动口,也能动手,善于动脑,彻底改变“黑板上开机器、课堂上造车子”的现象。归根结底,要保证人才质量就必须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涉及的因素众多,包括专业化教师团队建设、校企合作方案制定、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认证等。
这里笔者提供的建议始终有限,希望日后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多吸纳外国先进理论,在实践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进一步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塑造供应更多的优质化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周敏.“互联网+”时代中国高职教育转型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5,23(12):130-138.
[2] 潘尚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及策略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20(12):79-84.
[3] 本刊讯.“学力补充”新概念将助高职学生“快捷充电”[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32):164-175.
[4] 罗先锋.论潘懋元高等职业教育思想[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5):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