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的一点思考

2016-05-30 06:45:59关雅囡吕达李凯
文化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

关雅囡 吕达 李凯

摘 要:话语权建设,是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一个元问题,需要以提升思维素质为核心,以拓宽文化路径为依托,不断提升主导话题、舆论甚至意识形态的话语力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思维素质;文化路径

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效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相继颁布,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成为创新发展更高的目标和着力点。同时,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也成为一个元问题。

一、话语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的普及与兴盛,催生网络生态与网络文化,民众的关注舆论、表达意见的诉求日趋强烈。话语权,不仅成为争夺宣传舆论阵地和媒介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话语权

学界引用最多的是法国哲学家福柯在文章《话语的秩序》中的论述。该文强调“话语就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话语就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以权利”,深刻剖析话语的功能和本质,将话语从思维符号、交际工具等“手段”,提升至“目的”乃至“权利”的层面加以论述。意大利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葛西兰曾将话语权定义为文化领导权进行过深入思考。总之,话语权强调的是话语影响力的大小和引导力的强弱,强调的是有多大的力量主导话题、舆论甚至意识形态。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应该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合社会性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高校思想政治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抽象规定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人的本质的概括,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主导性和兼容性的辩证统一。诚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创造观和健康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是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是,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必然会存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的性的预期,即“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性教育,“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在社会大变革、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当今时代,面对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特征的现实,主导性必须不断加强。

二、以提升思维素质为核心,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

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加工形式,它以内隐的或外显的动作或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其素质至关重要。

正如习主席明确要求的那样,思想政治教育“要往深里想、深里做,注重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根子上解决问题,真正触及思想触及灵魂。要增强教育的说理性和战斗性”。这里提到的战斗性,是指“在正面说理的同时,旗帜鲜明批驳和揭露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强调政治教育“不要光喊政治口号,要深入浅出讲明白,对对在哪儿,错错在哪儿,以理服人,这样才能做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这是要求教育者“立”与“破”双管齐下,有效强化外在的思想引导。在素质教育不断拓展的今天,思维素质可以涵盖思维语言、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以及思维境界等诸多元素。思维素质拓展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的重要作用,正是在准确理解记忆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悟理论蕴含的思想精髓,掌握思维语言,改善思维方式。通过拓展战略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升思维境界;通过拓展辩证思维,明辨得失、利弊、是非,强化思维能力;通过拓展建设性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改进思维方式,将政治理论内化为政治信仰、精神指引,进而启动自身内在的长效机制,促进其思维的科学、积极、永续发展。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大效果,也将是学生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一个基点。

三、以拓宽文化路径为依托,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思想基础。同时,文化早已不只一个舞台,“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文化路径的不断变化与开拓,作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过程中的作用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领域。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系统,它是一种评价性的观点,既涉及现实世界的意义,也指向理想的境界,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并作为稳定的思维定势、倾向、态度,影响着文化演进过程,对人类活动起着规定性的或指令性的作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多元冲击与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执政党的文化凝聚力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内聚力,在固守阵地的同时,利用文化自身的手段,勇敢面对文化市场,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参与国际文化的竞争与循环,并立足自己的文化精品,扩大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此外,随着大众传媒理念与技术的变革,“习大大“、“彭麻麻”等带有网络文化、手机文化标志的词汇不断涌现。这是新的历史起点上,热爱祖国、关注政治的青年一代独特的表达方式。文化只有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增强自身的时代品格,才能有效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用宽容理性的态度看待和处理问题,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极端,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跨越歧见,推动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也是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话语权必须注重的又一个基点。

参考文献:

[1]王治柯,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M].1999年,第33页.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版,第28页.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 01:43:06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6:49:58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1:58: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4:00
紧紧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2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4-17 14: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