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引领阅读口味,阅读深化性别角色

2016-05-30 10:48杨健
为了孩子(3~7岁) 2016年4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社会学物品

杨健

阅读是学习之母。尤其是在视觉文化膨胀,电视机、游戏机、LED广告无孔不入的当下,我们应该更深入、更精细化地关注孩子的阅读,这其中就包括考虑到孩子性别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的问题。

阅读有没有性别特征?这不仅是一个生理学的概念,也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婴幼儿的社会活动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 “性别角色确认”。说穿了,就是要让他们从小确认——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

西方发达国家的家长似乎比我们更重视这个问题:刚生完孩子,到商店为孩子购买物品,他们会反复向售货员强调:“我生的是个男孩(女孩)!”他们希望售货员提醒他们,别把任何女孩(男孩)的物品放进他的购货车里。

而阅读恰好是强化这种性别角色确认的另一种很好的方式。

当然,我并不是说,某本书是只为男孩准备的,女孩看不得;世界上好像没有这类书,就如同某本书适合2~3岁孩子看、6岁孩子就看不得一样,其实6岁孩子看了仍有收获。

但是如果家长在选择童书时考虑到性别的倾向性,从整体上看,完全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而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儿童社会化进程”必然带来好处。

性别角色知识是孩子对男女各自适应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如果成年人在儿童早期就为他们选择出符合他们性别偏好的书,这些书的内容和人物(书中的人物包括拟人化了的动物,也大多隐含了性别特征)活动会帮助孩子慢慢地去采纳和选择符合自身性别的行为,去认同与书中性别相同的人物心理和需求,这样,男生和女生的行为就变得更有差异性。

3岁的孩子已能分清自己的性别了,这种自发的确认固然是必要的、基本的,但性别角色确认不能只停留在生物学意义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必须更高层次地理解性别的社会学意义——

第一步,通过阅读,男性的勇敢、坚强、独立、刚毅等品质,女性的敏感、细腻、重感情等特质,会通过人物活动、故事情节的展开给孩子以深刻印象,同时性别认同感也会逐步加深。

第二步,孩子会在悦纳自我、充分发挥各自性别“优势”的基础上,吸收异性的优秀品质,从而使自己兼具两性优秀心理特征,实现其在性别角色确认的基础上的健全人格。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社会学物品
称物品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管理人员的性别角色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困扰程度的相关性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