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超
摘 要:时装发展史跟随时尚潮流更替轮回,中性美的发展趋势与社会时代背景的关联。简要分析时装中性风潮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的相关概念;未來时装中性美的畅想。
关键词:时装;中性美;时尚;潮流;更替;轮回
时装发展史一直是跟随着时尚和潮流变换更替,显现出社会大时代背景下主流审美意识形态,时装更是人类物质和精神完美结合的集中表现。时至今日,人们对服饰审美的标准已经宽泛到兼容并蓄的地步,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时装——前卫、复古、后现代、中性等概念轮流充斥着人们的衣橱,无论是哪种风格都会在某一时期的时尚潮流中担当主角和配角,每种风格背后都蕴含着时代的印记。今天,我们就以女性的视觉作为出发点,粗浅的谈论一下时装的中性美。
一、关于时装中性化的历史趋势
相较于服饰文化漫长的历史,中性是一个相对新兴出现的概念。中世纪以前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国家在服装上长期存在性别角色禁忌,人们长期信奉的教条是“男女有别”、“男尊女卑”。西方国家中,只有男性才会穿着裤装、紧身衣物等,方便起居、出行、劳动及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女性则上至贵族下至民妇,一律只穿着裙装,在此之前包括这一时期在内,女装的潮流发展变化无论是由简及繁还是从繁至简,都只在裙边、袖口、领口等细节处变化翻新,很少涉及到中性的元素;再加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时装的变化速度较慢且不明显,男女性别差异、社会地位差异也透过服装的差异显现出来。在中国古代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女性如果穿着男装那是何等大逆不道的行为,就算有巾帼英雄花木兰身着男装替父从军,也是客观需求而非本人主观意识形态的自主选择。所以她得胜还朝之后还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恢复女性装扮。木兰纵然英姿飒爽也只能在战场上,木兰的精神流传于世也不能让女性穿着男装为社会审美意识流所接受。
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人类社会逐渐步入现代化的生活,人们被禁锢的观念也随之解除,时装引领的时尚潮流也进入较之从前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女性时装的性别淡化,即中性化开始持接纳态度。同时,随着日益明显的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信息时代全面来临,尽管人们身处世界各地,却可以在同一时期获得相同的信息,对于时尚潮流的把控和展现也趋于同步化。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所以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也必然会引起时尚的全球化。诸如巴黎、纽约、伦敦等城市成为欧美,乃至国际性的时尚大都汇,为大量时装专门性人才的聚集合作提供了平台,国际时尚潮流找到适宜生长的温床,使得时装业的发展枝繁叶茂。中性风潮的延续和发展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获得契机,树立了在时装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
时装中性风潮在中国的萌芽状态,也出现在这一时期。近现代中国的时装在时尚潮流方面属于后起之秀,这一时期上海、北京等国内一线城市,虽然也接触到大量信息,但想要跻身国际性的时尚大都汇,主要途径还是向欧洲时装界借鉴和学习,而不能像巴黎、纽约一样成为时尚发源地。这个时期时装的中性风潮还只是小众群体,这部分女性大多来自上流社会,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为西方知识和教育理念熏陶,她们勇于挑战传统,将中性化的装扮视为时尚之举,堪称我国近现代掀起时装中性之美的先驱。
二、各个时期的时装中性风潮
时尚潮流在时光流转中不断轮回,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为了紧跟时尚的脚步,时装的变更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可无论怎样更替轮回,中性之美的每次出现也总是有迹可循的。
上文中曾提到20世纪20年代,时装的中性风潮萌芽,男装女穿的女性形象开始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等因素,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复苏。原有的女性时装已经不能满足现状,更多女性开始向往简洁、干练的着装风格,渴望像男性一样得到尊重和认同,并且能拥有与男性等同的社会地位。除了经济原因,这个时期的时装中性风潮,还受到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的影响2。虽然融合了甜美的女性气息,其叛逆的精神在那个时期也算得上“倒行逆施”了3。随后十年,也就是20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为人们所熟知,银幕上的女明星以经典偶像Marlene Dietrich和影后Katharine Hepburn为中性风潮的代表,把男士西服演绎得像男人一样潇洒、帅气,成为那个时代的中性风潮经典。同一时期不得不提的还有时尚界的大师Coco Chanel,她设计出具有浓烈的男士西装风格的女士便装,将海魂衫,男士礼帽等男装元素运用其中,让中性美的时装风格真正崛起于欧洲。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期,时装界杰出代表人物Yves Saint Laurent曾经骄傲的向世人宣布,说自己让女性穿上了裤装4,他将男士的黑色轻便套装改良为修长版的西服,搭配绸缎阔腿裤和白衬衫、高跟鞋,把男性的冷静、理性等生理优势的特质融入女装设计之中,使女装男穿的经典形象“吸烟装”(Le Smoking)风靡一时。这一举动在今天看来,仍然堪称时装界的翘楚之作。YSL造就了时代的经典,也成就了自己。这个时期的中性风格满足了一种“出离愤怒”的情绪,也彰显了人性寻求对女性尊重、认同的心态。
80年代,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女性地位得到人类社会远离蛮荒以来的历史性提升5,女权和强势是这一时期中性风格的特点。时装元素中夸张的高大和厚重的垫肩,出现在女士西装外套之下,试图将女性肩、背衬托得像男性一样宽阔、雄壮,失去了本来柔美、温和的女性特质。这样极度夸张的修饰也体现出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心态的浮躁不安,仿佛全世界都可以由女性来“拯救”的浮夸想象。
20世纪90年代至今,崇尚时装中性之美的女性们开始理性思考,并发现过硬的着装风格并不是中性美的“王道”,中性之美不是靠全盘男性化来征服全世界,时尚潮流只是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于是中性时装再次改良、混搭,让其更加实用,风格更加大众化;而且使女性在男装的陪衬下突出本真的性别魅力,女性特征更加明显。这类似于中国哲学中“欲退还进”的理念,显现出时装设计师们的智慧。中性装扮中仍然沿用男士西服等元素,却出现了腰带,烘托出女性性感的腰线,大明星麦当娜和波姬小丝就是时装中性之美演绎的典型代表。另外,男士机车夹克经过改良,内搭精美的、质地柔软、色彩鲜嫩的衬衣;还有运动上装混搭黑色棉质长裙,或者蕾丝短裙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再加上波点图案、蝴蝶结饰品等女性特征明显的元素运用,大幅度提升了男装女穿的中性美,使时装的中性之美不仅仅是模糊性别的界限。女性不再单纯的演绎男装,而是巧妙的运用男装的经典元素,将“强势”与“柔美”糅合得恰到好处,不仅让时装大方得体,无论工作还是休闲的各种场合都能让肢体活动自如,30年代只为出席聚会而穿着象征男性化的Le Smoking的时代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了。中性风格朝着多种多样的趋势发展,人们得出的结论是,不管潮流怎样瞬息万变,时尚怎样轮回,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就是:男装女穿不是为了使女人成为男人,而是让女人更加有魅力,也就可以真正实现时装中性之美的初衷和目的。
三、畅想未来的时装中性之美
时尚和潮流会不断轮回,这个概念已经反复阐述过多次,在这里仍有必要提及,即使时装史上中性风格出现过多次,未来还是会再次出现。引用前文的描述,无论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反叛”,60年代的“愤怒”,还是80年代的“女权”和“强势”,以及眼前21世纪的“实用”、“混搭”,亦或将来出现的全新的理念,任何一种形态都是中性之美。我们对中性美的审美心态始终怀揣赤子之心,明白时尚只是扮靓生活的手段之一,只要对生活有着美好向往和憧憬,人类对物质文化背后的精神追求才是真正探讨时装中性之美的真实目的,有了这种精神依托,我们就可以领会到中性之美在时装史中永远不会熄灭的熠熠光辉。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服饰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5.
[2] 杰梅茵.格里尔.欧阳昱译.完整的女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