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芬
摘 要: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要科学考虑新型城镇化进程,科学考慮劳动力转移规模,科学考虑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水平,科学考虑农民管理水平,科学考虑农民接受程度,切不可人为设置经营规模指标,片面求快、求大,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土地流转的社会风险,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分析;建议
一、内容
(一)大理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规模及特点
1.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截止2015年底大理镇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为22996亩,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数为11259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为5008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21.8%,比2014年的4165亩增长20%,比2013年的3456亩增长45%,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从土地流转情况来看,农户间自发流转的面积有2031亩,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41%,土地规模经营50亩以上的面积为2969亩,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59%,土地经营权流转总体上以自发流转为主态势,但流转规模逐渐由低层次小规模向高层次大规模发展。
从全镇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分析来看,主要现状为:土地流转主要方式:一是转包。全镇转包土地面积1735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35%;二是出租。全镇出租土地面积3273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65%,出租成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主要方式;土地流转主要去向:流转入农户的面积有637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13%;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有530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11%;流转入企业的面积有2084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41%;流转入其他主体的面积有1757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35%。从流转去向来看,各个有规模的企业团体来经营流转土地占主导方向;流转土地用途:流转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有1419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28%,其余用于花卉、园林种植等。
2.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规模
近年来,大理镇土地流转形成了“三集中”:一是土地流转向企业集中,其中较大规模的有三文笔村的东方庄园公司租用289亩用于玫瑰花种植;山川园林公司租用199亩用于园林种植;福安园林公司租用344亩用于园林、苗木种植;东门村的远益园林公司租用290亩用于苗木种植、下鸡邑村的伊美集团租用200亩用于经营休闲观光农业等。二是土地流转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其中较大规模的有才村阳光森林园艺专业合作社租用360亩用于种植蔬菜、水果、花卉,下鸡邑村的绿之康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租用105亩用于蔬菜种植、上鸡邑村的凤岗林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租用33亩用于种植大青树等。三是土地流转向种养能手集中,主要是向各村的种植和养殖能手集中。
3.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特点
我镇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营造风景旅游,由村镇作引导转包1341多亩用于花卉种植、休闲观光农业和风景果园等多种项目,促进农业发展,提高了中低产田效益。二是土地流转范围不断拓宽。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收益日趋回升,我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由过去仅在亲戚、同村和同组成员之间的流转扩展到外乡、外县之间流转;从自发流转向有序化、组织化发展;农户不仅向农民种植大户、外商流转土地,还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签定流转合同开展规模经营。经营内容也由种粮食逐步转向蔬菜、花卉、果苗、休闲观光农业等高效益农业。如:三文笔村委会村民与东方庄园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将289亩土地以每亩1400元的价格出租给该公司作为玫瑰种植园地建设。才村村委会九、十、十一组农户与大理州阳光森林园林专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将300亩土地以每亩1900元/年的价格出租给该合作社作为蔬菜、水果、花卉种植基地;下鸡邑村委会五、六组村民与大理绿之康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将210亩土地以2000元/年的价格出租给该合作社作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等。三是土地流转规模逐渐增大,规模化经营面积不断增加。全镇土地规模经营50亩以上的面积由2013年的1321亩、2014年的2210亩增加到了现在的2969亩。四是土地流转期限以中长期为主。在所有的土地流转中,流转期限5年以下的面积为253亩,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面积为4755亩。土地流转后多数用于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经济作物、种植花卉园林或发展养殖业等。五是土地流转主要以农户间自发流转为主,乡村组织提供信息和委托乡村组织流转土地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加。
(二)制约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因素
1.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制约土地流转
有的农户对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认识不深刻,怕土地流转后成为“无地、无业、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而没有深刻领会土地承包权长期不变政策,加之一些农民恋土情结较为普遍,满足于守土经营的现状,难于促成土地有效流转,影响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部分村干部则认为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是农户之间的私人行为,直接参与这项工作会麻烦,没有严格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管理,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2.土地流转的行为机制还不规范
一是农户之间自发流转多,规范流转少。有部分土地流转没有签订流转合同或流转合同没有使用统一的合同文本,即以农户间自发流转为主,签订正规书面协议或合同少,且签订的流转合同部分条款与相关法律法规有抵触,内容不完整,从目前情况看,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明显,许多流转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双方只有口头约定,没有签订协议,甚至有些连口头约定都没有,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是小范围流转多,大范围流转少。即农户间绝大多数土地流转仅限于本乡镇的村、组范围内进行。三是用于农业生产的短期流转多,长期流转少。
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
由于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特别是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得不到妥善解决,影响土地流转的有序推进。
4.流转信息不畅,信息得不到有效利用
主要原因一是宣传不够;二是档案不规范,信息不全,造成农民不了解土地流转市场行情,造成双方信息不对称,流转渠道不畅。
(三)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意见建议
1.坚持四个原则,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一是坚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原则。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和维护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二是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民依法享有的土地經营权,可以在自愿有偿原则下自由流转。三是坚持农村土地经营向适度规模集中的原则。实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种养能手等带动规模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坚持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原则。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要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土地用途不改变,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2.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通过采取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土地承包方面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贯彻,要让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层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土地流转的培训,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及群众从思想上深刻领会和掌握国家涉农法律、法规及党对农业、农村尤其是土地方面的政策精神,确保土地经营流转工作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严格按程序操作,使农民真正得到流转的经济实惠。
3.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
一是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土地流转较为完善的登记、备案制度。鼓励和引导中介组织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活动。完善流转合同、档案管理,规范流转行为。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理机制,强化管理和服务。加强指导帮助,及时帮助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规范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流转,从源头上化解农村土地纠纷。
4.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于把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使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搞好信息服务、政策服务、法律服务和组织管理,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供条件;三是鼓励扶持农民自主创业,搞规模经营,培养种养能手;四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子,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量承包土地上解救出来,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创造必然条件和空间。
二、结语
总之,政府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要有宏观调控,建立科学的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以保障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