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下,运用大数据的力量进行国家社会治理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大数据独特的战略价值日益为人们重视和挖掘。在我国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进程中,大数据的运用和管理将给我们引入观念、技术和制度上的更新,为建设一个更为开放公正的社会提供了可能性,但同时也要警惕大数据运用时存在的风险和不足。
【关键词】大数据;社会治理;开放社会;风险
一、何为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又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的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学者唐莹则认为,大数据是信息大爆炸的产物,它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以及应对这种状态的数据处理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全面的应用价值体现,从而赋予人们更加强大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根据最新的大数据文摘又进一步引入了“全局数据”的概念,它包含了收集数据、治理数据和应用数据的三大能力。大数据具有公认的几个属性:规模性、多样性、快速性、高价值性和预测性。此外,IBM、SAS等产业领袖还概括出了精确性、可变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二、大数据时代下社会治理出现的新趋势
(一)大数据技术整合信息节约了社会治理成本,提升社会生产力
一份行业报告显示,英国政府通过高效的使用公共大数据的技术每年可以节省33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人每人每年可以节省500英镑。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给政府治理提供了更加智能和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再比如哈佛的研究员通过整合4000万巴基斯坦手机用户(占全国人口22%)的通话记录和天气数据,预测出了登革热病毒的蔓延趋势,这为公共危机的预测和应对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而在农业管理方面,大数据时代可以开创出精细农业。根据阿尔伯塔省农业、食品与农业保护发展部门的汤姆·戈达德的观点,精细农业的关键核心就在于产量控制、产量绘图、浮动式施肥、杂草监测、可控式喷洒、地形与边界、盐度监测、引导系统以及记录和分析。可以想见,这些数据或许可以给农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即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从顺其自然转变到了以数据为驱动。
(二)大数据帮助提升了行政管理精准化水平
大数据技术可以在日常公共管理中帮助政府实现信息化、精细化管理。这方面著名的例子是社区治理中的网格化管理。通过数字化管理,建立以“人、地、事、物、情、组织和房”为核心的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和2043项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加上网格员对社区24小时的动态全方位管理,使反馈及时准确,事件处理快捷高效。比如上海闸北区在全区9个街道、镇组建了具有指挥调度、视频巡逻等功能的网格化管理分中心,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区的“二级平台(区、街镇)、三级管理(区网格中心、街镇网格分中心、街区工作站)”网格化管理体系。借力于大数据的网格化治理的最大好处就是把以前被动管理的方式转化为有前瞻性、主动性的管理,让基层治理责权利更明晰,服务更到位,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当中来。
三、大数据平台在社会治理中的可能性
(一)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互联网在国内发展迅猛。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1148.4万户,总数达到2.12亿户。2015年1-10月,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567.6万户,总数达到13.02亿户。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累计净增1.65亿户,总数达到7.47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达57.4%。1-10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净增超过7639.0万户,同比增长8.9%,总数达到9.5亿户。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国内互联网已经覆盖了大部分人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催生了众多新的商业模式,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互联网通信、在线教育等。我国信息产业虽然起步比发达国家晚,但是发展的势头却是强劲的,这为政府“数据治国”提供了可能性。
(二)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日趋完善
梳理我国对电子政务的重视和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大概从1982年算起,2008年国务院进行了机构改革,之后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开展了政府机构改革,广大干部队伍开始走上了电子政务管理岗位。2011年,许多地方开展了“十二五”电子政务规划工作,微博成为政民沟通新的渠道。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就开始围绕“通”进行,而现在正逐渐过渡到“云”的建设。从网络的连通、数据的整合,到云的出現与整合,政府信息化的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快速发展的过程,正迈向新的里程碑。截至目前,我国已颁布了近百个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条例。智慧政府将成为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内容,政府云和移动电子政务将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信息安全问题将受到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的重视。
(三)我国相关政策的出台和社会培育
在2015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流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金融健康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也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是大数据第一次写入执政党的全会公议。如此,大数据的理念纳入了国家治理纲要之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而在今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也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一)安全、隐私的风险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内的每一片数据、每一片字节,都是构成一个人隐私的血肉。信息加总、数据相加,对隐私的穿透力不仅仅是“1+1=2”的,很多时候,是大于2的。所以保护隐私,就要捍卫你的数据。2014年春运第一天12306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就再次爆发用户账号串号问题,大量用户身份证、手机号码等信息遭泄露,危害等级为高。而中国国内网络安全权威技术部门监测也发现,美国“棱镜”项目通过思科公司路由器“后门”监控电邮、即时消息、视频、存储数据等10类信息,给他国和个人隐私造成极大侵害。隐私成为了大数据使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何使我们的数据得以捍卫?或许我们可以借鉴欧盟A29原则,它主要包含了三个要点:第一条是不能使用,必须脱敏;第二是用户如果不希望你记录他的隐私,他有权力终止;第三条是要求不能长期属性数据使用用户的行为数据,用户记录两年以上是不允许的。简而言之,从个人而言,这需要我们拥有“我的数据我做主”的意识和权利。因个体产生的数据,要怎么使用应该自己说了算,而不是银行、商家、医院亦或政府说了算。这些组织在收集数据时必须做出申明和承诺,说明用途和法律责任。从国家层面而言,由于我国“互联网+”的兴起与法律滞后性矛盾存在,需要迫切加强立法治理规范市场行为,打击地下数据交易黑色链条。
(二)数据质量不易把关
精准真实是数据的生命,很多时候不合格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特别是当今人们在被海量信息湮没的时代,人类对数据质量的要求大大提升,人们需要经过治理的数据去做智慧的驱动和决策。国外学者巴黎墨菲就认为,信息管理在大数据时代更重要,因为信息里包含很多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利用如Apache Hadoop等工具便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找出“有意义的数据”。
(三)数据管理人才的缺乏
首先,数据中心需要的是软件设计人才,即懂云计算,又懂大数据,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优化数据中心业务系统,提升数据中心运转的效率。其次,数据中心需要自动化、虚拟化技术人才。数据中心需要懂得自动化编排技术的人才,通过软件设计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网络,对数据中心进行自动编排,自动部署业务,这将大大提升数据中心部署业务的效率。最后,数据中心需要安全。人们对信息安全意识越来越强,这对数据中心提出了挑战,数据中心里保存有很多个人隐私数据,为了防止这些数据泄露或者恶意破坏,就需要安全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数据中心里的安全技术人才要做到先知先觉,才能保护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有些企业甚至还设立了信息安全官、首席隐私官等高管职位,显示出安全在这个企业,尤其是在数据中心里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黄楠,黄竹修.大数据与公共政策研究:概念、关系和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5(10).
[2] 赵国栋等.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與数据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1.
[3] 唐莹.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4(04).
[4] 高小平.借助大数据科技力量寻求国家治理变革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5(10).
[5] 付鑫鑫.闸北区创新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从“墙外”管到“墙内”治[N].文汇报,2014-11-26.
[6] 戴志勇.对话徐子沛:借力大数据,通向开放社会[N].南方周末,2015-11-21.
[7] 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R].人民日报,2015-03-17.
作者简介:杨靖雯(1990- ),女,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