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
【摘 要】 农业区位分析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国高考以及各省市的地理高考每年必涉及到的考点之一。本文就该部分知识点,常见考核方式、命题形式,典型例题分析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农业区位;分析;因素
一、考情、命题分析
纵观近些年高考命题发现,农业的区位是地理高考考查的重点,几乎每年都必涉及到的考点之一。农业的区位在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该部分常常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侧重对能力的考查,重在分析农业的影响因素、农业的分布、农业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该部分命题基本形式常見以下:(1)分析某区域的合理农业发展类型,或某农业类型的合理布局。(2)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3)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4)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因素。(5)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二、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某种农业分布某个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1.理清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形成思维模式
是要知道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有很多。任何一个地域的农业生产都要受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因此要考虑到各个因素及其相关关系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具体总结如下: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2.全方位分析——对某地区某一种地理事物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分析。
不管分析哪里的农业区位因素,一般都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而且应当细化到具体因素,只有注意到所有因素,才能注意到该地理事物的主要区位因素的状况。
例题1图5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答案:① 气候温暖湿润;②地势较平缓;③土壤肥沃;④水源丰富(河湖众多):⑤人口较多;⑥交通便利(商贸发达)。
3.突出重点分析——判断某种地理事物的主导区位因素。
对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评价时,要素较多,在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不可能面面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以“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1)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发展因素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在该区域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分布的可能,主导因素往往只有一个。
(2)限制性因素:指农业生产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独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当这个制约因素得到满足时,该因素就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如河西走廊由于拥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因有黄河水的灌溉,能够进行粮棉生产,水源就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3)主要区位因素:指某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必须的主要因素(条件),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一般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分析时但侧重有利因素。
(4)优势因素:指在农业生产的众多因素中,若某一因素条件特别优越,比其他地区都要好,即为优势因素,当该优势因素对发展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时,该因素即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