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虹
摘 要:学分制收费是教育收费改革的必经之路。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学分制收费的模式及其意义,进而分析了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收费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分制收费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推进学分制,施行弹性学制及学分制收费是必然趋势。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实践改进,本文就高校学分制收费作一些探讨分析。
一、学分制收费概述
学分制收费是与高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相适应,将原学年制学费改成按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计收的教育收费制度。学生在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要求的最低毕业学分正常完成学业的,原则上所缴纳的专业学费、学分学费之和不高于原学年制学费总额。
目前,学分制收费标准尚未全国统一,各省市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统一的专业注册费。在学分单价的确定方面,高校应结合发展规划和办学目标,细化核算教学成本,归集成本项目,扣除专业注册费后,拟定不同专业在大学教育期间需要修读的总学分,从而精确计算学分单价。
以浙江省某综合性高校举例说明:学分制收费包括两部分,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专业学费考虑到各专业培养成本的差异,按不同专业的学年标准计收,比如,一般专业18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4000元/学年,农林师范类专业1000元/学年,等等。1学年按10个月计算,时间起始点为秋季开学日,截止点为暑期放假日,30天折算为1个月,不足30天的按1个月计。学分学费采用预收制,每学分75元,按平均学分数40学分/学年(四年制160学分、五年制200学分)预收。学生在课程开课学期第五周,最终确定选修的课程学分,作为学分学费的结算依据。学年结束时,结算学生一学年所修课程的学分学费总额。总额超过或未到预收的差额部分,在下一学年预收学分学费的基础上,补收或抵扣。所以得出,每学年开学应缴学费的计算公式为,专业学费+预收学分学费±上一学年的差额。
二、学分制收费意义
与原学年制学费相比,学分制收费有效降低了学费欠费率。学生可以在完成高校计划学分的基础上,自主选择修读课程,若经济能力局限,可暂时少选课,通过勤工助学等方式来缓解缴费压力,看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课程表安排选课。实践已证明,在学分制模式下,学生不但能根据兴趣志向等个人因素灵活选择,拓展学习空间,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而且使学费欠费率的比率明显下降几个百分点。
学分制收费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数为量化指标,学生在毕业离校前,按多退少补规则结清学分学费,使学生对自己在大学教育期间的学习应缴费清晰明了,极大提高了高校收费的透明度。毕业结算学分学费,所注册专业最低毕业学分超出计费学分的,超出部分免收学分学费,毕业应退学分学费用公式表示为,最后学年预收的学分学费-最后学年修读的学分学费+(注册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学年平均学分数*学制年数)*学分单价。由此可见,学分制收费弹性合理,优于传统的“一刀切”收费模式。对于传统的学费标准,作为教育消费者的学生及其家长,往往很难明白收费的具体依据,且近年来,教育支出已占居民生活支出的相当比重,教育消费者有强烈的知情权,而学分制收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学分学费的构成以及核定的学分单价一目了然,更具人性化。
学分制下的另一现实意义,有利于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势。比如,有些教室和设备,原来只是少数院系使用,利用率不高,实行学分制后,跨院系的学生也能共享资源。并且,学生选课的趋向和热度,基本能表明课程设置的恰当与否和教师教学的水平高低,这样既能促进高校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又能激发教师教学责任感和上进心,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亟待完善的问题
尽管学分制收费有诸多益处,但毕竟处于不成熟阶段。新的收费形式,对高校制度建设、部门协调、系统软件和学生资助体系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学分制收费在实施过程中,不少方面有待于日臻完善。
在大力推行学分制收费的同时,高校相应的配套制度需要健全。有些高校专业课与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由教学计划硬制定,过于刚性,且学籍管理弹性不足;学年制向学分制的飞跃,使个别高校突显出资源供给与学生需求失衡的矛盾,显得力不从心。再者,选课制度不够完备、选课指导力度缺乏;学分互认依然存在认高不认低的现象;等等。 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着手转变管理方式,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高校的计财部门、教务部门、招生部门、学工部门以及各院系等,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运转系统。要保证学分制收费的正常运作,部门间相关数据信息的传递极为重要。学生注册、学生选课、学籍变动、成绩管理、学分计算、学费应收、学费退费等信息分别在不同部门的数据管理系统存储运行,如遇到学生提前毕业、延长学制、结业或退学等情形,若传递不及时,就可能造成学分的误算、学费的误收。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必须进一步改善系统管理软件,加强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另外,还须增进部门间的沟通,共同协商如何能衔接的更给力。
学分制收费的一大特点就是结算非常清晰,每个学生由于所修的学分数不同,结算时的费用均不同。而针对特殊情况,现行的高校学分制管理办法通常规定,办理休学时不结算学费,休学复学或保留学籍结束时按月结算专业学费;退学、开除、出国、转学等情形,未修完课程的学分学费结清退还、专业学费按月退还。每学期始末会出现学生办理复学、退学、转学等特殊业务的高峰,但高峰期学分学费的结算是靠人工一一操作计算的,一边是学生排队等候时间太长,一边是操作人员工作量太大,很难保证对各个实际情况不同学生的学费都结算无误。据此笔者建议,学生的学籍数据应对接到收费管理系统中,并对收费管理系统的学费计算程序予以补充设计,使操作人员只需输入学号,系统便能自动计算出该学生应结清退补的金额,这样既省时又准确。考虑对软件作这一可行性研发,使学分制收费的管理更行之有效。
除上述之外,打造绿色通道,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构建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奖、贷、勤、补、免”五位一体的助学体系,是高校收费工作不容忽视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当已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款项暂时未到位时,绿色通道有个缓交期,若过了缓交期有个别贷款仍不能到位,怎么办?高校应竭尽所能,积极采取措施,优化政策,提供校内无息贷款等多元方案,立体资助,切实保障“以帮扶学生为本”的绿色通道真正一路畅通,让经济困难学生求学无忧。
四、结束语
学分制收费是教育收费改革的必经之路,已取得一定成效,较好地规范了高校收费管理制度。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树立学分制收费的现代管理理念,努力思考,探索创新,以助推高校内涵式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