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
近几年,一阵“微”风刮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营销等占尽众人眼球,属于教育领域的微课也在悄然兴起,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焦点。
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最早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日前,在第四届学习与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微课展开研讨,微科能否替代传统课堂?微课与慕课是什么关系?如何借力微课助推改革?针对这些读者关注的问题,整理了有关专家的观点。
一、微课能否替代传统课堂
以短小精练为主要特点的微课,符合人学习知识的规律,也适应了现代人时间碎片化、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的情况。在教学中使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一时间,在网络论坛上、学术交流中,微课将颠覆传统课堂的声音此起彼伏。
那么微课教学是否能够取代传统课堂?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关于新兴技术彻底颠覆课堂的声音一直存在。微课出现前,新媒体教学也已经在很多学校得以普及,不少教师采用视频课件教学,但并没有对课堂教学产生太大的影响。
抛弃传统课堂、推广微课教学在现有教学管理机制上也面临一定的困难。例如:原来45分钟一节课的课程设置,在被分割为以10~20分钟为单位的课程后,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针对新的课程结构和体系进行重构,对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系统、排课系统、考试系统重新设计。此外,时间较短的微课将学校原来的教学节奏成倍提高,老师和学生都必须适应新的教课方式、效率和流程。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王竹立老师表示,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密切互动、相互合作的过程,有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无论多么精彩,都与现场情况有一定的疏离感,缺少面对面教学所具有的那种交流互动氛围。
二、微课如何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将原本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的课堂,提炼要点制作成十几分钟的微型视频课堂,他本人也因此被人称作“一分钟教授”。自此,微课以一个正式的概念开始进入全球视野。
微课的概念进入中国后,很多学者以及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微课的运用进行探讨与实践。微课可以应用于课前的知识回顾、课前预习、课中知识点归纳与提炼,也可以在课程的尾声采用交互式的微课程实现巩固学习知识之目的。
“一节工程制图课,课堂上50分钟,在‘微课中通过动画、文字介绍和视频讲解只用10分钟就能展现。”“平时将学生对教学中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问题做好针对性的讲解和制作。要尽量在讲课水平、视频编辑、课件效果等方面精益求精,在10分钟的视频中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供学生学习参考。”华东交通大学理学院教师涂晓斌对“微课”深有体会。他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绪论”课程,凭借出色的画面拼接和生动的表现形式,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比赛中获得江西本科高校唯一一个一等奖。
在基础教育中,微课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在浙江省台州市,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悄然兴起。教师将每节课的众多知识点逐一录制成10分钟以内的教学视频,学生只需通过观看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视频,即可完成对知识点的课前预习任务。而在其余的课堂时间,教师则会让学生“掌控全局”,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自主探究解决预习中存在的疑问。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负责对学生进行引导。台州市教育局电教馆馆长叶熙钊说,他们还会把录制好的视频传到台州市教育资源网上,有需要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到该网站自行下载观看。
三、微课与慕课的关系是怎样的
2013年以来,微课与全球范围内的慕课大潮相遇。似乎微课与慕课称为可最佳搭档,无论是在学术论文中、教育论坛上,还是在教学软硬件展销、推广活动当中,有微课的地方必有慕课。那么微课与慕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如何促进微课与慕课进行有效的对接、充分发挥微课作用呢?
“微课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一种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吧,它是翻转课程模式一个很重要的要素,我更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一种移动式学习的微型资源。MOOC是属于大学教育和网络教育在网络的一个拓展,具有更大范围的协作以及开放资源共享等特性。”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柯清超老师表示。
“慕课热”源于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渗透、冲击,以及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逐渐成熟。在这个大背景下,人们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从而热切需要传统教育和学习方式进行改变。
如果从慕课中抽离系统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考试以及学分认证等评价环节,可以清楚地看到,慕课所涵盖的几个核心概念包含“基于视频”、“在若干分钟内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等内容,而这一特征恰恰与微课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说慕课其实是一系列同一课程体系下微课的组合。借助慕课这一平台,推进微课的开放与共享,则是充分发挥微课作用,提升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目前,上海37所高校间已经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黄钢表示,目前中国大学存在着学校间师资分配不均、课程资源不足的状况,因此一些普通学校的学生无法像一些名校的学生那样享受到较多的优质课程。“决不能让学生因为几分的高考分数之差,而与很多好课程失之交臂。”黄钢介绍,为保障课程共享机制的教学效果,学校已将其纳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当中。此外,为保障课程质量,共享平台也积极加强在线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努力为在线共享课程提供技术保障,建立了直播教室以及在线教务管理系统。此外,共享平台还积极与西部高校合作,将优质课程资源输送到西部。“全国许多的高校教室已经接入直播教室网络。”黄钢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天虎介绍说,学校联合北京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成立研发中心,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资源共享平台现在已整合建成了1万多学时的泛在学习资源库,并开发了适合手机、平板电脑、PC等多种终端的自适化应用,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条件和多样化、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
四、如何借力微课助推课改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这次课改的核心理念。在推进课改、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为最高目标的,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着力于学生的发展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作为在全国率先应用翻转课堂理念的学校,山东昌乐一中常务副校长张福涛在介绍其应用经验时说:“我们是微课、翻转课堂的最大受益者,在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的环境下,学生由原来的两人一桌转变为六人一个圆桌,这样的转变带来的是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原来的满堂灌不见了,教师也得以从繁杂的教务中解脱了,学生课前学微课,课中充分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微课不应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教授认为。他在《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这样写道:“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种种机遇与挑战以及当前的微课、慕课火热的局面,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陈丽认为更应该回归教学的本质。在讨论技术性问题的同时,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教和学的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借助新技术尝试“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进行评价与思考的能力。
(摘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