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红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就是整齐划一的。但是,人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会“吃不消”,也有学生会“吃不饱”。学校教育在强调共性的同时,也应该在布置作业时融入差异思维,让能吃的吃饱、消化不良的吃扎实,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治理措施远没到位
2013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一份《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其中一条就是“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2014年,教育部对全国各地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监测排名,并把各地减负工作开展情况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等挂钩。2015年10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要求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现象。
沈阳市初三学生蒋萍萍每天都会在晚上10点钟前后完成作业。她说,面临中考,大多数同学都需要到晚上10点钟完成作业,学习差的甚至在午夜十二点。 一般初一、二的学生都是下午5点放学,吃完饭休息半个小时左右,从晚上7点开始正式做作业,少部分学生能够在晚上9点前后完成,大部分需要到晚上10点,作业时间为3小时。
据报载,2015年11月10日上午,河南省一名15岁的初中男生在学校早读课上突然昏迷,抢救无效死亡。孩子头天晚上写作业到12点多。李先生的孩子在山东青岛某重点中学读初三,每天孩子放学回家除了吃饭就是写作业。他说:“我家孩子的学校一直以管理严格出名,家长们戏称‘学生监狱。对于学生学业,管理严格固然好;但是,学生总是坐着写作业,缺少运动也不好,尤其是对孩子的脊柱和眼睛更不好。此外,有的孩子每天睡觉时间就五六个小时,这让我们家长特别担心孩子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对于作业量的问题,山东德州一中初三班主任张一帆说:老师留作业都是按照大多数学生进度和完成情况预留作业量,但是在一个班级内,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分化明显,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都不同,部分学生跟上正常教学进度都费劲,完成作业情况自然较差,做作业时间也长。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我国基础教育就一直在提“减负”。在“减负”过程中,不少地方学校都在学生的作业上下功夫。比如,有的地方,要求小学低年级不得布置家庭作业;有的地方明确规定学生的作业量不得超过多长时间;还有的地方要求取消家长在作业上签字等等。但是,这些治理措施真的到位了?
隐形作业也疯狂
天津小学生刘宇翔刚上小学一年级,期中考试的成绩在班里竟然垫底了。家长李婷婷安慰自己:小男孩粗心也是正常的。可她才瞄了一眼班级微信群,心里就咯噔一下,那个得69分的卷子上,不就是儿子歪歪扭扭的字吗?随后,老师又补了一句:“今天的卷子咱班12个满分,95分以上的占20%,近70%的孩子都在85分以上。85分以下的孩子,要加倍努力了。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为什么成绩差异那么大?主要就差在家庭教育上了,学生50%的时间其实是在家里度过的!”
李婷婷私下询问了几个相熟的家长后,才醒过闷儿——原来老师每天发到她手机“e校通”上的“学习目标”就是作业。李婷婷说:孩子上学以来,学校一再声称严格遵守“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教育部规定。刘宇翔的班主任也一再在班级群里反复强调“我们不留作业”。这种隐形作业不只发生在天津。北京家长李鑫在女儿上小学两个多月后也发现了“不留作业”的真面目,他说,老师虽然说作业和练习都是自愿完成的,但孩子只要写了,第二天老师就会奖给小星星,每周都会通过微信群晒孩子得小星星的数量。
李鑫说:老师还不如明明白白留作业呢!现在家长自行掌握作业量,难免有些好强的人会给孩子加码加量,结果把全班的负担都加重了。李鑫女儿的班里就出现了这种现象。五一放假前,语文老师对孩子们说:自愿默写一页拼音就可以得一个小星星。假期结束,班里有孩子一下子领了20多个星星,他的女儿只得了5个。争强好胜的女儿,回家一口气默写了6页拼音。
天津一所小学班主任王军说:现在教育部门规定“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的记忆是有曲线的,这是教育规律。课上学会了并不代表孩子真的掌握了,学习应该有个反复的过程;因此,每天家长陪孩子回顾一下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特别是在孩子刚上小学的前两年,是很有必要。 作业与练习,是学习必经之路;作业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写作业或者不认真写作业,要么是太懒,要么是贪玩,或因为闲杂事占用了作业时间,没有把作业放在课余生活的第一位。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机械性重复的作业,是孩子承受不了的。当教师面对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孩子时,该思考的是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作业。毕竟,教育最忌的就是一刀切。
分层作业、差异评价可行性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教师陆青春,一直坚持留差异化作业。她表示:学生是有差异的。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往日的命令式、强制式模式,给学生的作业开设一个“自助餐”。
陆老师在讲完了《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可以抄写描写颜色的词语或最美的句子;可以为台湾蝴蝶谷写一句赞美的话;可以用在本篇课文学到的知识出题考考大家;可以用文中的话为蝴蝶谷作导游讲解;可以画一只最美的蝴蝶,或者用剪纸、树叶贴画来表现蝴蝶谷的美。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到“果子”。
“分层留作业”打破了一刀切,让作业更有针对性。例如,数学作业分为“必须完成”“选择完成”和“不必完成”三个层次。其中,“必须完成”的作业是最基础的内容要求;“选择完成”的可设计三组不同作业——数学语言描述、生活化语言描述、图像语言描述,以便不同学生自主选取;“不必完成”的作业是鼓励少数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去尝试的。除此之外,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同样重要,积极、肯定和导向性的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主导倾向。所以,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一样要研究其差异,尊重差异和运用差异性發展策略。评价不要简单的结果化,更不要轻易进行结论和定性评价。
唐娟是成都树德博瑞实验学校初三语文老师。她说:学生时代看过的一部电影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放牛班的春天》讲的是一群很调皮的孩子,在音乐的熏陶下,他们逐渐懂事听话。唐娟说,衡量学生是否优秀,学业成绩绝对不是唯一的尺子,应该给每一名学生展示的平台。唐娟让班上一名成绩并不优秀的同学,担任劳动委员和化学课代表,原因是这名同学组织能力强,服务意识好。此后,这名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更重要的是,他收获了同学们尊重的目光,人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提上去了。学生如同鲜花,鲜花开放的时间有所差异,不同种类的鲜花也有不同的培育方法。
差异评价主要是个性化评价,旨在“扬长”而不是“指短”,尽可能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优势,及时进行强化,克服习惯的结果性评价、成绩评定或逆向评价的方式。评价可利用自评、互评、组长评、师评、师生共同评等方法进行,并辅以作业展览的形式。
考试指挥棒是根源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赵才欣回忆起自己小時候的作业时说:我读小学时,市场上没有教辅书,作业是老师设计布置的,批改也特别认真,总体看,量少质高,完成很容易。上世纪60年代初,我开始读中学,作业随着科目同步增多。但是,多数学科的作业在课内就完成了,课余还是玩得多。读中学时,做作业靠学生自觉,做出题目是一种乐趣。星期天,我和同学还常去书店淘书看。但多数还是同学间互相借书看——自找书读,权当作业。后来,有一套渐学渐练的《青年自学丛书》,几门主要学科都有涉及,同学们很喜欢,对奠定知识基础很有帮助。一些同学专门买了几本黑皮练习簿,把丛书中的作业做完,还作为一种收藏。那个年代的人们对作业的这份情感,对现在很多学生来说往往无法理解。受“应试”“唯分”模式的影响,借助发达的教辅书市场,教师和家长都“推波助澜”,作业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学生不堪重负。
当然,这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学校在有限的空间挣扎。我国学生的课业负担之所以无法减轻,关键在于我国的升学评价制度没有改革,在单一的用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进行选拔的考试评价体系之下,学生要考出高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题海战术。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学校、学生和学生的比拼,往往就是学习时间、作业量的比拼,这也注定一校对于家庭作业的改革,一个学生家庭对于学习态度的转变,往往很快被大环境淹没——你不要求学生做大量的作业,其他学校继续要求,甚至更严格地要求,如果学生的整体成绩下降,升学受到影响,学校的地位马上就受到挑战;你不让孩子做作业,不去上培训班,其他孩子却“刻苦作业”,下一次大考到来,考的就不只是学生,而是家长的心态——万一孩子成绩不好,还能继续坚持让孩子轻松学习的教育观吗?
真正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必须改革升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多元评价制度,这才是制度改革。这一改革,才能把学校、教师和学生从应试教育、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发展孩子的个性、兴趣,让他们有时间和空间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