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灿华
摘 要:河流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河流众多,特别是中小河流不计其数,河流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河流的生态功能任重道远。河道治理对于防洪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不断地努力和改进,我国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需继续努力。
关键词:河流治理;技术研究;生态修复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对河流的开发和污染也日益加剧。近几年,经过不懈努力,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河流治理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污染物的持续排放已经超过了河流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为实现健康环境需要,必须在已有的治理河流的基础上,实施河流生态修复和建设,以帮助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一、中小河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河流系统性作用。目前,在针对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缺乏对河流系统性功能的重视,一味地进行单一的河流治理,只能治标不治本。同时,未能有效利用周边植物根系的紧固作用,忽视了植物的自然生态修复功能。笔者认为,应遵循自然环境的演变规律,尽量减少对天然河道的改造,依据河道形状设计多样化的、适宜的水流结构。
(二)治理投入不足,管理薄弱。长久以来,国内中小河流治理管理的资金主要依靠当地政府,中央拨放的资金难以及时到达地方政府。因此,资金缺少是造成治理速度缓慢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从而使得当地政府管理不到位。由于管理意识薄弱,导致部分违规现象频繁出现,例如建筑和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河道乱采砂石等。最终导致洪涝灾害频发,给人民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三)防灾防洪意识不强。经过持续的治理和河道改进,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形成大型河流的防洪体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型防洪系统初现成效。但国内的中小河流具有数量大、分布不集中的特點,导致针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发展缓慢。目前,全国仍有过半的中小型河流缺乏有效治理,防洪标准也无法达到国家的规定值。另一方面,治理工作的滞后导致国民的防灾意识薄弱,部分不适宜居住的危险地区如河滩、山区等仍有人长期居住,增加了河流治理工作的难度。
二、治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主功能优先原则。河流的生态系统功能在不同河段、不同时期的重要程度有所差异。例如,在部分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其污染问题相对突出,治理工作的首要考虑是先恢复该地区河流的自净功能,以防止失衡的河流生态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而对于污染问题较轻的经济发达地区,可优先考虑改善河流生态体统结构和功能,以满足生态功能的需要。也就是说,河流治理工作应结合实际,突出考虑河流的主功能,以提高合理治理效率。
(二)综合效益最优化原则。河流治理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河流生态系统具有的复杂性,其使得河流最终的修复结果的不稳定,从而使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具有风险大、耗费资金多、及修复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在针对中小河流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从整个流域系统出发进行宏观分析,并通过费用效益理论针对现有基础上的费用、及效益进行比较,根据河流所处的不同治理修复阶段,针对性地提出河流修复的最优方案,以获得最大的河流治理成效,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三、生态修复研讨
(一)河道特性改变。在以往的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河流治理工程对部分弯曲河段进行截弯改直处理,或者直接将其直线化,使得一些天然河流被改造成直线型的单一人工河流。由于河道特性被改变,失去了原有的急、缓流相间的格局,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对水深、水流速度、及河流温度有不同习性的生物失去了正常的生存条件。因此,恢复河道自然特性,并恢复周边生态系统内的植被,以提高中小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中的重要工程措施。
(二)生态护岸技术。生态护岸是结合生态系统保护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生态护岸技术,即是将水陆生态系统两者巧妙结合,对区域范围内的生物流及能流起着天然保护层和过滤器的作用。依据其依靠的主要护岸材料,大致可分为植被型护岸、石材护岸、及木料护岸三种类型。目前,柳树因其具有极强的耐水性和繁殖方便的特点,成为生态护岸工程中使用率最高的天然护岸材料之一。常见的护岸方式有:柳排护岸、柳枝工混合护岸、及柳树杆护岸等。同时,还可种植其他可辅助水质净化的植物,如玉蝉花等,以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三)土地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相对来说较为古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土地处理技术可分为湿地系统、地标漫流、地下漫流以及快、慢速渗滤五种类型。土地处理系统是以土地为基本设施,利用植物和土地系统的天然吸附、过滤、净化能力以及自我调节特性,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净水目的。其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对可降解有机物的净化;对化学物质如磷和氮的去除;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等。通过土地处理技术,可有效地修复中小河流生态环境,帮助生态系统恢复平衡。
四、结语
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任重道远,除了原有的控制污染程度、改变河道形状等方式,生态修复技术是一个更为有效的改善水质及恢复水生生态平衡的重要方法。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创造合适的水生生物和植物栖息条件,建立和保护平衡的河流生态系统,优化群落结构,以达到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目的。建设生态水体河道是中小河流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越,丁艳荣,徐建华.中小河流治理技术研究及生态修复探讨[J].中国水利,2012(06).
[2] 刘贵琪.中小河流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存在问题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3(11).
[3] 袁卫玲.关于中小河流治理中的生态修复[J].湖南水利水电,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