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双
对于“微视频”,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公认的定义,百度百科认为“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短片”,[1]优酷网总裁古永锵则认为:“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广告片段等,可以通过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2]但随着各种新的移动APP的出现,微视频的时长并不局限于30秒至20分钟之间,比如秒拍所推出的10秒钟小视频也可称为微视频。微视频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每一个人都可以以拍摄微视频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个人影像。现如今,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逐步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时代宠儿,并表现出后现代的审美特征。
一、微视频:日常生活审美
后工业之父的丹尼尔·贝尔( D an i el B el ) 曾指出: “目前居` 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 尤其是后者, 组织了美学, 统率了观众。[3]图像崇拜和视觉狂欢成为社会新一代的文化范式, 人们常常以“好看”、“有视觉冲击力”、“吸引眼球”作为对事物的评判标准, 视觉文化已经上升为了社会主导的文化形态。[4]微视频在视觉文化的范式中产生,迎合了人们追求视觉感官享乐的需求,也满足人们每时每刻想要表达自己的欲望。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短视频APP的出现,社会更是进入了视觉的狂欢。以小咖秀为例,以“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著称的小咖秀APP,一经出现就受到大众的热捧,人们可以将拍摄的搞笑、搞怪视频分享到微信、微博等社交空间中,给其他人带去欢笑的同时,满足自身“秀”的欲望。小咖秀,借助提供类似后舍男生当年的“对口型”表演方式,再嵌入当下热门的影视剧资源,小咖秀在微博上复制了一阵又一阵的刷屏热潮,包括王珞丹、蒋欣、张歆艺在内的等明星都成为了该APP的坚实拥趸者,一位草根用户则得益于自身夸张的表演天赋微博粉丝数直接暴增了70多万。[5]
二、微视频:解构元叙事,关注他者世界
首先,微视频这种微型视频本身的出现就是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与颠覆。宏大叙事讲求整体性,连贯性,而微视频本身就是媒介碎片化的体现,社会阶层的分化为为媒介碎片化提供前提,当今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并且出现小型化趋势,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媒体,具有碎片化时代的典型特征。一是表现在“微”特性,相比于长视频,微视频以其短时长、低成本、短周期制作获得大众喜爱。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数码技术的进步,使DV、手机、相机等视频拍摄设备走进千家万户,加上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使视频分享与上传成为人人都会的必备技能,微视频以短小精悍成为视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视频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容纳长篇叙事,特别是微电影的出现,更是变革了传统电影的叙事模式,影片一般在经过很短时间的前提铺垫之后,随即进入高潮,适合了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微视频的“微”,从本质上消解了人们以往主要关注的“大”审美,自古以来,人们崇拜英雄,“高大上”是人们主要的审美标准,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媒体技术的变革,“微事物”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微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微博、微信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必备品,以此兴起的微文化逐渐占据人们生活,“微小说、微简历”等微事物层出不穷。
二是从微视频表现的内容上看,人们所拍摄的DV短片、纪录短片等,从小事件、小人物等生活细微处着手,表现平凡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消解了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其中微视频对边缘群体的去蔽,多少体现了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在场”观点。去蔽就是展现,海德格尔的“此在”,意味着存在即是合理,这与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不谋而合。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他者”、“他者世界”的关注。近几年,优酷不断推出“大师微电影”系列,其中许鞍华导演的《我的路》聚焦变性人群体,以微电影的方式展现变性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微视频关注的还有同性恋群体以及同妻,同妻是在同性恋不被传统文化所接受的情况下的受害者。2012年徐晶导演的微电影《T妻》是首度揭秘中国社会同性恋妻子这一群体生态,客观探讨多方面、深层次社会原因,影片用四川方言拍摄,以一个同妻的内心独白,真实展现了同妻这一群体的生活状态。
三、微视频:后现代的互文美学
互文性理论是后结构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最早由法国学者朱丽亚·克里斯蒂娃提出,她早在1969 年的著作《符号学, 语意分析研究》中就认为互文性是“ 一篇文本中交叉出现的其他文本的表述”。[6]随后,她在另一部著作《小说文本:转换式言语结构的符号学方法》中重点阐述了“互文性”概念,其后诸多学者对该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一般认为,互文性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定义以热奈为代表, 这种定义认为: 互文性指一个文本与可以论证存在于此文本中的其它文本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定义以巴尔特和克里斯蒂娃为代表, 此种定义认为: 互文性指任何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之总和的关系, 而这些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网络。[7]总之,互文性理论认为一切作品都可以成为互文本,文本之间的边界消除,每个文本都向其他文本开放,文本之间可以相互借鉴,该理论解构了传统的自主、自足的文本观念。在视频剪辑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互文手法,如戏仿、拼贴等,它往往是对经典影视剧及流行歌曲的戏拟,既解构了权威又造就了经典。
视频剪辑的拼贴、恶搞本身是对权威的反叛与戏谑,有着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互文性、平面化等特征。视频剪辑是将原有的经典影视剧影视剧加以重新剪辑、拼接,并重新配音,解构了经典,颠覆了权威。以恶搞的形式,表达自身意见和想法。有的只是单纯的吐槽,有的是对社会问题的批判。视频中大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以无厘头搞怪的形式戏评社会热点事件,有时代表的是民间政治的表达,消解官方舆论报道。自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火爆以来,各种形式的搞笑惡搞微视频接踵而至,其中不得不说的是网友对《画皮》的恶搞,网友将原有的故事情节改编,加入当时的热点事件,讽刺食品安全问题。在恶搞中,陈坤所饰演的将军成了“四熊”乳业公司的老总,周迅饰演的九霄美狐则成了生产部经理,她与壮壮乳业老总勾结搞垮“四熊”,在奶粉里加入了“三三青安”。一个抓妖的故事变成了一个抓毒奶粉凶手的荒诞故事,如此构成了对“三聚氰胺”奶制品丑闻的讽喻。
微视频所具有的传统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双重特征,是传统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的表现,体现了当今中国社会多元、杂糅的文化特点,微视频虽接合了两种美学的优点,但它一方面又带有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平面化、浅深度等色彩,如何消除微视频带有的弊病,是我们今后必须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微视频[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3nPipakpV0tQKADEBFV77lQ3FG6html
[2].杨纯、古永锵:微视频市场机会激动人心[J].中国电子商务,2006(11),第113页。
[3].[刘悦迪: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活美学” 何以可能[J].哲学研究,2015(01),第108页。
[4].[美] 丹尼尔·贝尔,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 三联书店, 1989年版, 第154 页。
[5].雷启立、周捷:视觉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7)第58页。
[6].[凤凰网:一夜爆红小咖秀[OL].http://tech.ifeng.com/i-view/special/xkxhtm。
[7].孙婧:民间性电影美学的建构:微电影审美形式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第34页。
[6].杨中举:泛互文性:网络文学的美学特征[J].当代文坛,2004(02),第110页。
[7].[程锡林: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01),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