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柳
《青铜之恋》是铜陵艺术剧院十几年前的作品,当年这部戏集合了一批有想法的艺术家,在黄梅戏都市化的道路上做了大胆的艺术探索。重新欣赏这部作品,依然激动人心,更多的是赞赏这批艺术家的智慧和勇气。我们追寻这部戏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对当下的戏曲改革创新仍有启示作用。
现代都市生活在黄梅戏剧史上还是一个空白,《青铜之恋》把铜文化背景与现代工业文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都市景观和黄梅戏艺术结合在一起,这就预示着这部戏不循常路。本世纪之初,戏剧界正热烈讨论中国戏剧的命运。当时传统戏曲为了走出低谷状态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特别是一些清新流畅的南方戏曲剧种,热衷于吸收音乐剧的创作手法已经成为一种倾向。黄梅戏具有载歌载舞的长处,原先就有“民族歌剧”“民族音乐剧”的称许,现在更是得到“向音乐剧方向发展”的鼓励。从实践来看,黄梅戏在借鉴音乐剧的过程中也有教训,许多人指责其戏曲本体被眼花缭乱的感官冲击波所淹没。但其实这还是表象,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艺术要素如何真正和谐统一,这是更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青铜之恋》的艺术定位为现代都市黄梅戏,表明它还是黄梅戏,是进行探索和发展过程中的黄梅戏,是现代视角和都市视角中的黄梅戏。也就是说,创作者们无意颠覆黄梅戏作为传统艺术的定义。但是传统艺术要在现代社会中延续,艺术上的变革终究不可避免。具体到《青铜之恋》作这样的艺术定位,表明这是一台反映现代都市题材的黄梅戏,再进一层,这是用传统艺术手段表现现代都市题材,必然会带来表现形式上的变化,比如说会显示出更鲜明的时尚感和更丰富的多样性。
有了这样的艺术定位,《青铜之恋》的创作意义就产生了质的变化,它不仅仅是一次惯性思维的平常艺术实践,更因为具有强烈的实验性而被赋予开拓性的课题价值。在过去,黄梅戏有过一些现代戏,但却尚未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戏概念,大多是现代农村生活的作品,距离扑面而来的现代都市气息生活还很遥远,表现形式上也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传统黄梅戏如果要在现代社会占据一席之地,进而顽强延伸自己的生命力,就必须参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必须融入现代的审美思维。就此而言,更大范围的题材更新是不可避免的,更响亮更强烈的表现形式的革新也是不可回避的。进一步说,从表现现代农村生活到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意义决非限于扩展选材范围,还关乎到对于黄梅戏传统艺术的终极关怀。黄梅戏从农业文明那里蹒跚而来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这种背景已悄然而逝。在工业文明和科技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和都市化日新月异的今天,黄梅戏在现代都市里安营扎寨就成为一种必然。
《青铜之恋》是一曲当代铜都恋歌。这部戏的主题是让人们认识爱的真谛,三个非常美的人物在情感的碰撞中,爱变成了一种博大。剧本中有一个流行乐队出现在情节进程中,用摇滚语言和戏剧人物对话,散发着现代气息和青春活力,同时增添了几分与现代都市化审美意识相呼应的时代意味,这种强烈的样式感为二度创作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为黄梅戏在尝试现代都市化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契机。该剧创作过程中,特别邀请上海歌剧院的歌剧导演和新锐现代舞编导,徐志远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作曲家,谙熟黄梅戏的精髓,又精通现代音乐,这正是《青铜之恋》所期待的。因此一个充满朝气而又具有探索精神的创作组合的形成,使得这部黄梅戏离他们预想的目标越来越近。
首演后,大家都一致认为这部戏将都市生活和具有乡村情怀的黄梅戏进行对接碰撞。在内容上贴近当代都市人群的精神状态和情感脉络,表达他们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在手法上贴近当代人群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在表现风格上着力展示当代都市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风度。导演手法新颖,音乐上采用电声乐队伴奏,在传统黄梅戏音乐的基础上融入了流行歌曲、摇滚音乐以及音乐剧等现代艺术元素,唱腔优美,深切感人,既属于黄梅,又超越了黄梅,是新时代的一曲黄梅新歌;舞蹈上以现代舞的语汇和生活化的表演为基础,展现出崭新的艺术表演风格。黄梅戏的柔和身段与节奏明快的肢体语言对接后别开生面,黄梅戏的流畅旋律与粗犷豪放的摇滚音乐碰撞后耳目一新,用RAP节拍吟唱戏曲豪情万丈荡气回肠。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只有沟通,没有牵强,只有碰撞没有对抗。这部戏以其强烈的青春感、都市感、现代感,给观众以惊喜,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当年这种有价值的实践只可惜由于环境的原因,未能很好地进行总结。十多年过去了,戏曲的理论创新和艺术实践的探索仍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传统和现代如何嫁接?戏曲怎么走向未来?传统戏曲如何现代化、都市化?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这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种开拓精神,而不是它的圆熟程度。缺乏宽容和理性的争鸣是当年的遗憾。时代在进步,还是老话题,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黄梅戏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地方剧种,只有短短几十年,它仍然处在变革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包容空间,从现在起,我们只要重拾变革的勇气和实践,它就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