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和字

2016-05-30 00:23程利君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冠礼古人孔子

摘 要:中国古人“生而有名,壮而有字”,文章对古人名、字的特点、命取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字是随着儒家学说的逐渐成熟和封建礼仪的需要才产生的,从名与字来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两者在字义上还有一定关系。古人的名、字的演变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民族融合、婚姻习俗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名、字;联系;区别

一、名

人为何有名?无论是由于“冥不相见”还是由于“以吐情自纪”,都说明名的产生无非是人类社会活动之所需。

文献记载,古人出生三月后命名:“子生三月,则父名之。”取名还是比较复杂的,有按出生日命名者,如甲、乙;有依事取名者,如姜原之子小时曾被抛弃,故名“弃”;有按长相起名者,如孔子头顶较凹,像鲁国的尼山,故名“仲尼”等等。所以名也可能是单名,也可能是双名。贵族起名,还有许多考究。古代贵族起名字,既要声名远扬,又要避免平民也用相同的名字而随便呼叫,显得不尊贵,所以要煞费苦心选择特殊的名字。

从以上可以了解古人命名的大致方法,即孩子出生三月,由父亲取名,取名时有一定的风俗和礼仪。

二、字

字与古代的冠礼关系密切,故先说冠礼。

據《礼记·曲礼》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之。”“女子许嫁,笄而字。”这里的“冠而字之”“笄而字”指的是冠礼,一般认为是周礼,事实上这种冠礼的渊源很古。古人取字就在冠礼中进行。冠礼既然这样重要,其礼仪也必然十分隆重。加冠仪式中的一举一动有要求,并由来宾为其取字,冠者的“字”就这样诞生了。古人对于字的解释很多:“字者,饰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三、名与字的原则

古人认为,取名是人生的大事,必须遵循一定的命取原则,否则就不合礼的要求。《春秋左传·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鲁桓公问名于申全需。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所谓有信,指的是“以名生为信”。就是说,以孩子出生时的特点来取名。郑庄公籍生,因出生时难产,故日痞生。所谓有义,是指“以德命为义”,周本纪说:“大王见季生昌,有圣瑞,乃言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则是,大王见其有圣瑞,度其当兴,故名之曰昌,欲令昌盛周也。”这就是周文王姬昌名字的来历。周武王姬发出生的时候,其父文王“以为必发兵除暴,故名曰发”。看来,“以德”的“德”,指的是出生时的祥瑞之兆。所谓有象,是指“以类命为象”,就是说以类似的事物取名。孔子的儿子孔鲤出生时,鲁昭公以鲤鱼赐于孔子,孔子荣君之赐,便给儿子取名为孔鲤。所谓有类,即“取于父为类”,如鲁庄公与其父桓公生日相同,故取名曰同。

四、名与字的区别

名和字最大的不同并非别的,主要表现在名字的运用上,所体现的是封建礼制中所谓的“尊卑”。

《秦记》云:“君之于臣,先生之于门人,名之可也。”至于同官之于僚党,同姓之于昆弟,同门之于朋友,可以称其字而不可斥其名。就是说,被人称名是表示自己比对方卑贱,被人称字则表示自己比对方尊贵。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古代非常严格。如在君父之前自称时要说名,君父则呼自己的名,这就是“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国君与帝王是最尊者,所以说“国君不名”。名和字的区别最后成了“名者,己之所以尊,尊者所以命己;字则自己所以接卑,卑者所以称己”的专用区别身份的标志。

到了这一步,名和字简直成了区分社交中地位尊卑的标记、符号。为了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与直书其名的做法古人称之为讳,也就是为尊者讳。

五、名与字的联系

古的人取名立字,“字”一般由“名”而衍生,所取之“字”往往与“名”具有意义上的联系,两者或同义相训,或反义相对,或联义相生,大都有着相互补充解释的意义。

第一,相成关系。即字对名进行解释和说明,二者意思相辅相成。如,岳飞,名飞,字鹏举,鹏举就是大鹏展翅,就是飞;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孔者,通也,通明就是亮,有通达明亮,聪明睿智之意。

第二,相补关系.字是对名在意义上的一种补充,使其表达的意思更加完整和完善。比如宋代文学家晃补之,字无咎,字与名相补,合起来即是“补之无咎”;孔子名丘,字仲尼,以字补名,合起来就是尼丘,因为孔子父母祷于泥丘而生孔子(泥尼通)。

第三,并列关系。名与字的意义相同或相近。如孟郊,字东野,效与野相近,“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班固,名固,字孟坚,合起来就是坚固之意。

第四,重复关系。名与字在意义上完全相同,且是同一个字,因为字一般为两个字,只是在名的前后加上某个字就行了。如李白,名白,字太白;杜牧,名牧,字牧之。

第五,相反关系。名与字的意义相反(从礼或理上说又是相成的)。唐诗人王绩,名绩,字无功。有功即为绩,取字“无功”者,谦称也;孔子的弟子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赐,上对下,贡,下对上。

六、结语

古人的名号别称,从本质上说,是个体人在社会交际中的一种区分标志,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它又是文人墨客的个性、品格、理想、情趣及其专长爱好的集中表现。研究中国古人的名、字,同研究其古老的姓氏制度一样,是我国文化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姓氏制度,名、字的演变,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发展演变、各民族的融合、婚姻习俗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它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的一个重要特征。

参考文献

[1] 暴希明.汉字与文化论稿[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100.

[2] 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5.

[3] 贺友龄.汉字与文化[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48.

[4] 徐建华,田芳.中国人的名、字、号[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28.

作者简介:程利君,女,河南濮阳人,云南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冠礼古人孔子
为何举行成人礼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为何举行成人礼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中国古代的冠笄之礼
한국 근현대 혼례음식 변화의양상에 대한 고찰―문화교육의 시각에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