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出土漆器文物与保护研究现状

2016-05-30 18:50:34孟娟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国技术措施

孟娟

【摘 要】中国历史悠久,出土的漆器文物数量庞大,随着人们对中国发展历史越来越重视,加强出土漆器文物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中国的漆器文物进行了简要阐述,分析了现今出土漆器文物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具体的防护措施。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物保护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根据文物特性,尽量保护好漆器文物的完整性。

【关键词】漆器文物;中国;措施;技术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其漆器文物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纵观我国历史进程,漆器制造技术十分熟练。在古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漆具有防水性、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的运用到人们生活中。现今在中国的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漆器,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和保护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大量漆器都遭受到严重破坏。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漆器是古代人民重要的发明物之一,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是文物分类中一大类,出土漆器文物的完整性对研究我国历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漆器文物简介

漆器文物是指运用天然漆或者经过加工的天然漆,对日常生活工具进行装饰的一种器皿。它是在胎的基础上,运用漆对其进行保护和装扮,胎在漆器中有很多种类,如木胎、布胎、金属胎等。

在实际的考古工作中,考古工作者在1978年发现了一件木漆胎碗,在碗的表面有一层朱红色涂料,人们对其进行鉴定,确定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久的漆器文物。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漆器的制造工艺越来越精湛,且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在春秋以后,漆器的出土发现更是不胜枚举,每个地方都有大量的漆器。因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漆器的使用十分广泛,因此加强对出土漆器的保护,有着重大学术和现实价值。

二、中国现今漆器文物保护内容

漆器主要是由漆膜和漆胎组成,对漆器的保护就是要确定这两部分的完整性。由于时间久远,漆器长期埋于地下,受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影响,漆器会遭受不同程度破坏,人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漆器进行还原和维护。

(一)漆膜

漆膜就是漆器表面的薄膜,它是由生漆演变而来的,生漆主要是人为在漆树上进行化割所分泌的天然乳胶漆。在对漆器进行时,漆膜主要面对两个问题,漆膜的老化和彩绘的脱色。漆膜的老化是由于漆器长期埋于地底,受环境影响,尤其是碱性物质对漆膜的腐蚀作用,碱性物质会导致漆膜失去光泽,颜色发生变化。还有就是彩绘脱色,也是受环境影响,让木器和彩漆之间应力作用下降,加之人们挖掘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容易造成彩绘脱水,引起彩绘卷曲和脱落的现象。

(二)胎

漆器的胎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有机物胎如竹胎、皮胎等,一类是无机物胎如金属胎、陶胎等。有机胎由于长期埋于地下受细菌、微生物、以及酸和碱的降解,很多有机胎在出土时已经被腐蚀严重,看不出原样。无机胎则比有机胎好很多,不容易损坏。以木胎为例分析胎维护遇见的问题。

1.槽朽

由于木头是有机物,因此在埋葬过程中受到地下水、微生物、细菌等侵害,使木质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受到严重破坏,虽然在实际挖掘工作中,出土的木器漆表面完整,但是木质内部结构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又因为挖掘环境变化,空气中温湿度不稳定,让文物更加脆弱。

2.脱水、开裂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木器,木材本身就具有吸湿性,器物本身就含有一定含量的水分,由于器物自身原因,使得木器脱水情况也有不同,木器在出土时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使得木器内和外界水分不均衡,最终出现脱水现象,干燥失水的速度过快就会导致木器开裂。

3.变形

木器由于长期埋于地底,内部结构已经粉化、槽朽,所以木器出土时,由于环境变化,不能马上适应温湿度,失水的速度过快,就会让器物内部和表面应力不均衡,导致器物发生变形。

4.断裂、损坏

由于木质结构粉化、槽朽,加之环境温湿度的改变,木质结构就会遭受损坏甚至化为粉末。纤维素被破坏,纤维强度降低让木器内部的强度丧失,从而引起内部断裂。

三、中国漆器文物保护技术现状

由于木器长期处于潮湿昏暗的地底,木质纤维素被破坏,在进行挖掘时,负压产生是木器损坏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木质特性,对漆器保护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水的作用,一是内胎木质结构的变化。

(一)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法是饱水漆木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对漆器保护环境温湿度的控制,调节空气中蒸汽压,减少因为水分子流失导致木器变形、破裂。这种方法简便、具有经济效益在各个地方都可以使用。但是自然干燥法中存在的问题是,处理周期长,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其次,这种方法比较适应于漆器保存较为完好的文物,对损坏严重的漆器不适用。最后,这种方法的可靠度不高,容易导致漆器变形和破裂,对保存条件要求较高,否则文物很容易遭受破坏。

(二)溶液浸泡

表面脱水是造成文物损坏只要原因之一,溶液浸泡法是利用某些溶液表面张力小的特点,有机溶剂可以把木器中水分替代出来,其中代表有乙醇、乙醚等。由于有机溶剂的挥发速度快,它极易充细胞中脱离出来,让细胞壁不易被破坏,因而防止木器变形。但是溶剂浸渍方法的缺点是适应于保存完好,并且体积较小的物体,对大件物体不宜使用。其次,乙醚等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有害,与空气中混合后容易产生爆炸。

(三)聚合物浸渍

此方法是利用高分子聚合物逐渐取代木器中水分的支撑作用,如蔗糖、达玛树脂、松香等。此方法的优点是稳定性好、无干裂损坏木质的现象。但是缺点是聚乙二醇浸渍法中容易导致木器颜色变深,吸湿反潮,针对小物件得文物,处理时间难以掌控,并且对漆膜完整物件渗透困难。

四、结语

漆器文物保护,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面对出土文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我们现今的保护水平还远远不够。据以往经验,土漆木器在饱水状态时,它的形状和颜色都是完整的,但是一旦经过脱水处理,就极易产生变形和破裂,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强对技术的创新,采用新型保护材料和方法,保证漆器出土后的完整性和匹配性。漆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漆器被挖掘,随着科技技术的更新,我们要不断完善中国出土漆器文物的保护技术。

參考文献

[1] 高纪洋.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2] 潘天波.汉代漆艺美学思想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 刘小路.成都漆器艺术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 2013.

[4] 方北松,吴顺清.饱水竹木漆器保护修复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S1:122-130.

[5] 金普军.汉代髹漆工艺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中国技术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38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广东饲料(2016年5期)2016-12-01 03:43:23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应用外包粘钢加固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00:58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8:30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3:28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英媒:“中国”成美国网络威胁敏感词
环球时报(2012-05-28)2012-05-28 08: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