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超长建筑的裂缝处理与预防

2016-05-30 07:00马俊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4期
关键词:处理预防裂缝

(上海誉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2154)

【摘 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超长建筑。有些裂缝是无害的,是不需要处理的,但大多数裂缝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而且会降低建筑物的寿命,这就需要进行修补封闭处理。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从设计及构造、施工质量管理、材料控制、施工环境等多方面入手,提出超长建筑裂缝控制的若干方法和技术措施,给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施工及科研等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裂缝;超长建筑;处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04-0091-04

0 前言

建筑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具有普遍性,而裂缝是否产生危害取决于其类型、数量、宽度、稳定性及产生的部位。裂缝的存在会降低建筑物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引起服务功能丧失(如渗漏、传音、饰面损坏等),给使用者在感官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响。要处理裂缝,首先要了解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否还满足要求,其次要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再次要对其可靠性做出正确评价,最后要进行维修处理和加固,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1 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

混凝土是胶凝材料胶结砂石骨料形成的一种非均质多相复合材料,在相组成上,混凝土包括水泥石、骨料和骨料-水泥石界面过渡区3部分。所谓裂缝,实际上是同相连续性或不同相之间黏结性的中断或破坏。这种连续性的中断或破坏,按照尺度可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

1.1 微观裂缝

微观裂缝指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裂纹,裂缝宽度小于0.05 mm。混凝土中有以下3种常见的微观裂缝。黏着裂缝:骨料与水泥石黏结面上的裂缝,也叫界面裂缝,主要沿骨料周围出现;水泥石裂缝:指水泥浆中的裂缝,出现在骨料与骨料之间;骨料裂缝:指骨料本身的裂缝。

1.2 宏观裂缝

微观裂缝不断发展就呈现为宏观裂縫,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0.05 mm。

2 引起裂缝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总体上归纳为两大类。

2.1 结构性裂缝

结构性裂缝(也称受力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裂缝的宽度及分布与外荷载有关,预示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或存在其他严重问题。

2.2 非结构性裂缝

非结构性裂缝是由不均匀变形引起的,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钢筋锈蚀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变形受到限制时,在结构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此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时,就会引起裂缝。裂缝一旦出现,变形得到释放,拉应力消失。

3 案例分析

3.1 项目概况

上海某地下汽车库,钢砼结构、筏板基础,分为1#和2#地下室,其中1#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为10 623 m2,尺寸为68.5 m×130.5 m,2#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为18 124 m2,尺寸为225.8 m×(88.1~130.5)m。地下室外墙过长,未设置永久伸缩缝,后浇带设置数量太少。先施工1#地下室(春冬季施工),后施工2#地下室(夏秋季施工)。2#地下室渗漏现象较普遍,主要是顶板渗漏较严重;外墙裂缝数量较多,部分有渗漏;裂缝宽度为0.1~0.3 mm。

3.2 裂缝产生的原因

(1)地下室外墙超长,长墙结构产生温度和收缩变形,在高度方向是自由的,但却受到底板的约束,在长墙承受降温和收缩作用时,产生收缩变形,引起竖向裂缝(如图1所示)。

(2)地下室顶板混凝土结构超长产生温度裂缝,施工时楼板堆载过早引起变形,导致开裂渗漏(如图2所示)。

(3)地下室顶板与主体结构交接高低跨处由于应力集中,渗漏点较多。

(4)后浇带未按要求在结构浇筑完2个月后施工,施工单位提前施工,引起顶板渗漏。

(5)顶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局部露筋,混凝土局部振捣不充分,振捣不密实,导致渗漏。

(6)2#地下室施工时间主要在炎热天气,结构长期暴露在烈日下,混凝土浇筑后没有按要求养护,过早拆模使混凝土温差加大,出现收缩裂缝。

(7)后浇带处没有完全清理干净,支撑系统也不到位,地下室顶板沿后浇带处有明显的渗漏痕迹。

(8)现场施工中,混凝土水灰比控制不稳定,坍落度要求为160 mm,由于商品混凝土运输距离较远,出厂混凝土坍落度大,实际坍落度有时达200 mm,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加,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加大。

3.3 裂缝处理

根据现场裂缝的情况,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对顶板、高低跨等位置,采用压力注浆法,灌注弹性化学堵漏浆液至砼缝,堵漏后再用防渗层封闭修补处理。

(2)对地下室外墙等干缩裂缝补漏,采用压力注浆法(如图3所示),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补强浆液补强,再用防渗层封闭处理。

(3)對穿墙孔、结构裂缝较宽处,采用充填法(如图4所示),用风镐、钢钎或高速旋转的切割圆盘将裂缝扩大,形成“V”形,凿除蜂窝结构及疏松结构,直至见到坚硬的混凝土基层,表面用水清洗干净后分层压抹环氧砂浆封闭裂缝。

4 裂缝预防及建议

4.1 设计及构造方面

(1)在建筑及使用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沿超长部位应尽量多地设置永久的伸缩缝,伸缩缝的长度最好不超过150 m。

(2)采用适宜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楼板及梁宜采用C25,地下室外墙宜采用C30,地下室的其他构件宜采用C35。

(3)混凝土构件的厚度: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00 mm,屋面板厚度不宜小于120 mm;对剪力墙结构,外墙厚度宜大于160 mm,地下室外墙厚度宜大于250 mm。

(4)钢筋能起到控制裂缝扩展和减少裂缝宽度的作用,适当配筋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采用双层双向配筋,配筋配细、配密,也可以在2根粗钢筋中配置几根细筋以提高抗裂度,提高极限拉伸;对一些易裂的构件,如地下室外墙,沿迎水面5 cm的保护层内附加水平向钢筋网片φ6@150,提高抗裂能力,增大梁侧面腰筋的配筋量,同时加密处理,以防止梁侧出现裂缝。

(5)楼板钢筋宜采用热轧钢筋,不宜选用冷轧带肋钢筋和冷轧扭钢筋,当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10 mm时,宜采用HRB335级钢筋,而不宜采用HPB235级钢筋。

(6)为防止因地基变形引起裂缝,设计中应同时考虑地基处理和结构选型,不同的地基处理有不同的结构与之相适应。①一种设计原则是“放”,即把建筑物设计得刚度很小,这样建筑物就能适应地基的变形,地基反应力分布接近外荷载分布。路面、飞机跑道、地基中的管道都可以视为柔性结构,但一般建筑物相对于地基来说都是刚度相当大的结构,为了达到“放”的目的,根据建筑物的高低差、荷载差及地基条件,把建筑物以沉降缝分为许多单元,其内力大为削弱,这样就可达到“放”的目的。②另一种设计原则是“抗”,即把建筑物设计得刚度很大而不设置沉降缝,这样不均匀沉降很小,地基反应力分布与荷载分布差别很大(端部集中),沉降小而结构内应力增大。

4.2 材料控制

(1)水泥品种:含碱量越高,水泥细度越细,收缩值越大,因此应尽量选用含碱量低、细度大的水泥。

(2)骨料:尽量增大骨料的最大粒径,降低砂率,提高砂的细度模数,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严格控制骨料的粒径和含泥量,砂石含泥量不大于2%。

(3)加入外加剂:①掺加减水剂和适量的粉煤灰以减少沉缩量,促进工作性和流动性。②加入纤维,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微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提高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和抗冲击性。③加入混凝土膨胀剂,使混凝土水化后产生适度的体积膨胀,抵消由于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而且在凝结硬化过程中,膨胀结晶体在混凝土内部起到填充、切断毛细空隙的作用,使混凝土更加密实。

4.3 环境因素

尽量避免在高温、大风、大雨(如果是南方的绵绵细雨,反而对混凝土浇筑有利)、冬季天气施工。如果无法避免,必须采取相应的养护、防风、防雨及保温措施。

4.4 施工控制

(1)施工过程中,每隔40~50 m增设1道0.8 m宽的后浇带,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 d后再施工,后浇带采用强度等级高一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养护时间不少于28 d。

(2)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应充分湿润,以利于保湿和散热;避免过长时间的混凝土搅拌。

(3)加强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管理:①计量准确,坍落度抽检工作要加强,不能流于形式;坍落度不足时,严禁随意加水,以保证混凝土组成和配比保持不变。②浇筑前,模板应淋水湿润,振捣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以5~15 s/次为宜。③凝固時间不宜过快,柱、墙、深梁与板等变截面结构宜分层次浇筑。④混凝土下料不应太快。⑤如果在高温季节浇筑,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缓凝,炎热气温和日晒能促进混凝土失水。⑥在混凝土浇筑1~2 h后,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表面拍打振实,终凝前及时抹光。

(4)根据测温记录和气象预报确定拆模时间,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 ℃,温度陡降不超过10 ℃。

(5)必须明确混凝土养护的基本要求(挂麻布淋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持续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 d)。

(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

4.5 针对地下室墙板的施工措施

(1)有效控制外墙的厚度和模板定位:M14高强螺栓配蝶型螺母作对拉螺杆,间距为45 cm×45 cm。

(2)混凝土浇筑:分层浇筑厚度≤30 cm,加快混凝土热量散发,使热量分布均匀;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2)cm内。

(3)拆模:混凝土强度达到1.2 MPa(一般是24 h左右)后,立即连续拆除全部模板(太早拆除會损伤混凝土,太晚拆除模板则拼缝处砼的水分易蒸发,并形成风缝,引起冷缝),在拆除模板的同时涂刷2遍混凝土养护液。这样做的目的有3点:①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养护防护膜,有效防止砼内的水分过早挥发散失,使混凝土表面及内部同时得到养护,阻隔了外界气体的侵入,又减少了砼的早期收缩。②立即拆除全部模板,防止模板与砼之间由于空气流动而出现的干缩。③立即拆除全部模板,以利于混凝土散热,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产生裂缝。

(4)加强带、后浇带及施工缝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进行下一步浇筑工作。

5 结语

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和工程材料的研究,建筑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建筑结构的裂缝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它涉及岩土、结构、材料、施工、环境等多专业、多学科。裂缝控制应该防患于未然,先预防裂缝,防不住的再堵,堵不住的再排,重点在预防。实践证明,只要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裂缝的。

参 考 文 献

[1]李国胜.建筑结构裂缝及加固疑难问题的处理(附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JG/T 333—2011,混凝土裂缝修补灌浆材料技术条件[S].

[3]张荣山.工程结构常见弊病与防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张雄.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张永红.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4):21-22.

[责任编辑:陈泽琦]

【作者简介】马俊,男,江苏江都人,本科,上海誉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处理预防裂缝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完美“切割”,裂缝之谜
地球的裂缝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