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汉武帝时期是西汉儒学崛起的起点,也是儒道之争在西汉最终结果揭晓的时期。新儒学在汉武帝的大力推崇下开始了在西汉社会的广泛推广。在西汉这样一个社会分工模糊,信息流通速度极度缓慢,载体十分有限的朝代,新儒学在短期与长期的广泛推广,对我们现在研究传播学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儒道之争;新儒学;传播;载体
一、 儒学的政教化传播
西汉初年,经过了多年的抗秦运动、楚汉相争,国家的国力衰退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人民迫切需要精神上的思想寄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佛道两家迅速发展,在汉初拥有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力。然而,儒家思想的传播却并不顺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记载:“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汉初的时候,统治阶级需要道家黄老学说来休养生息,需要法家思想来规范国家制度,相比之下,儒学思想所能起到的教化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汉初实行的是道家与法家结合的一种统治思路。
然而,儒家学派一直没有停止过传播思想的活动。《汉书》卷一百二记载:“及高皇帝诛项籍,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遗化好学之国哉?于是诸儒始得修其经学,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奉常,诸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然后喟然兴于学。”
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国力的强盛,儒学的治国方略开始逐渐与西汉的发展要求合拍,儒学的发展也就随之进入了巅峰时期。崇尚无为而治,谦冲平和的黄老学说无法再满足汉朝强大的国力,对匈奴的用兵,对国内的教化,都需要一个崭新的,更具有积极性的思想内核来支撑。于是,公元前134年,即汉武帝元光元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
正是在汉武帝这样求贤若渴的时候,董仲舒恰到好处的提出了他自己的新儒学观点。“天人感应”说巩固君权,“三纲五常”思想维护国家社会的稳定,建立社会道德体系,而“大一统”思想,则为汉武帝开疆扩土,攘外安内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这样的新儒学与当时的社会需要正相吻合,于是汉武帝与董仲舒一拍即合,开始了针对新儒学的传播计划。
二、“独尊儒术”政策的具体传播及效用
儒学治理社会的根本,在于“礼”,要推崇儒术,自然也要从“礼”入手。汉初之时,礼崩乐坏,“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①”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新儒学,从天道和阴阳学说来论证了“礼”的概念。他指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礼法尊卑有序,臣子尊崇君王,儿子尊崇父亲,妻子尊崇丈夫,这是天地之间的规律,不能更改的。这样的新儒学思想,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又巩固了君权。
研究新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的具体推广,要从传播的具体流程进行着手。拉斯韦尔曾经提出了传播的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用这样的传播学理论来看的话,传播者的发起者是以汉武帝为首的西汉统治阶层,而所传播的内容是新儒学的一系列思想。渠道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诏书直接传达(这一类以官员为主要受众),官府发布檄文昭告百姓,坊内流言口口相传等。从渠道这一点可以看出,新儒学的传播并不是简单地上传下达,它可以细分为很多细小的传播分块。帝王到官员,官员到百姓,百姓之间口耳相传,都是不同的传播过程。
从传播的对象来看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从汉武帝廷议,而后下达诏书这个传播过程而言,传播的受体是上朝的各个大小官员,而此时传播的目的就有两个,第一是向官员传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及其具体内涵。此时敏锐的官员就应当嗅到了统治阶层风向的变化,从而做出相应的应对。第二则是让官员层层传递,直到地方官员将这一政令下发百姓,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从官员到百姓这个传播过程而言,前文所提及的官员从传播的受者变成了传播的发起者,而他们所传递的对象则变成了两个大类,一是没有参与廷议的各个地方官员,二是散布在全国各地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这个过程远没有第一种传播过程——汉武帝向官员下达旨意来得轻松,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传播对象数量不同。廷議官员的绝对数量比起百姓来,相差了不止一个级别。数量的提升必然带来传播难度的提高。其二、传播过程的细分化。这一类大传播包含了从中央决议向地方官员的小传播,以及地方官员向百姓传达的分散传播。层层传播不但会加大传播的难度,传播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也会受到影响。
整个传播体系的最终传播目的——让广大的西汉百姓能够知晓,了解,并最终认同新儒学的思想体系,在这个传播过程中贯彻的尤为彻底。不论是廷议下诏,还是地方官员发布檄文,都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百姓知晓这件事,从而起到宣传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次汉武帝针对新儒学的传播无疑是成功的。
西汉社會是一个社会分工模糊,小农经济特征明显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中进行统治思想的推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汉武帝通过文教,人才,政治等多方面着手,成功地将新儒学传播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代替黄老道学成为了新的社会思想,不得不说是一次传播学上的成功案例。而他在此期间发布的各项诏令决策,直至今日对于我们仍然有着借鉴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16年1月.
[2]司马迁.《史记》,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10月.
[3]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4]老子.《道德经》,新时代出版社,2013年9月.
作者简介:
刘执一(1995—),男,江苏省苏州人,中央民族大学2013级新闻学本科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