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2016-05-30 10:48:04陶云娥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课文

陶云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039-02

课程改革目标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心智潜能的开发。阅读教学中大胆质疑、自由解疑、合理存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只重知识,轻视能力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的。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师生的交互活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敢于质疑是创造的起步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罗素有一本书,叫《怀疑论集》,主旨是先要敢于怀疑,然后才能获得真知。他说,能够使学生不信,才能作出自己正确的判断,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和探索,这样教育就成功了。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教师,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敢让学生质疑,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必害怕质疑会打乱自已的教学安排,会使课堂难以调控,而扼制了学生主体性创造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珍珠鸟》时,学生提出了怎样才能做到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互相信赖?教师首先要肯定并鼓励学生善于提问。随后,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分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由于在小组讨论中,孩子们得出的答案不尽相同,因此在汇报交流时,其他同学都会注意倾听,尝试分析别人的观点,并随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交流,他们的思维成熟了,语言也变得丰富了。这样一来,学生们既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又能点评他人的意见,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有破才有立,敢疑斯有信。”有深度的“疑”,是学生动了脑筋、思而不解的表现,它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起步。

二、学会质疑是创造的入门

培根说得好:“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孔子主张“每事问”,提出“疑,思之始,学之端。”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明白:“发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有这些论述都足以说明会质疑对于学习研究的重要作用。

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呢?我是这样做的:拿到新课文,先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文,寻找疑问。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提问的水平提高了。起先,他们觉得没什么可问,往往局限于问书上词语的意思。慢慢地,当有人再问词语的意思时,就有学生说:“这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渐渐地,爱“出风头”的学生马上又寻找另外质疑的方法了,“书上这个词我认为用得不妥,应该是……”他们会挑刺了。在观点不一致时,他们学会了争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创新的火花也就被点燃了。实践证明:只有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有目的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才会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课题质疑,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质疑,从“看似矛盾,却又是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也可以在学生的提问中,抓住一点,或抓住重点、难点进行反问,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和学生的互相讨论、启发,将学生的质疑问难引向纵深。当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判断、分析能力,让其懂得如何提问题,怎样提高问题的质量,及时鼓励别出心裁的质疑。一个好的有价值的问题,往往在全篇课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在学会高质量质疑的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

三、善于解疑是创造的精髓

小学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会发现新问题,而且要培养学生善于解疑,即具有善于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善于解疑,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让学生仔细、深入地阅读课文,尽可能从课文里,或与之有关的课外读物里,找到可以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在解疑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解疑方式,演一演,画一画,议一议;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应相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我在教《鲸》时,师:很多同学对鲸的呼吸很感兴趣,请大家先认真读读这一段,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

生:鲸用肺呼吸,不像鱼用腮呼吸。

生: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浮出水面呼吸一次,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生: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每次呼吸从鼻孔喷出的气会形成水柱。

生:不同种类的鲸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不一样。

师:作者正是从鲸呼吸的器官、时间、特征这几方面来介绍的。你们能根据课文描述,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介绍鲸呼吸的特点吗?(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演示。)

当然,在解疑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点拨调控,防止偏离教学目标,出现无效信息。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差异,灵活组织应用不同的解疑方式。如:对一般的、简单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自行讨论解决。对没有多大讨论价值,学生也难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可用简单明了的事理直接解答,以免因无价值的滞留而浪费教学时间。对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涉及关键、重点、难点的问题,教师要小题大作:或正面引导,推理想像;或反向诘问,合理引导;或变换角度,不与直说;或暂时搁置,蓄势再发。对在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但不影响学生正确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问题,可作弹性处理,合理存疑。

四、合理存疑是创造的源泉

有人曾这样评价我们的教:“在中国,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作为成功。在美国,却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甚至教师也难回答,作为成功。”爱因斯坦在自学中碰到疑难问题时总是说:“给我指个方向,不要把结果全部告诉我,留着让我思考。”因此,教师要巧妙“存疑”,将问号装进学生脑子里,进而让学生产生思想。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经常表现出疑惑、惊奇和探究的欲望。学无止境,问题也是无止境的,在进一步学习、探索中还会产生新问题,它们会把学生领向新的知识领域。因此,阅读教学中的存疑,正是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它能引导学生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读完《詹天佑》时,有位学生反问:“还有比‘人字形线路更好的方法吗?”我灵机一动,布置了一个拓展题:“你们能设计出别的方案吗?给一周时间,写好后我们开一个专题交流会,比比谁的方案好?”学生们忙开了:有的跑进图书室找资料,有的请教爸爸妈妈,有的上网查询,收集、处理信息。一星期后,方案五花八门:有重新勘测线路,避开陡坡的;有架设两座引桥,减缓坡度的……看着一个个图文并茂的方案,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们。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教学不能只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应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会“学答”,更能“学问”,做到让学生课始“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末“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全面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只有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重视质疑问难,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小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建设中结出丰硕的创造之果!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防爆电机(2021年5期)2021-11-04 08:16:36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