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彦勇
随着我国经济和机动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机动车从过去的奢饰品已经转变成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用品,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动车维修业也已从单纯的“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发展成为面向全社会的重要民生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因此,推动机动车维修业转型升级、确保机动车维修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行业管理部门谋事要实,勇于担当作为。
一、天津市机动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5年底,天津市机动车维修企业达到5255家。其中一类企业260家,二类企业1405家,三类企业3512家,摩托车维修业户30家,其他车辆维修业户48家。在上述企业中涉外企业11家,品牌4S店302家。汽车维修业从业人员6万余人,全年维修汽车697万辆次,实现维修总产值84.4亿元。全市已形成以一类维修企业和品牌4S店为骨干、二类维修企业为基础、三类维修业户为补充的多元化、专业化的汽车维修网络和市场格局。
目前天津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近300万辆,且每年还在以10万辆的速度增加,机动车与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特别是机动车快速走进普通家庭,对天津市的机动车维修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机动车后市场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机动车维修业涉及民生与安全,又担负着为美丽天津和美丽交通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广大消费者和社会亟需一个健康完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业态模式互补、服务供给充足、社会保障有力的机动车维修市场,以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的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天津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在经过长期较快发展之后,虽然经济总量有了明显提升,但小、散、弱的现象没有改变,存在缺乏整体顶层设计和规划、市场结构不优、发展不规范、消费不透明、经营不诚信等问题。机动车的维修质量和对机动车维修行业有效规范的管理成为普通百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行业管理面临着新的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机动车后市场的有效规范管理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一是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创新管理意识不强,执法监督不到位。特别是无证修车、路边店、乱收费等现象屡禁不止。有些路边店服务不规范,作业环境脏乱差,干扰了正常的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损害了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与美丽天津建设、美丽交通建设极不协调,形成了较大反差。
二是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机动车维修行业缺乏整体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消费者需求有一定的距离。中心城区专项维修业户过多,维修厂点布局与市政建设脱节,区域性发展不平衡。
三是缺乏优质的龙头企业,专业化连锁经营模式有待提升,缺少在建设规模、管理水平、维修技术方面一流的可代表省市级水平的维修企业,与先进省市地区相比,在服务范围、资源配置及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行业发展水平不适应民生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质量不适应消费者享受的高品质汽车生活,维修配件和技术信息的垄断不适应市场公平竞争,行业监管方式还不适应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的新需求。
五是行业立法滞后,法规和标准局部空白,与管理出现脱节,行业监管的主体责任不明,一些新兴业态如新能源车的维修检验标准空缺。行业管理法规滞后,技术标准无法可依,不能为推动机动车维修业转型升级、确保维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技术保障。
六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机动车维修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在从事机动车维修的一线员工中,高技能型人才比例偏低,后备人才不足。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机动车维修业人员的专业配置与维修技术发展及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各类专职学校学生的培养与市场发展需求不同步、有脱节,这些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七是随着“双限”“公务车改革”“保险制度改革”“绿色维修”等一些新举措的出台,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从这两年的行业总体经营情况看,业绩普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来几年是行业去产能化的过程,优胜劣汰已成大概率事件。供给侧改革、行业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三、推动机动车维修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现代化汽车维修市场体系。一是鼓励品牌化发展,培育天津品牌。鼓励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提高品牌创建内生动力,充实行业发展内涵;鼓励骨干、龙头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延伸企业价值链,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培育行业转型升级的领军企业,形成品牌效应,带动行业整体可持续发展。二是优先发展机动车维修连锁经营模式。鼓励连锁经营,促进市场结构优化;鼓励企业在大型社区、公共停车场、客货运输站场周边、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旅游景点服务区布设连锁网点,实现机动车维修经营资源共享;鼓励专业化维修,提升业态发展水平;鼓励发展事故机动车修复、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等技术有特长、服务有特色、创造附加值高的专项修理企业;鼓励企业在满足环保要求和维修人员资质要求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保养服务,延伸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形成汽车维修配件追溯体系。按照市场主体“机制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原则,建立机动车配件追溯体系,打破机动车配件垄断,实现配件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透明渠道。以先期参加同质配件的500家企业为主,引导和支持一、二类及有规模的三类企业进入同质配件系统。打造一批“放心汽配”“放心汽修”企业,基本形成流通渠道公开、透明,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追偿追责的机动车维修配件追溯体系。四是拓展“绿色维修”的深度和广度。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汽修设施设备及工艺的升级改造,推广使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造成的空气环境污染。推广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技术,制定新能源机动车维护工艺规范和标准,鼓励企业拓展新能源汽车维修业务,提高行业服务保障能力。积极会同环保部门,推动实施机动车检测与维护(I/M)制度,从而有效控制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减少尾气不达标车辆排放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不断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治理能力。
2.建立健全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一是监管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形成有力保障。进一步加大建立健全天津市机动车维修行业监管体制和机制的工作力度。与时俱进,不断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下沉管理工作重心,市内六区工作站的架构基本形成。建成一支队伍精干、业务精湛、装备精良、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行业管理团队,全面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承担起法律赋予的职责。二是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有力支撑。建立健全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从业资格管理制度等一整套资格管理体系,加强从业人员诚信体制建设,建立完善从业人员诚信档案。推进“双证书”制度,疏通维修技术人员技能提高及职业发展的通道。建立机动车维修行业技术专家数据库,包括企业管理、电喷维修、材料工艺、机电一体、钣喷处理等各项专业的专家及能手信息,为机动车维修行业的技术开发、质量鉴定、新工艺推广及课题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三是机动车维修救援体系保驾护航。建成并推广覆盖全市的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按照“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服务、快速响应”的原则,依托现有骨干维修救援企业,建立机动车维修救援体系,建立协调运行的信息服务平台,接入本市8890服务系统,制定救援企业入网条件、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等基础规范,整合现有社会救援力量,合理布设救援网点,确保救援服务快速、专业、高效。四是电子信息档案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与全国联网的机动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做到“一车一档”,率先在一类企业及4S店实施。建立健全单车维修数据,实现机动车承修企业信息共享,提供正确开展机动车诊断维修、维护保养的重要基础资料,集中做成大数据库,使之成为调解维修质量纠纷及监管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五是以机动车维修质量抽检促行业维修水平提升。开展机动车维修质量抽检是对机动车维修经营者设定的强制性义务,是行业管理机构对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的机动车维修质量实施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措施。将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抽检的方法,对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的车辆维修质量进行监督,以促进全行业维修质量上水平。六是质量调解处理更加完善。按照“渠道畅通、处理及时、技术权威、裁决公正”的原则,与司法仲裁机构、市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部门及保监部门共同建立机动车维修质量纠纷调解、投诉处理联动机制,以天津市汽车维修质量鉴定站为中心,分别做好维修质量鉴定、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配件的处理、违规服务及欺诈消费者经营行为的处罚等工作,支持舆论监督,曝光违法行为。
3.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一是体系设计思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建成天津市机动车维修公共服务系统,实现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企业服务、民生服务,实现信息管理的现代化。二是体系重点内容。建立行业管理数据平台。实现部门内部管理功能,包括机动车维修企业、安全生产、从业人员构成、日常稽查动态、报表统计、分析数据、质量信誉考核、第三方评估、企业信誉档案、许可制证、行政处罚、电子地图、维护检测企业、计量检定等大量数据的信息处理和动态监管。建立网站平台。包括维修企业服务和民生需求服务两个板块。维修企业服务板块包括维修企业信誉质量考核、竣工合格证及单据、检测计量设备及重点设备监管、安全生产标准化、绿色维修等;民生需求服务板块包括从业人员、社会监督、第三方监督、大众点评、质量投诉、救援网络、APP手机客户端等。
4.建立健全行业诚信建设体系。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引入消费者监督评价机制,构建企业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动态监管机制及信息化监管平台。探索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将企业失范经营和违规行为纳入企业信用记录。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 816)及交通运输委《天津市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营造放心修车环境。一是深入开展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加强企业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培育“讲诚信、重信用、守信誉”的风尚。加强诚信企业创建与转型发展的结合,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宣传与应用,发挥AAA企业龙头作用,推动全行业的诚信建设。二是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制定机动车维修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申报、储存、共享与应用管理。与市场监督、市消协等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将企业信用记录定期公布。三是鼓励第三方机构、保监机构及行业协会积极开展企业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调查,参照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公证评价,通过信息公开和消费者建立一个市场监督评价机制。四是建立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诚信评价体系,与维修企业信誉质量考核同步进行,将每年度从业人员诚信考核记录与个人诚信体系对接,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综合素质水平。
5.基本形成市场监管的法规及标准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对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规范及标准的研究,依法依规履行维修市场事中事后监管的职责。重点内容包括《天津市机动车维修管理条例》《天津市机动车维修开业条件》《天津市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天津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检测技术能力认定标准》《天津市新能源汽车维护技术工艺规范》《天津市机动车维修服务客户满意度评价方法》《天津市道路运输车辆二级维护企业技术条件》及《天津市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从业资格条件》,“十三五”期末基本形成天津市机动车维修市场的地方法规、规范及标准体系框架。
6.基本构成现代维修服务框架。“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将在新四区和滨海新区建立4—6个绿色机动车文化品牌示范园区,打造全新机动车文化理念,创新服务形式的机动车服务后市场。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形成全新的现代化机动车维修市场体系。行业信息化程度再上一个新台阶,全市一、二类维修企业、特约维修站等实现企业网和管理网使用率达100%,竣工车辆年返修率继续保持在1%以下,有责投诉率保持在0.01%以下,企业关键岗位和工种的持证上岗比例达100%,机动车维修总量近1000万辆次,年维修营业额实现100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长7%和9%。
作者单位:天津市机动车维修管理处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