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楚桥
今年六月份,我有幸赴汉参加了2015年湖北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尽管在有限的时间里需要完成全省作文繁重的阅卷任务,但此行让我有机会亲临阅卷现场,感受学生的高考创作,并引发了我对高中作文教学的些许思考。2015年是湖北高考语文卷的收官之年,2016年的湖北考生将迎来全国卷的开局之年。但我认为卷型在变,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核心考查不会改变。因此,对2015年湖北卷高考作文的相关研究依然对我们备考全国卷作文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下面,试就2015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阅卷存在的问题来谈谈我对高考作文备考的几点看法。
[材料鲜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素材在作文中的作用,犹如汩汩清泉,使得文章新鲜灵动。但现实是,很多同学使用的素材趋于雷同、单一,内容表达不够充分,因而很难突破50分。例如,2015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材料考查学生对泉水与喷泉这组关系型话题的理解,很多学生将素材选用的目光投向了马云。有的学生从地下水的不断积蓄成就了泉水的精彩喷涌说起,谈到了积累对马云成为电商大亨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则从地下泉水源源不断的无私奉献出发,谈论马云背后默默奉献的团队成员的重要性。如果考场中只有一个同学写到了马云,那么这位同学所选用的素材可以说是十分贴切合适的。但试想,篇篇文中有马云,那你在素材积累方面的优势又如何体现出来?因此,要想让自己的作文得到阅卷老师的“眷顾”,就应该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之上,在材料鲜活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平时养成分专题积累素材的习惯,古今中外的人物、作品、时事的综合使用,将使文章的材料呈现出灵动自如的状态,阅卷老师自然会在内容等级项上给出更高的分数。例如,2015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积蓄力量,完美喷涌》在选用素材方面就彰显了优势。此文开篇通过冰心的名言“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丽,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汗水”引出文章厚积方能薄发的中心观点,所用名言准确且贴切。在文章的主体段,作者运用了袁隆平辛勤研制杂交水稻、屠呦呦女士多年如一日研制抗疟神药、曼德拉总统从青丝熬到白发为民众的自由平等奔走呼号、尼克·胡哲不懈努力书写人生传奇等材料,在一般考生同质单一的素材之外,开辟了自己纯熟驾驭的素材天地。
[语言鲜美]
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除了评判作文内容是否充实,也要评判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我看来,一篇高分作文的语言表达不应仅仅停留在通顺表达的层面,而应当向语言表达的优美灵动方面努力。简而言之,就是要在语言的鲜美方面下功夫。部分考生在写这道作文题时,语言表达凝滞干涩,“从材料可以看出”、“通过题目所给的材料”、“首先”、“其次”、“最后”、“综上所述”等生硬的语言频频出现,给人的感觉就是搜索枯肠般排列组合了一篇文章。有些优秀作文则在语言表达方面获得了阅卷老师的“芳心”。例如满分作文《非厚积无以薄发》一文中的首段:“昙花静静酝酿了整整一年,才换来一夜晚的美丽绽放;蝉虫苦苦修练了漫长十年,才换来三个月的放声歌唱;泉水默默积聚了所有力量,才换来喷薄而出的快乐流淌……厚积是绚烂前的孕育,是高亢前的酝酿,是腾飞前的蓄势。自然如此人亦然!”此文开篇排比“……才换来……”构成了结构整饬、气势充沛的排比句式,将“积蓄力量方能薄发”的道理形象地传达出来。作者开篇立论,用精准的判断句阐释“深厚积累”的内涵。“孕育”、“酝酿”、“蓄势”等词语的信手拈来,转换自如,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驾驭能力。这样的灵动酣畅语言表达使得文章的开篇即有了精彩的亮相。又如满分作文《为地下泉点赞》的结尾片段:“地下的泉水无法叮咚作响,却滋润着花木干渴的根系。地下的泉水无法清澈见底,却无声地汇集,等待着一次壮丽的喷发。我为‘地下泉点赞,他们寂静而可爱,留着心中的花团锦簇,描着明日的五彩斑斓。”在这段文字描绘中,通过“无法……却……”的对比描写,鲜明地凸显了地下泉无私奉献、蓄势待发的特点。最后一句话运用拟人手法,“留着心中的花团锦簇”、“描着明日的五彩斑斓”在呼应了文章中心观点的同时,又保持着整饬的结构,可谓文采飞扬。
[情感鲜明]
如果说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外在雕饰,那么情感就是一篇文章的核心灵魂。文章的思想情感或如百川大河,或如清澈小溪流泻在文字的每一个角落,处处拍打着阅卷老师的心弦。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才能够引发阅卷老师的生命共振,从而为获得高分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许多同学的作文因为没有真正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为文造情,总给阅卷老师一种置身事外般零度叙述的感觉,文章显得情感淡漠。这样的文章在众多优秀作文中黯然失色,也就不足为奇了。在阅卷过程中,我们碰到过一篇“校标卷”《我是地上泉,来报地下恩》。很多老师被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打动,大方地给出60分,而这篇作文的实际得分也就是满分。请看:
多少次,我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享受着鲜花与掌声,却未见台下那一隅灰暗中绽开的笑颜;多少次,我在这大千世界里左冲右撞,却不见你默默为我收拾行囊的辛劳;多少次,我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般纵情奔跑,却不见你孤身注视我的宠溺。
我的母亲,你便如地下的泉水一般,默默汇集,哺育我成长;而我,犹如地上的噴泉一般,渐渐成形,羽翼渐丰。我无情地略去你聚集的动力,把它熔铸为我头顶耀眼的光环,而你一次次地奉献着自己的养料,带着笑,无怨亦无悔。
除去这篇文章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情感鲜美也是其文章的一大亮点。这篇文章并没有利用名人事例写成严密规整的议论文,也没有写成大篇幅记叙的浅表亲情文,而是从自身细腻而贴切的亲情体验出发,通过母亲与孩子典型生活场景的剪接,写成了一篇至情至性的散文。此文中,母亲的形象与地下泉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凸显出母亲默默付出的高贵形象。更让人欣慰的是,孩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也在这篇文章中酣畅淋漓地抒发出来,使得这篇文章散发出鲜明而独特的情感美。试想,如此善于捕捉亲情、精于表达情感的作品又怎能不让阅卷老师为之拍案叫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