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冬玲 程娟
摘 要:城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应以低碳制度规划为指导,以低碳技术创新为支撑,并以低碳生活理念为保障积极构建新型城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研究
一、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2014年9月城镇化率达到了53.7%。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是确凿无疑的大方向。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大力推进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这就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低碳发展的基本要求。
低碳发展,是指以低碳的生产方式和低碳产业逐渐代替高碳的生产方式和高碳产业的过程,最终使得经济发展能够摆脱传统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束缚。低碳发展受到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消费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它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和谐关系,世界各国和地区都致力于探索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发展之路,以实现城镇化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低碳发展,对于新型城镇化来说,迫在眉睫。第一,低碳城镇化是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约束的重要途径,随着城镇化发展,我国能源消费也快速增长,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2.6亿吨标准煤,这一数值还会继续上升,除此之外,城镇化的发展还必将带动水泥、钢铁等高能耗传统产业的发展,在刚性资源约束下,如何寻得发展的突破口?应该说,低碳城镇化是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约束的重要途径。第二,低碳城镇化是我国实现低碳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实现全球控制升温在2℃左右的水平,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走低碳城镇化道路,在推动城镇发展的同时保障低碳经济。第三,低碳城镇化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发展经济,又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环境,就必须改变我国现有的高碳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改变现有的消费理念。
二、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的制约因素
1)新型城镇化低碳规划滞后。中国从建国初城镇化建设水平不足5%,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可是,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与建设,更多的只是自然的、传统的城市延伸。主要体现在:一是规划无预见性,按照“十二五”规划,中国城镇化每年新增城市人口比例为0.8%~1%,即1100万~1400万人口,这一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而规划时因为缺乏远见和足够的预见性,导致城市基础设施为满足城镇人口需求今天建明天拆,既浪费能源又破坏生态环境;二是规划缺乏统筹性和低碳性,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大搞政绩工程,忽视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社会等的统筹协调,完全忽视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三是规划缺乏稳定性,很多规划随着领导班子的更换而随意终止,朝令夕改的現象非常多。
2)低碳技术创新不足。新型城镇化发展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有较高要求,可是我国在传统的发展城镇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水平较低,大多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即高碳粗放的产业结构,而低碳型的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则偏低。这种产业结构虽然带来短期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它是以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为特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另外,我国整体低碳技术基础较薄弱,技术创新度不够,技术的含金量不高,这严重的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3)高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制约。当前社会上存在着某些引向奢侈消费的风气,这种追求奢侈、高档消费的高碳生活方式经常会在新闻里被报道,这和我们宣扬的全民低碳理念是冲突的。对每个消费者而言,从衣食住行看,浪费水电用量、浪费食物、追求高排量汽车、追求大户型房子等行为也经常出现。这些高碳生活方式虽然可能增加了我们的舒适和享受,但也大大增加了碳的排放量。另外,我国虽然国土广大,资源丰富,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却是十分有限,过度的消费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利于提高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新型城镇的低碳规划。城市规划必须先行,也必须是长远的,而不是临时应付差事的。因此,规划必须具有战略性、统筹性和预见性。首先,必须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因地制宜地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并制定相应规划,考虑到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统筹协调;其次,规划应有其法律地位,城镇低碳规划应该是每一个领导班子都应该遵循的,并严格执行各项标准,而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随意改变。
2)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重视低碳新能源利用。在低碳发展中,不仅要靠软制度,也要靠硬技术。一是要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提高低碳技术含量,比如对煤炭、电子机械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改变原有粗放型生产方式,转变为循环利用发展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二是积极支持新能源发展,政府要加大研发技术投入,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比如大力推广地热能在民用和工业供热中的应用。
3)倡导鼓励绿色健康的消费模式,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低碳经济,不仅要约束生产领域,还要约束消费领域,需要全民共同参与。一方面,要积极倡导低碳价值观,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鼓励绿色健康的消费模式,拒绝奢侈和浪费,鼓励消费绿色低碳产品,比如,鼓励大家绿色慢步出行,既锻炼身体,又降低了碳排放;另一方面,要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绿色环境需要大家共同保护和营造,可以通过加大宣传,走进课堂等方式,号召大家建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活观念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陆小成.新型城镇化的低碳创新道路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11).
[2] 潘家华.如何用科学布局推动城镇化绿色发展[N].人民日报.2014,(3).
[3] 王萱.低碳工业化、低碳城镇化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J].特区经济,2013,(9).
[4] 唐娅娇,谭丹.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低碳城镇化的思考[J].经济地理,011,(5).
[5] 潘家华.中国城镇化不走发达国家老路[N].中国人口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