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申 王卫民
摘 要:本文从电气工程管理、电网调度等方面分析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同时从添加智能技术、向高频发展等方面分析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使该技术更为完善,提高其普及度。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实际引用;未来发展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在目前的工业生产当中运用较为频繁,对原有电气工程也产生了不小影响。
由于上述原因,我国需更为关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从而使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也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效率。
一、电气工程机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电气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如今,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电气自动化技术更为完善,相比传统自动化技术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进,基本已经成型。
传统电气自动化技术当中,大部分企业往往是利用温度、液体位置与测量压力的仪表对电气工程进行观察,并根据所得结果对其进行管理。上述管理方式较为传统,且管理效率难以提升,逐渐无法满足企业工业生产的需求,从而被科技化信息设备替代。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企业都选用高科技电气自动化设备作为工业生产所用设备。含有高科技的电气自动化设备,不仅能够在短期时间内统计并处理大量数据,同时也能够准确测量该阶段设备的流量值、压力值以及温度值,并对上述数据进行采集,从而为企业节省大量时间,同时也缩减了工业生产所需要的人力以及物力,大幅缩减工作人员工作量,也减少了企业对生产的投资量。
故而,从总体而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确实提高了企业工业生产的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气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难免会出现老化或是磨损等一系列问题,若企业置之不理或是不能及时发现,则设备有可能发生故障,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生产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所以电气系统在运行时,施工人员应选择正确合理的监测方式进行监测。
自动化技术可对电气工程生产系统形成有效监测,通过分析以及分辨渗漏汽油的味道对故障位置进行定位,以便检修人员能够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
(二)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也基本确定,即把网络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相结合。
传统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对电气设备的检测以及保护都需依赖继电器的运行。然而该种形式的保护方式,不仅会消耗大量时间,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且测量所得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
现今,自动化技术可以借助电网实现调度,实施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监测以及管理工作。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的应用已经极为普遍,互联网技术本身也较为成熟。
所以,电网调度能够令相关部门通过互联网以达到连同通信方面以及调度方面的目的。故而,企业需建立一套庞大的网络系统,以便与对工作信息的管理,不仅帮助企业完成了对电气设备的即时监控,同时也实现了数字化信息服务。
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是大部分电气设备的发展趋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也不例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符合时代需求,也顺应了电气设备发展潮流。
企业对如今电气设备的要求都为智能化以及集成化,而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空间,有效提高了自动化技术的即时性。其中最为常见的应用,便是利用智能化技术优化电气产品设计工作。传统电气产品设计工作中,制作人员需先制成样品进行实验,然后再确定设计。但样品设计难免会出现纰漏,一旦发现问题,样品便失去作用。上述产品设计方式,可能会形成大量样品浪费,从而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而智能化技术则可以在计算机中完成样品成型以及实验等工作,设计人员在计算机当中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样品的缺陷并及时进行调整,各项调整完毕之后再生产样品,投入实际实验,从而大幅降低了电气工程产品设计的投资成本。
(二)由低频向高频发展
电气设备正在不断发展,带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也相应增加。随着工业发展的逐渐复杂化,各企业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设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传统电气工程所用的设备频率固定,较为单一,而且以低频率为主。但这些设备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工业生产需要。如今人们对设备的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设备含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同时还要求其具有环保性。
故而,电气设备发展也由低频率逐渐向高频率发展。这一发展趋势的目的是为了令我国工业不论在何种工作环境之下,都能良好的运转,避免由于工业负荷量过大,而出现故障或是运行不流畅的现象。
三、结束语
就工业发展的现状而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在工业生产当中的运用也颇为频繁,为人们节省了大量生产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良好,人们应当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以及开发,以促进我国工业化生产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董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02:103+42.
[2] 张燕.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7:199.
作者简介:杨桂申(1992-),女,湖南,邵阳学院,学生,学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王卫民(1992-),男,湖南,邵阳学院,学生,学士,电子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